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诗歌中的列锦修辞文本的结构模式 一 “列锦”( 或称 “名词铺排”) ,是一种 “有意摒弃动词与助词等,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叠加联合在一起,用以叙事、写景、抒情的修辞手法”.作为一种特有的修辞方式,“列锦”植根于汉语之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语法“简易性”、“灵活性”、“复杂性”的特点列锦”作为一个辞格被提出来并予以定名,前后不过二十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修辞现象, “列锦”在汉语修辞史上则有悠久的历史就现存的文学史料来看,列锦的原始用例见于 《诗经国风草虫》其开篇二句: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便是最早的列锦修辞文本 虽然 《诗经》所创造的列锦修辞文本并不多,但 《诗经国风草虫》篇作者所创造的 “NP,NP” 列锦结构模式,则对两汉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根据我们对现存先秦两汉诗歌作品的调查分析,发现先秦两汉诗歌中的列锦修辞文本,主要有如下几种结构模式 ( 一) 以叠字领起的 “NP,NP”式列锦 这种结构模式的列锦,由两个 “偏正式名词短语”各自成句,形式上并列对峙,但各自意不相属,语法上没有隶属关系 ( 即彼此不互为语法结构成分) .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转换成两个并列的主谓结构的句子。
另外,两个 “NP”结构的名词短语句都以叠字领起前文我们说过,就现存文学史料来看,这种结构模式是列锦的最原始的形态,首先出现于 《诗经》之中如: ( 1)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诗经国风草虫》) 例 ( 1)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即是以叠字领起的 “NP,NP”式列锦因为这两句居全诗之首,前面没有其他句子,因此它们不可能充当其前面句子的谓语而它们之后的句子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是两个并列的主谓谓语句,主语 ( 诗中所写的 “女子”) 都被省略前句 “未见君子”,有动词 ( “见”) 、有宾语( “君子”) ; 后句 “忧心忡忡”,是一个主谓结构的谓语,“忧心”是主语, “忡忡”则是形容词当谓语可见,“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是个独立的言语文本而在这个文本内部, “喓喓草虫”与“趯趯阜螽”是一种并列对峙的关系,各自独立成句,在结构上互不充当彼此的语法成分如果将其转换成一般的主谓句,则是 “草虫喓喓,阜螽趯趯”,两个句子在结构与语义上的独立性更加明显因此,这是一个典型的列锦,是 《诗经》创造出的最原始形态的列锦文本 《诗经》创造于前,汉代诗人踵武其后。
在汉代诗歌中,诸如上述 《诗经》所创造的以叠字领起的 “NP,NP”式列锦,就不再是个别现象了就现存数量不多的汉代诗歌来看,这种模式的列锦文本就有不少如: ( 2)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汉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 3)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汉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 4)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汉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 5) 迢迢山上亭,皎皎云间星远望使人思,游子恋所生 汉乐府古辞 《长歌行》) 例 ( 2)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与 《诗经》中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一样,也是以叠字领起的 “NP,NP”式列锦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差异只在句式上,一是四言句式,一是五言句式,句法结构没有改变因为 “青青河畔草”与“郁郁园中柳”,都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 前句的中心语是 “草”,有两个层次的修饰限定语第一个层次的修饰限定语是 “河畔”,第二个层次的修饰限定语是 “青青” ( 修饰限定 “河畔草”) .后句的中心语是 “柳”,前面也有两个层次的修饰限定语第一个层次的修饰限定语是 “园中”,第二个层次的修饰限定语是 “郁郁”.虽然这两句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形式,但却都是独立成句的。
而且两句在语法结构与语意逻辑上是互不隶属的,是一种并列对峙的格局正因为如此,所以这两句可以由偏正结构转换成主谓结构,但却基本语意保持不变,即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可以转换成 “河畔草青青,园中柳郁郁”.尽管句法结构有所改变,“青青”与 “郁郁”由原来的修饰限定语升格为谓语,但两句所写的内容仍是 “草”与 “柳”及其生长的状态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普通句法结构的 “河畔草青青,园中柳郁郁”与名词铺排形式的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在语义表达上几无差异,但从审美效果来看,则差异大矣普通句只是告诉读者“草青柳郁、春天已经来到”的事实,而列锦句因为化句子为短语,两个短语句就成为一个构图的整体,画面感特别强加上两个短语是并列铺排的,这就为易于形成电影 “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从而大大延伸了画面的广度,给人以更多遐想回味的空间,审美价值也就更高例 ( 3) 至例 ( 5) ,情况亦然 ( 二) 非叠字领起的 “NP,NP”式列锦 这种结构模式的列锦,也是由两个 “偏正式名词短语”各自成句,形式上并列对峙,但各自意不相属,语法上没有隶属关系 ( 即彼此不互为语法结构成分) .这种列锦模式,虽也是 “NP,NP” 结构形式,但不能像叠字领起的 “NP,NP”式那样自由转换成两个并列的主谓结构的句子。
另外,两个 “NP”结构的名词短语句都不以叠字领起就现存文学史料来看,这种结构模式在先秦时代的 《诗经》中还未出现,而是到汉代才零星出现如: ( 6)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炉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汉辛延年 《羽林郎诗》) 例 ( 6)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即是一个以非叠字 “NP,NP”式的列锦文本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列锦文本,是因为这两个句子与它们前后的句子都没有语法结构上的关涉,是独立的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炉”居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之前,但不以之为谓语;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居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之后,不以之为主语而 “长裾连理带”与 “广袖合欢襦”两句之间,也是彼此无语法上的关涉,呈并列对峙的格局从语义上说,“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意即 “长裾的连理带,广袖的合欢襦”.它们分别是以 “连理带”与 “合欢襦”为中心语,以偏正结构的形式构句这一列锦文本,由于是以名词铺排的形式出现,具有一种镜头特写的性质,因而画面感特别强 ( 后二句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不是列锦,而是各省略了动词 “戴”的普通句) ,在审美上就有一种特别令人回味的效果。
二 赋究竟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历来都存在争议但是,主流倾向都认可南朝梁文论家刘勰的见解刘勰在 《文心雕龙诠赋》中明确指出: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 《楚辞》也于是荀况 《礼》《智》,宋玉 《风》 《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即认为,赋的远源是 《诗经》,近源是 《楚辞》,但作为一种文体,则始于战国时代的荀子与宋玉之作不仅如此,刘勰还在此基础上概括了赋的体裁特点: “述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即赋在形式上都以主客对话起首开篇,以铺排声音形貌来夸示文采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赋除了上述特点外,还有 “押韵和不押韵的结合,诗和散文的结合”,指出 “赋实是诗和文的结合,在描写上比诗有更多的方便”.又指出: “汉赋有继承屈原抒写情志的,像贾谊赋; 继承宋玉的描绘事物再加发展的,有司马相如、扬雄等赋,后者才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品它也是主客问答,描写情貌,韵散结合,不过规模更大,并且有些赋还有个诗的结尾,象班固的 《两都赋》除了汉的大赋外,还有写物的小赋到了汉末,又有抒情小赋,象王粲的 《登楼赋》就是它实际上是一种骚体赋 在赋的上述发展演变过程中,除了上述诸特点日益突出外,在修辞上还有一种辞格也应运而生,这便是列锦。
就现存的汉赋来看,列锦的文本并不很多概括起来,在结构形式上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 一) “NP,NP”式列锦 这种模式的列锦,由两个偏正式名词短语并列构成,每一个偏正式名词短语自成一句,互不充当彼此的语法结构成分它们与其前后的句子也无语法结构上的关涉,即不充当它们前面句子的谓语或宾语,也不充当其后面句子的主语或定语等如: ( 7) 忘忧之馆,垂条之木枝逶迟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出入风云,去来羽族既上下而好音,亦黄衣而绛足蜩螗厉响,蜘蛛吐丝阶草漠漠,白日迟迟于嗟细柳,流乱轻丝君王渊穆其度,御羣英而翫之小臣瞽聩,与此陈词,于嗟乐兮 枚乘 《柳赋》) ( 8) 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 ( 枚乘 《七发》) 例 ( 7) “忘忧之馆,垂条之木”,是两个偏正式名词短语构成的并列句它们的前面没有其他句子,而它们之后的句子 “枝逶迟而含紫,叶萋萋而吐绿”,则是两个在语法结构上封闭自足的主谓句前句的主语是 “枝”,谓语是 “逶迟而含紫”,是描写性的并列短语,写柳树枝条弯曲的形态与枝条绿中透紫的颜色; 后句的主语是 “叶”,谓语是“萋萋而吐绿”,也是描写性的并列短语,写柳叶嫩绿的形态。
可见,“忘忧之馆,垂条之木”在语法结构上是独立的单位,是我们所说的 “NP,NP” 式列锦这一列锦文本,从结构形式上看,类似于 《诗经》所创造的 “NP,NP”模式,但又不以叠字领起可见,它来源于 《诗经》的结构模式,又有自己的创造从审美效果来看,“忘忧之馆,垂条之木”这一列锦文本,居全赋之首,通过 “馆”与 “木”的并列铺排,既以特写镜头式的画面呈现出居室与柳树的紧密依存关系,又突显出柳馆交相辉映的形象,读之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与想像,别具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例 ( 8) “山梁之餐,豢豹之胎”,也是 “NP,NP” 式名词句铺排,其意是在渲染菜肴的丰盛与珍贵,以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二) “NP,NP,NP,……”式列锦 这种模式的列锦,由若干个偏正式名词短语并列铺排而成,每一个偏正式名词短语自成一句,互不充当彼此的语法结构成分它们与其前后的句子也无语法结构上的关涉,即不充当它们前面句子的谓语或宾语,也不充当其后面句子的主语或定语等如: ( 9) 太子曰: “仆病未能也客曰: “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
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 枚乘《七发》) 例 ( 9) “熊蹯之臑,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鱠,秋黄之苏,白露之茹”,是由六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并列铺排而成,每个名词短语在上下文语境中都是独立成句的,它们既不充当前句的谓语或宾语,也不充当后句的主语或定语,因此是典型的列锦文本这一文本,以六个名词句的超常规并列铺排,既突显了表达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强调菜肴的丰盛民珍贵) ,又别具一种渲染壮势的效果,读之让人有一种浩浩汤汤的痛快感 ( 三) “N,N,N,……”式列锦 这种模式的列锦,由若干个表示某些特定事物的专有名词 ( 二音节) 并列铺排而成,每一个专有名词都自成一句,互不充当彼此的语法结构成分它们与其前后的句子也无语法结构上的关涉,即不充当它们前面句子的谓语或宾语,也不充当其后面句子的主语或定语等如: ( 10)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放太紫之圆方……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徇以离殿别寝,承以崇台闲馆,焕若列星,紫宫是环清凉、宣温、神仙、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