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法制节目的故事化表达研究如何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如何 使广播法制节目讣人一听就懂、一听就会?从事法治节日制作的广播人发 挥主观能动性,将故事化处理手段运用到节目制作过程中,使严肃、抽象 的法律常识和政令法规以更加亲民的姿态走进百姓心中,达到了良好的传 播效果法制节目故事化表达的传播优势抓住受众心理,强化法律意识爱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古人很早就 发明了 “结绳记事”,人类将一个个绳结通过语言讲述成一个个故事传给 子孙后代从古代典籍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故事的痕迹,从老子的《逍遥 游》、司马迁的《史记》到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等,都是通 过故事来传达某些理念和想法,反映一个朝代的兴衰变迁法制节目故事 化的处理方式就是抓住了受众喜爱听故事的天性,顺应了受众的好奇心和 探奇心,主持人将法律常识和法律法规融入到带有悬念的故事中,让受众 与案件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而受众就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一步步 接近事件的内核,将悬疑的外衣一层层剥下,看清事件的本质这样冇趣 乂新鲜刺激的讲述方式,能够让受众在潜移默化中领会节目耍传达的法律 精神,同时也会逐渐强化法律意识增加节目趣味,优化传播效果。
广播法制类节目是普法的宣传阵地,很多政令的传达、法律的宣传都需要借助这个平台众所周知,法律的语 言具有逻辑思维强、用词精炼准确的特点,很难被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受 众接受故申化的处理方式,运用以案释法的方式解释法律法规,不仅让 艰涩抽象的法律常识和政令法规通俗易懂,同时也让严肃认真的法制节目 多了一份人情味法制是严肃的但绝不是僵化的,是强制的但绝不是死硕 的在节目中增添某些温馨的、动人的、惊险的、刺激的情节场面,从视 觉、听觉、触觉去观察一个事物或人物,用丰富的语言去讲述一个法制事 件,用变化的叙申方式去解读一个案例,都会让受众从节冃中享受愉悦的 声音大餐而这样的故事化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节目的趣味,也可以大大 提高传播效果,让受众在愉悦的心情中去懂法、守法、护法形象解读内容,适应激烈竞争广播是一种伴随式的收听方式,而广 播法制节目内容本身的逻辑性强、专业性强等因索决定了受众不可能全神 贯注地去听每一句话,很难在短时间内理解抽象的法律术语和法律背景, 因此在广播法制类节目中运用故事化的处理方式是符合广播受众收听习 惯的将抽象的条文用生动的案列解释,将法理、情理用故事化的方式处 理,能够让受众更容易接受有效信息。
收听广播法制节目的受众是某个特 定群体,因此争夺受众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战争始终硝烟滚滚,再加 上广播法制节冃的节目素材有一定的局限,在当今传播环境下想通过独家 来夺人耳朵已经很难,因此各大电台都在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挖 掘法制新闻素材,故事化的节目处理方式就是区分节目水平的有效方式之 一激烈的竞争推动着广播法制节目从业人员开动脑筋、积极创新,将故 事化这一特征慢慢完善法制节目故事化表达的一般策略选择具有故事性的内容广播法制节目要想运用故事化手段就要选取 有故爭的内容,整个申件要有典型的人物、情节、事件或者有典型环境和 细节可以挖掘,内容要有独特性、趣味性、新奇性例如《北京最大涉黑 团伙覆灭记》讲述了一个在普通百姓看来比较神秘的组织——涉黑因伙, 本身就颇具故事性;《杀人越货案中有案》的标题让受众感觉案情进展曲 折复杂,引发好奇心和收听欲望这样具有故事性的内容有利于主持人后 期的加工、制作选择具冇悬念感的叙事结构在广播法制节目中,悬念迭起、冲突矛 盾的叙事方式能够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和收听欲望例如在北京人民广播电 台2010年7月15 R《法制北京》栏目中播出的《错误使用频谱仪,保姆 烧死老雇主》这期节目中,主持人李雷在进行文本编辑的时候就运用了多 种叙事结构。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先运用了一段被告人保姆的心理独白,讲 述她对这个事情的自责和后悔,接下来主持人在节目中运用了两条平行线 索讲述这个案件:一条是按照案件发生的顺用娓娓道来,一条是死者家人 对保姆的态度、情感变化两条线看似平行又各口发展,在合适的点也会 相交,让整个故事的叙述既清晰又生动,受众听到节目后在短信平台上说 “为主人公揪心”,可见节冃效果不错选择具冇故事化的音效故事化音效指的是能够突出人物性格、揭示 现场环境、烘托节目气氛、表达思想感情的音响音效在庭审类节目中, 会出现庭审法官开庭的声音、犯人走进庭审现场的镣铐声、在主持人案件 讲述过程中出现悬疑的音效等在纪实类节目中,主持人在现场采访时的 大量音响也会运用到节目里,同时会在后期剪辑中运用一些烘托气氛的音 效或者歌曲配合叙事的进行,使得受众可以通过耳朵真切地感受到现场的 氛I韦I和当事人的心情例如在《大栅栏持刀扎人凶犯一审被判死刑》节目 中,沉重的镣铐声、记者相机的咔嚓声、人群的喧哗声同时呈现,接下来 法官开庭的声音就将大家带入庭审现场的紧张氛围在接下来的节目中, 当主持人在回顾凶犯行凶时,用了一段紧张甚至有些恐惧的音效,让受众 浮想联翩,似乎可以看到凶犯在失去理智后在大街上行凶的血腥场面和人 群的骚乱。
这些咅响咅效的运用较好的烘托了节H气氛法制节目故事化表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节目同质化现在的广播法制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要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拓宽选题视野广播法制节目的选题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家 庭问题、消费问题、劳动者纠纷、社会孑盾和纠纷、经济纠纷、犯罪等, 尤其重大的刑事、民事案件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对于同样和人民生活 息息相关的行政法、合同法、国际法等方面话题关注得稍显不够,今后的 节目可以在这方面继续深挖选题同时,我们对国外的相关案件、历史上 相似的案件没有较好地挖掘利用如果利用纵横比较会发现更多视角,得 出更多感悟,从而使选题不拘泥于现有思维,开拓出更广阔的天地其次, 要向兄弟媒体学习多元化的报道方式比如向纸质媒介学习如何生动细腻 地描写人物,如何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如何深刻透彻地揭露事物;向电 视媒介学习如何用声音打造视觉化效果,同时还可以从国内外的警匪电视 剧中学习如何用悬念紧紧栓住受众的心,如何把故事讲得更好听;向新媒 体学习借助网络平台将图片、声音、视频第一时间传播,那么节目的现场 感会更强、故事化的处理方式会更加真实、更具感染力节冃缺乏人性关怀现在的广播法制节目的水平和主持人水平参差不 齐,大致分为以下三种:一种是只见事不见人,只将法制事件一一叙述, 却很少挖掘事件中人物的故事和细节;第二种是只见人不见理,这类节目 通常流于琐碎的细节描述当中,用大量篇幅去描述刻画某一细节,却将法 理、情理一笔带过;第三种是见人见事,见情见理。
这类节目是最有“营 养价值”、最“活色生香”的这种节日里的人,有血有肉、真实生动; 事,连贯清晰、跌宕起伏;情,真切感人、真挚动人;理,深刻明晰、通 俗易懂要想将广播法制节目做到有情、有据、有理、有节,需从以下两 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素 养、文化索养,才能将法理融入人情,从人生的高度去考量事件,从历史 的维度去辨析法理二是要深度挖掘节H内容要対人物深刻体察,对典 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案例三者的关系深刻理解,才能使得报道不浮泛、 不生涩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正在经历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而广播法制节目作 为一个传统的节目形态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各种压力法制节目要“牢牢 把握正确导向,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普及法律知识,树立法治观念, 弘扬法治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 法治环境和舆论氛围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本文责编:黎莉参考文献:1•吴飞编:《新闻编辑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美]朱莉安•哈瑞斯、克利•雷特、斯坦利•约翰逊著,宋晓南、 朱小兵、陆小华、谢国明译:《全能记者必备》,北京,中国新闻版社,1988 年版。
3•鲁景超:《广播电视即兴口语表达》,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4•孙玉胜:《十年——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北京,三联书店,2003 年版5•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6•段宝林编:《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 1980年版6•张 颂:《播音主持艺术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版7•吴 郁:《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研究》,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