第一章第一章 影像影像 ¢第二节第二节 景别与角度景别与角度¢一、机位一、机位¢二、景别二、景别¢三、角度三、角度一、机位一、机位¢(一)机位的概念(一)机位的概念¢机位(镜位):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有时候也要考虑到灯光的配合)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二)机位对景别和角度造成的影响:(二)机位对景别和角度造成的影响:¢距离不同→景别的差异 ¢水平夹角和高低落差的不同→角度的差异¢(三)机位选择和设置的原则(三)机位选择和设置的原则¢无严格的规则设置机位是导演进行场面调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考虑到后期剪辑的配合,避免发生“穿帮”——把前一个机位暴露在后一个镜头中多机位拍摄一个场景的常用机位设置方法:多机位拍摄一个场景的常用机位设置方法:(群体场面(群体场面→局部人物的对话场景)局部人物的对话场景)¢建立镜头:引介或设定动作发生的地点 远景¢主镜头:提供这场戏中人物全局的概观 全景¢切入镜头:与主镜头配合,介绍人物全局中的某些细部特征,是一个较近的或特定的视野 近景或特写¢双人镜头:包括其中两个人的景别同理,三人的就是三人镜头,一人的就是一人镜头¢反拍镜头:前一个镜头的视线反转过来。
对话场景、某个动作的反动作 “正反拍镜头”(正反打)¢过肩镜头:正反拍镜头中,越过一个人物的肩膀拍摄另一个人物的脸部¢反应镜头:表现人物对某个声音、某个事件、某个动作的反应¢机位意识培养:画机位图二、景别二、景别¢(一)景别的概念(一)景别的概念¢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镜头焦距不同 ¢视距远近 被摄物展示不同的范围¢(二)景别的划分:(二)景别的划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通常是成人)的多少 ¢远景:广阔的场面¢全景:人物的全身¢中景:膝盖以上的部分¢近景:胸部以上的部分¢特写:颈脖子以上部分或被摄物体的细部¢注意:各种景别的不同是相对而言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各景别的介绍(三)各景别的介绍¢1、远景¢宏大的环境、空间、景观、气势、场景等 超常规视点 观众难以看到的新视点 拓展影像的表现力 ¢展示开阔空间、显示场景全貌,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势,表现多层次景物¢抒发情感、渲染气势,常用于影片或某个独立的叙事段落的开篇(交代大环境)和结尾(将观众带出,超脱表示动作结束或故事结束,句号)。
¢利用某个较高的地势(山坡或大厦的高层),借助航拍或升降臂¢片例:《这个杀手不太冷》开篇 航拍、《立春》开头¢《ON AIR》台湾外拍¢远景不一定只展现景物环境,也可能出现被摄主体,只是被摄主体占的面积很小,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因此是以景物为主,表示人与环境的关系,位置感明确情绪比较超脱片例《群鸟》01:58:48李安《理智与情感》¢2、全景:¢展现环境全貌、人物全体或被摄主体的全部形态表现相对于局部的整体景观与场面如果是人物占据主体,通常又叫“人全”,这样的景别使得人物形体比较明确¢全景具有相对性,可大(=全景)可小(仅包括某一个人)¢叙事、描写,侧重交代说明与表现局部的景别组合使用,可以表现人物全局、空间整体¢片例《巴顿将军》、《ON AIR》 13集 36分12秒、46分03秒、¢3、中景:¢场景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人物的部分面部表情+部分身体动作与姿态¢舞台上的演员或主持人影视作品中,应用于展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姿态¢过渡性镜头,缺少情感的感染能力,既不超脱,又不浓烈,比较中性、平稳、客观,比较沉闷,缺少感情色彩和视觉冲击力,但是却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常见“景别”。
¢片例《暗恋桃花源》¢4、近景:¢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主要用于通过面部表情刻画人物性格¢通常需要与全景、中景、特写景别组合使用¢较近距离的机位或长焦镜头拍摄¢人物周围的环境变得次要,演员的面部表情相当重要强调,提示重要性;暗示;展示内心情感,与观众易形成交流感¢《西伯利亚的理发师》01:35:06¢5、特写、大特写:¢肩颈以上 细部特征 强调,尤其是表情神态观众是被强制性地拉近去看,可提升细节的重要意义¢现实生活中少见“景别”,与远景一样是超常规视点一般表达非常亲密的两个人之间的视野,或表达某种特别的凝视¢远景+特写:两级镜头,表达特定的情感和特殊的视点¢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片例《聚光灯》1集开篇、《这个杀手不太冷》¢(四)近景系列与全景系列(四)近景系列与全景系列¢近景系列: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特点:①人物为主,强调“质”;②空间“虚”写,小景深,背景虚像;③拍摄角度十分重要,地平线与人物关系不重要;④表现人物“神态”关系;⑤构图注重随意性;⑥叙事、纪实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等景别¢特点:①环境为主,强调“势”; ②空间“实”写,大景深,背景实像;③地平线与人物关系重要,拍摄角度不太重要;④表现人物“形体”关系;⑤构图注重绘画性,画面气氛重要;⑥抒情、写意。
¢(五)景别的作用(五)景别的作用¢1、景别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不同景别的组合使用,有利于把事件讲清楚、把场面更全面的展现¢2、一些特殊的景别(如特写和远景),或特殊的景别组合,可以抒发特定的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片例《海上钢琴师》、《这个杀手不太冷》酒馆里¢3、不同景别的组合运用,决定了影像的风格、作品的风格、导演的风格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因此景别也是一部影视作品形成视觉风格的手段之一¢4、暗示、描绘电影(电视)空间¢全景系列:空间更广阔,方位感更明确,揭示环境,描绘场景气氛,擅长表现人物的情感反应、内心冲突¢近景系列:以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空间感更局促¢《花样年华》¢5、建立影片与观众、人物之间的情感距离¢全景系列:视觉刺激与冲击小,感觉遥远,产生远离和旁观感、不介入感,以及超脱与超然,客观和宏观¢近景系列:视觉刺激性强,带有强制走进观察人物的视觉效果人物之间关系暧昧亲密,或利益紧密¢《阿飞正传》开头暧昧关系的暗示三、角度三、角度¢(一)角度的概念(一)角度的概念¢摄影机与被拍对象的水平夹角与垂直夹角的综合¢水平夹角 ¢垂直夹角¢距离远近:远,夹角不明显,角度小;近,夹角明显,角度大。
(二)角度的分类及表达意义(二)角度的分类及表达意义水平夹角正面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介绍人或物的全貌,是表现面部表情最有效的角度,也称“表情角度”《西伯利亚的理发师》01:35:41;《聚光灯1》06:49侧面镜头与被摄主体正面成90度左右的夹角适合表现运动、动作、人与人的交谈,也称“运动/动作角度” 片例《耐克跑鞋广告》背面与正面相反适合表现人物与背景的关系,含蓄地引发观众想象,是一种用来制造悬念的角度片例《辛德勒名单》04:22垂直夹角平视镜头与被拍摄对象在同一水平高度典型的新闻摄影的角度,表达平等、平静、客观、公正的态度仰视镜头高度低于被拍摄对象被摄物体显得高大,有从上往下倾轧的态势,表达景仰、崇敬的态度有时借助画面的变形表达被摄者不可一世、讽刺贬斥含义)《飞天大盗 仰拍 变形》 《辛德勒名单》救斯特恩俯视镜头高于被拍摄对象被拍摄物体显得低矮、渺小、卑微,猥琐、受压迫,表达蔑视、贬斥的态度有时表达怜悯之意) 《立春》49:09¢俯仰镜头不一定都带有感情色彩,有时只是表达一种异常状况例如《海上钢琴师》1900弹奏最后一曲时,大量的仰拍画面¢(三)角度的作用(三)角度的作用¢1、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
选择角度首先要考虑对人物刻画、情节叙述的帮助片例《百花深处》6张截图¢2、特定的拍摄角度,用以抒发某种情感、表达特定的视角与内涵片例《功夫》力量对比¢3、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导演,往往倾向于选择某一类型的角度所以不同角度可以表达不同的叙事态度和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公民凯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