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背影》有关资料:叶圣陶谈《背影》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58KB
约3页
文档ID:455688164
《背影》有关资料:叶圣陶谈《背影》_第1页
1/3

背影?有关资料:叶圣陶谈?背影?  这篇文章把父亲的背影作为主脑父亲的背影原是作者常常看见的 ,现在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 ,并不是平时看见的那么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那一个背影 ,当然非交代明白不可这篇文章先要叙明父亲和作者同到南京 ,父亲亲自送作者到火车上 ,就是为此有一层可以注意:父子两个到了南京 ,耽误了一天 ,第二天渡江上车 ,也有大半天的时间 ,难道除了写出来的一些事情以外 ,再没有旁的事情吗?那一定有的 ,被朋友约去游逛不就是事情吗?然而只用一句话带过 ,并不把游逛的详细情形写出来 ,又是什么缘故?缘故很容易明白:游逛的事情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 ,所以不用写 ,但凡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 ,但凡写出来的事情都和父亲的背影有关系这篇里表达看见父亲的背影而非常感动 ,计有两回:一回在父亲去买橘子 ,爬上那边月台的时候;一回在父亲下车走去 ,混入来往的人群里头的时候前一回把父亲的背影仔细描写:他身上穿什么衣服 ,他怎样走到铁道边 ,穿过铁道 ,爬上那边月台 ,都依照当时眼见的写出来在眼见这个背影的当儿 ,作者一定想到父亲不肯让自己去买橘子 ,仍旧是把自己当小孩看待 ,这和以前的不放心让茶房送 ,定要他亲自来送 ,以及他的忙着照看行李 ,和脚夫讲价钱 ,嘱托车上的茶房好好照应他的儿子等等行为是一贯的 ,中间含蓄一股爱惜儿子的深情。

作者又一定想到父亲为着爱惜儿子 ,情愿在铁道两边爬上爬下 ,做一种几乎不能胜任的工作 ,这真是除了永远感谢以外再没有什么可说的事情以上这些意思当然可以写在文章里头 ,但是不写也一样 ,读者看了前面的表达以及对于背影的描写 ,已经能够领会到这些意思了说话要没有多余的话 ,作文要没有多余的文句既然读者自能领会到 ,那么明白写下反而是多余的了 ,所以作者不写 ,只写了自己流泪完事后一回提到父亲的背影并不描写 ,只说“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这一个消失在人群里头的背影是爱惜他的儿子无微不至的 ,是叮咛再三舍不得和他的儿子分别的但是现在不得不“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去了 ,做儿子的想到这里自然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绪 ,也说不清是悲酸还是惆怅和前面所说的理由相同 ,这些意思也是读者能够领会到的 ,所以作者不写 ,只写了“我的眼泪又来了〞完事到这里 ,全篇的主旨可以明白了读一篇文章 ,如果不明白它的主旨 ,而只知道一些零零碎碎的事情 ,那就等于白读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呢?就是把父亲的背影作为表达的主脑 ,从其间传出父亲爱惜儿子的一股深情文章里记载父亲的话只有四处 ,都非常简单并不是在分别的那一天 ,父亲只说了这几句简单的话 ,只因这几句简单的话都是深情的流露 ,所以作者特地记载下来。

在作者再三劝父亲不必亲自送去的当儿 ,父亲说:“不要紧 ,他们去不好!〞在到了车上 ,作者请父亲回去的当儿 ,父亲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 ,不要走动〞在买来了橘子将要下车的当儿 ,父亲说:“我走了 ,到那边来信!〞在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的当儿 ,父亲说:“进去吧 ,里边没人〞这里头含蓄着多少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谁都区分得出我们读到这几句话 ,不但感到了这些意思 ,还仿佛听见了那位父亲当时的声音其次要说到表达动作的地方表达一个人的动作当然先得看清楚他的动作如不看清楚 ,凭什么来表达呢?既然看清楚了 ,还得选用最适当的话写出来 ,这才能使读者读了之后 ,宛如看见了这些动作这篇里表达父亲去买橘子 ,从走过去到回到车上来 ,动作很繁复作者所选用的话都很适当 ,排列又有条理 ,使我们在宛如看见了这些动作以外 ,还觉得那位父亲真做了一番艰难而愉快的工作还有 ,所有表达动作的地方都是实写 ,惟有附加在“扑扑衣上的泥土〞以下的“心里很轻松似的〞一语 ,是作者眼光里看出来的 ,是虚写这一语很有关系 ,把上面的“扑扑衣上的泥土〞的动作 ,衬托得非常生动 ,而且把父亲情愿去做这一番艰难工作的心情完全点明白了。

有几处地方是作者说明自己的意思的:在表达父亲要亲自去送的当儿 ,就说自己“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了;在表达父亲和脚夫讲价钱的当儿 ,就说自己“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在表达父亲郑重叮嘱车上茶房的当儿 ,就说自己“心里暗笑他的迂〞这些都有衬托的作用 ,可以见到父亲始终把作者看做一个还得保护的孩子 ,所以随时随地给他周妥地照顾着至于“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那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备自己的意思聪明过分〞 ,“太聪明了〞 ,换一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为什么一点也不聪明?因为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贴父亲的心情这篇文章通体干净 ,没有多余的字眼 ,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 ,也是必须用才用多读几遍 ,自然有数如果读得符合自然语调 ,人家听了一定很满足很愉快 ,因为他听见了一番最精粹的说话摘自?文章例话?) /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