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隶书演示稿--apple

j****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3.21MB
约13页
文档ID:54593967
隶书演示稿--apple_第1页
1/13

隶书的第二次高峰:清代隶书,概述:隶书萌生于战国,发展于秦代,成熟于两汉,东汉达到鼎盛,是改象形为笔画化的新文字的开始但是伴随着楷书的崛起,行草的兴盛,在魏晋时期隶书走向衰落;南北朝全面进入楷书时代,隶书几乎被人们遗忘;唐代隶书曾出现过暂时的繁荣,然而,从文字的实用性看,隶书已不是官方正体;从艺术性看,唐隶已无法再现汉隶的辉煌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隶书由此而一蹶不振,不仅善隶书家锐减,艺术上更是平淡无奇,甚至连隶书的基本法理也难以保持,隶书在行草书光环的笼罩下暗淡无光 清代是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期,碑学复兴,隶书也随之再度受到重视,碑学书法的兴起打破了帖学书法的长期垄断,使古老的隶书获得新生清代号为“书法中兴”清代隶书复兴原因:1)康熙、乾隆以后大兴文字狱所带来的思想禁锢,知识界口若寒蝉,都潜心于考古,研究古籍经史,考证金石文字,寻找精神寄托 2)金石考据学兴起,为学习隶书提供了大量的范本清政府在大兴文字狱的同时,提倡整理、考订古代文献,以转移人们反清斗争的目标,使金学考据风非常盛行,因此大量的汉代碑版被整理、挖掘面世,为书法界扩大了视野,使广大书家看到了隶书的真实面貌,于是碑学兴起,写篆隶的人日多,成就也高,与号“书法中兴”名实相当。

清代卓有成就擅长隶书的名家的人数也是汉以后历代所不可比拟的清代有589位有影响的书法家,其中擅长隶书者有131人,隶书在清朝的繁荣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其中最著名的有:郑簠、金农、邓石如、何绍基等等且各有自己的个性和面貌清代隶书代表作,1)郑簠(fu去声)(公元1622-1693年)字汝器,号谷口,江苏上元人,其书甚得书家为重清张在新在《隶法琐言》中这样描述:“作字正襟危坐,肃然以恭,执笔在手,不敢轻下,下必迟迟,敬慎为之每成一字,必气喘数刻,始知前辈成名,绝非偶然 郑簠最擅长于习曹全碑体和史晨碑体,参以草法,创造出了疏放、灵动、秀中见拙的草隶他的作品有浓厚的装饰味2)金农: 金农(公元1687- 1762年),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龙梭仙客等,浙江仁和人布衣,被荐不就,好学癖古,储金石千卷,弱冠学于何焯的门下,诗文 、金石、书画皆精,中年游迹半海内,客居扬州, “扬州八怪”之 一 长碑学,常自称:“余夙有金石文字之癖金农一生都在不断创造,是一位非常有创造性的书法家他早期的隶书作品结体扁方,用笔圆浑,守汉碑八法,略寻变化;中年的隶书结体易扁为方,用笔由圆转方,横画则用侧锋卧笔而行,不强调波势与燕尾,仅在收笔时稍微上挑或下顿;晚年风格更为明显,横画粗重,竖画纤细,棱角分明,结构茂密,墨色浓重,形成了强烈对比,后人称之为“漆书”。

冬心先生书,淳古方整,从汉人分隶得来,然不受拘束,溢而为行草,如老 树 著花,姿媚横出3)邓石如: 邓石如( 公元1743-1815年)初名琰,字石如,后改顽 伯,号完白山人等,安徽 怀 宁人布衣,家贫,劳动之余 得父教,学篆刻,得江宁梅氏赏识,留梅家,见众多 碑帖,大开 眼界,遍临数十百遍,为 他的篆隶书打下传统功夫其隶书在清代独树一帜,对后人颇有影响字体微方,结体严整,他的隶书 取《史晨 》 的娟秀 ,得《曹全》的遒 丽,用《衡 方》的淳厚,借《石门颂》的纵肆和《夏承 》的奇瑰结体 严紧,遒丽浑逸,渗 有魏 碑意趣, 揉进篆书 笔法 ,气势雄强,笔法峻拔,起落 笔浑鸷比金农更具传统,比伊秉绶更有新意4)伊秉绶: 伊秉 绶(公元1754-1815年), 字 组似,号墨卿,默庵,福建宁化人官至杨州知府,以廉吏善政 称,以隶书著名 “墨卿遥接汉隶真传,能拓汉 隶而大之,愈大愈壮” “墨卿作书亦如画,笔 墨之外能通神”伊秉绶是清代具有特 色的隶书家,能够从汉碑的碑额中吸取用笔结字之法,并从楷书中汲取营养,古朴浑厚,笔画平直,分布均匀,四边充实,方严整饬,被后人称作楷隶他书的《四言对联》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笔法精熟,结体宽博正,线条 粗细变化,笔画 强劲,具有磅礴气势。

5)何绍基: 何绍 基(公元1799-1857年),字 子贞,号 东洲,又号 蝯叟,湖 南道州人道光进士,官 编修博涉群书,尤精金石碑版文字何绍基是清后期著名的书家,也长于隶书,他写《七言隶书联》,代表他的隶书面貌 何绍基的隶书带楷意,笔法雄劲,自成风貌 以特殊的回腕法执笔,所写隶书奇崛生动,古雅拙朴,金石味很浓,很是耐看小结,清代隶书直追汉代,但在创新、在审美观上有很大的变化,个性方面更加突出,可称为在继承汉代隶书又赋予新的时代气息的新的隶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