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9.50KB
约16页
文档ID:17941042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_第1页
1/16

成观法师: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魔事的现象、起因、对治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修行魔障与对治法门甲、修行的各种障碍修行地藏法门最主要的功能或目的是为了消除业障然而何谓业障?所谓业障是指:举凡能障碍我们于世间及出世间的善事令不得成就,或令我们的身心不能得到健全、安乐的恶业或罪业,统称为业障例如:于出世法中,有些业能障我们起正信,有些业能障起正解,有些业能障起正修行,有些业能障正精进,有些业能障正定,有些业能障正智生起 ——这些都被通称为业障又,于世间法中,有些业能令我们身、或心有所欠缺,因而不能得到健康、安稳及自如地使用六根,乃至不能得世法中的种种成就,而障碍幸福快乐,这些也都总称为业障然而一般最单纯的所谓障,是指障碍菩提道而言,佛法中通常说修行有三种障碍,简称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我们常念的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此句中的三障即是指此三种障而言烦恼障是指贪瞋痴等烦恼,能扰乱心神,障蔽正道,所以称为烦恼障业障和报障是不相同的业障通常是今世或过去所造的身口意之恶业,成为潜伏性的,在修行的时候才会起现行而障碍修行;报障则通常是过去世所造的恶业,今世已成熟而受果报,如受报为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报但报障不一定是三恶道报,人道中也有许多报障,例如:报主虽生为人,而在身体上受到聋、盲、瘩、痖、六根不全、缺手、断脚……等的果报。

人若聋哑,则障碍他念经、念佛;若盲眼,则障碍他看经;若缺手、断腿,则障碍他拜佛、打坐或有的在心理上,生来即受愚痴、弱智、白痴、癫狂、精神分裂,乃至无信、谤三宝及世智辩聪等皆是属于报障所摄此外如生于长寿天、北俱卢洲,此二种为贪享世间而障碍修行;以及生于边地(无佛法之处) ,以及佛前佛后(无佛法之时代)都是妨碍修行的报障修行的障碍,除了以上的三障以外,还有所谓的几种障(事障及理障) ;三种重障(我慢重障、嫉妬重障、贪欲重障 ,以及三种烦恼障 (皮烦恼障、肉烦恼障、心烦恼障 ——即三界之思惑、见惑、与断常二见) ,此外更有修定三障 (昏忱合蔽障、恶念思维障、境界逼迫障) 、饿鬼三障、法障、及魔障等,在此无法一 一详细游说现在先就最后两项:法障与魔障,加以说明乙、法障1法障可分几种情况来说明:①世智辩聪障 ——世智辩聪之人是具有世间学问的智慧,但是此种智慧并不能够解脱生死,而他却依执于此种智慧而好与人争辩斗胜而且其进行辩驳的情形,让人乍听起来似是而非,显得好像很聪睿、很有智慧的样子,这叫做世智辩聪;其初,能混淆邪正、染净之法,其末则能障修行与趋入正道(世智辩聪也属学佛八难之一) ②智识障 ——有些我们所学的种种世间上的知识,不仅不能够帮助我们修行,反而常常会障碍修行。

譬如以学哲学来说,哲学的一些理论非但无所助盆于修行,反倒成了障碍至于学科学以及学实证论者,有些人执意一定要拿出看得见、摸得着、可称量的证据来,否则绝不信受而事实上,有很多东西,即使有人能为你指出来,你也不见得能看得见或看得昙切执着文字障 ——这通常是学文学的人容易起的障碍 ——文人一向喜欢咬文嚼字,而且即使学佛,也常好在佛法中大作其文章,结果常导致光说不练或但有舌说都无实义,变成舌说戏论这种现象在中国佛教中特别多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好作文章,而且每每一作就是大文章:夫天地之肇始者……云云,每一篇文章常都循着类似这样的模式去写,成了八股式的窠臼,学究式的掉弄原本很简单的却加以复杂化、困难化记得我在中学的时候,有一本书,书名叫广解四书有人就针对这类的书而作评论说:四书在文字上原本是很容易了解的,可是经过后人的许多批注之后,批注的文字反而比原文看起来更难越注越难,本来不看批注还不胡涂,越看反而越胡涂这证之于佛经也是一样,本来有些佛经是很平直、清爽的,经有些人一发挥,却更加难懂不但文字上看起来难,在道理上经过了无数的旁征博引,且又引入注者自己及旁人的经验心得等等之后,益发显得紧复庞杂诸如此类就是执着文字之障。

④不解经义障 ——由于过去世所造的业,感得今世有不解经意的障碍,此种障碍亦是法障之一归结起来,法障共有四种:1、世智辩聪障,2、智识障,3 、执着文字障4、不解经义障丙、魔障1、魔的定义接着再来详细分辨业障与魔障首先解释什么叫做魔魔这个字中文本来没有,梵文是邛 I (Mara) ,译成魔罗最早的翻译,所用的磨字是磨墨、磨灭的磨,下头是个石字在梁武帝时,他把下面的石改为鬼字,所以魔这个字是梁武帝发明的新字魔字下面一个鬼,令人望字生畏而事实上,魔的长相并不如此字外形之可怕,他们的面貌不但不丑恶寝陋,反而是生就殊胜的色相我们所常说的魔王,魔子、魔民、魔眷属,他们其实都是天人(天道中人) ,而天人皆具有妙色身,只不过天魔的心有问题而我们一般人想到的魔大多是指妖魔鬼怪,呈青面獠牙之状但那些并不是“天魔” ,真正的天魔是长得很俊美姣好的,然而也由于他们外貌美好,这才真正可怕,因为让人无法望而怖畏,知所趋避魔罗的梵文邛 I (Mara) ,一般而言,主要有四种意义:一、夺命二、障碍三、恼乱四、破坏善根此外还有另一个意义 ——留难现在逐项解释如下:一、夺命 ——所谓夺命是指夺人的慧命,让人无法修行、开智慧,解脱轮回之苦,因而长劫沉沦生死流转。

二、障碍 ——障碍是指阻障他人所欲从事的善法、善事多障的众生如果想要进行某些上善好事,魔便会来加以阻挠此处的善法或善事通常是指修行、精进、解脱、悟道等以静坐习禅来说,当行者有种种善境界出现时,他便会来障碍, 用尽一切内外因缘,使你心神不宁,以致无法继续坐下去;或让你对自己的目标起怀疑:我为什么要打坐?盘腿这么痛,何苦来哉?甚至于更进一步令你对打坐起恐惧感、乃至起毁谤之心如是,由于怀疑、不信;进而心生毁谤,甚而口出狂言:打坐毫无意义:一切众生既皆是奂如,都有佛性 ——即身是佛,何必一定要打坐呢?如此引据种种最高的法,来往自己的脸上贴金——事实上,他根本还没到达那个境界,甚至连最初步的一点点功夫也都还没有成就,就便侈谈甚深无上法的境界 —充其量,只是文字言说、自我欺骗而已三、恼乱 ——恼乱可分恼乱身、与恼乱心两方面在恼乱心的方面来说:修行的时候:心里常会起烦恼,通常是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冒出烦恼来或者本来只是一丁点小事,却突然不可理喻地勃然大怒起来有时候只为了一点芝麻小事就对同修道友、或身旁的人大发雷霆,完全不能控制自己,乃至整个人全身发抖、青筋暴露、面无血色,连话都讲不清:事后连自己也觉得很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何会这样失态。

这种小题大作,莫名其妙的的勃然大怒,即是嗔魔作崇;或忽然没来由地悲伤流泪不止,不觉知的行者,还以为是因自己对佛经或佛法很感动,因而以为自己修得很好,已有些境界 ——这就更糟了,此实是悲魔作祟或有时魔能令人忽然大喜不能自己,因而起大掉举,平静不下来,乃至令修行停摆,此即是喜魔所作有时魔也会以种种方式令行者起大恐惧怖畏;或令他见种种恶形、或听到种种恶声等等,而令其修行中止 ——而很怪异的是,常常行人一停止修行,乃至完全放弃修行,这些毛病或问题便都不见了不过有一些法障太重的人,便无法如此幸运 ——即使停止修行,还得受种种后遗症之苦,乃至终其一生都难得痊愈;例如得了种种幻听、幻觉、睡觉被鬼压;心神涣散或精神恍忽、不宁、恐惧不安,以及罹患种种世间医生诊断不出的疑难杂症,令身心不安,乃至日常生活都成困难这些都是魔事、魔障、魔之所为,为佛弟子于此必须觉知,方不为魔所惑、所趁、所坏,若能如是觉知已,当下,先前的无理性的大怒、大喜、大哀等,就会马上寝息下来,乃至立刻烟消雾散到无迹可寻,因而立即海阔天空,转激越为平静,乃至转瞋为喜以上是谈心的方面的恼乱至于身方面的恼乱,例如魔力使然,令勇 猛精进的行人无缘无故忽然生病、受伤、受灾、受难、或遭种种意料不到的意外,从而令他无法修行,凡此皆是魔事。

四、破坏善根 ——魔能破坏修行者的五善根(信、进、念、定、慧)及菩提心,令他不能继续修行例如魔利用行者种种不利的因缘(或人、或事) ,而化现种种于行者不利的事件或情况,令行者退失五善根或菩提心:例如魔利用行者身旁亲近的人中业障较重者,令其说出某些话或作出某些事,或给他某些恶知识所写的书,或转告他某些恶知识的言论,而令行者心生动摇,退失对佛法的信心,或退失其精进心,而落于懈怠、放逸;或退失念心,堕于不正念,或退失修道的心,或令他由菩萨乘退为只求自利,而成二乘;或由二乘退为凡夫之人天乘,或由人天乘退为外道,而杂染佛法,乃至毁谤正法总而言之,即是令你偏离正法,乃至背道而驰 ——这些都是魔事,魔在破坏你的慧根,断送你的法身慧命凡此,为佛弟子若能实时觉知,忏悔自己无始业障,修正自己,住于正念、正思,仍有可能止息魔事在毗婆沙论里面,龙树菩萨会对魔下定义为:云何为魔?即是断慧命:因断人慧命,故名为魔这是第一层意义第二层意义,龙树菩萨说:常行放逸害自身,亦即是魔又,断他人慧命者是为外魔;常行放逸害自身者,则是内魔魔最究竟的意义则是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里所说的:除诸法实相,余残一切法,尽名为魔意思是:除了诸法的实相以外,其它的一切法都叫做魔。

因为唯诸法实相能令人真正证大菩提,除此以外,皆是有如魔所作,与邪魔相应,令你走错路、走岔路、走冤枉路,错失菩提正道这是关于魔的定义中最严格、也是最究竟的一种说法,愿一切佛弟子皆善思之,以此为依方才提及魔又有留难之义留难是指魔力令人于修行中不得寸进在修行的时候,魔会化现种种障碍,令人修行不得进展,故称留难以上所讲的是魔的定义及种种魔事的行相,接着讲魔的类别2魔的类别魔可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情形先讲广义的魔广义的魔又有三大类:㈠四魔;㈡三魔;㈢十魔现在加以分别说明㈠四魔四魔是:1、烦恼魔、 2、五蕴魔、3、死魔、4、天魔①烦恼魔 ——谓能令你于自心中起贪、瞋、痴、慢、疑、邪见、不信等等烦恼,导致你无法修行,此种魔事称为烦恼魔何谓烦恼呢?烦与恼是有区别的烦是心微动之相,恼则是心大动之相令心产生微微波动的叫烦我们日常说的:不要烦我!指的就是这个烦让心起大动之相者,则是恼不要恼我的这个恼含有恼怒、逼恼之意;比起烦来,恼是较大的动相烦与恼两个字合起来,其意义即是 —令心动荡不安什么事物会令心动荡不安呢?最重要的有贪、瞋、痴、慢、疑、恶见六种此六法合称为根本烦恼其它的一切烦恼则称为,枝末烦恼:从六种根本烦恼而衍生出枝末烦恼或称随烦恼,如忿、覆、怪、嫉、恼、害、恨、谄、诳、侨、无惭、无愧等等皆属之。

烦恼魔有内、外之分内烦恼魔指自心由于业力的关系,而自起烦恼,令自心动荡不安,因而废修道业,乃至放弃修行外烦恼魔指的即是天魔,令人于修行中起种种烦恼而中断修行②五蕴魔 ——从身心五蕴突然而起的种种剧烈现象,如:急遽的冷、热、寒、温,乃至于起种种生理上的苫恼,如饥、渴、痛、痒,甚至失眠或睡不安稳等等这些在五蕴身心上猝然而起的种种现象,能令人错愕、惊惶、恐惧、散乱乃至废修道业,破坏修行,所以称为五蕴魔⑧死魔 ——死魔之义为能断人命:这个死魔是屡正可以令人命断,而不是单指断慧命的抽象意义人若死亡,就不可能再继续修行,因此,以此意义而言,死魔在断人之身命的同时,也是在阻断人的慧命④天魔 ——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魔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最上面一层他化自在天,为欲界之第六天,在此第六天之上有个魔天,其天主名为波旬,是欲界的魔王他的眷属称为魔眷属,或是魔子、魔女、魔民这些魔子、魔民在魔王波旬的领导下,到处破坏、扰乱世人修行,所以称之为魔以上介绍最常见的四魔㈡三魔接着讲第二类魔:三魔三魔是指①善知识魔、 ②三昧魔、⑧菩提心魔分别说明如下:①善知识魔 ——善知识魔有两种意义:修行人怪吝于法,不肯教人,即是善知识魔之所为。

吝法的果报是障菩提,令人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故称善知识魔为何不愿意为众生之善知识呢?因为当众生之善知识是相当辛苦、麻烦的,不但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来教导众生,同时另一方面也占用了自己很多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