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加强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夏**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269.01KB
约6页
文档ID:574853676
加强作业许可管理制度_第1页
1/6

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凡是对生产过程平安和从业人员平安有不良影响的各种作业活动, 如动火、 设备检修、 修理、吊装、爆破等危急性作业,其组织者或作业者,都须要事先提出申请,经生产经营单位的平安生产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发放作业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作业活动, 这就是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石油自然气行业、 炼油化工企业以及其他危急化学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作业许可管理制度,是削减和避开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 事故案例 目前, 大部分企业都制定了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但由于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事故仍旧时有发生 1.进入受限空间作业暴露的许可管理问题 2007 年 2 月,某炼化企业对成品油罐进行检修时,6 名工人进罐作业不到 5min,罐内便发生闪爆并着火,6 名工人全部死亡,储罐毁坏据事故单位介绍,作业前一天对成品油罐进行了可燃气体浓度检测, 检测结果达标, 但施工单位其次天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没有再次进行可燃气体浓度检测就干脆进罐作业, 作业时可燃气体浓度超标导致爆炸作业者违反了该公司“检测超过 2h 没有作业应重新检测”的规定 2007 年 7 月 27 日,重庆万州市某化工企业巨型储气罐发生爆炸,5 名工人遇难。

事发前,这 5 名工人进入罐体,清除罐内的锈迹由于违规操作(工人所持的铁器工具与罐体接触时产生火星),引燃了罐体内残留的可燃气体,引发爆炸 这 2 起事故都是因为作业前未进行可燃气体检测,可燃气体浓度过高造成的 2.设备仪表检修作业暴露的许可管理问题 2004 年 3 月,辽宁省锦州市某自然气分别厂支配停产检修3 月 29 日,承揽停产检修任务的承包商施工作业人员到自然气分别厂仪表工程师那里取来工作许可证10 时 25 分,作业人员在没有现场监护人的状况下进行拆卸作业, 结果误拆了进料管道上的温度表, 由于该温度表没有外套管(温井),温度表表头突然打出,导致 LPG(液化石油气)泄漏 2007 年 7 月 12 日,四川省攀枝花市一家刚刚投料试生产的企业发生一起氯气泄漏事故,造成 8 人轻度中毒 事故缘由为视察氯气压力的压力表损坏, 操作工人没有按规定开列任何作业许可证,也没有到生产车间报告值班人员,就干脆拆卸压力表,管线压力过高且前端根部阀关闭不严,导致氯气泄漏 以上 2 起事故都是由于没有建立设备检修理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从事检修理作业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没有识别可能存在的危害与风险,导致事故发生。

3.电气作业许可挂牌上锁不规范 2001 年 9 月,某油田钻井公司一名电工在对办公楼进行故障检修时,配电箱没有挂牌上 锁,一名刚从外面回来的工作人员发觉办公室没有电,便到办公室边的配电箱查看,以为是配电箱分别开关跳闸了,于是合闸送电,导致正在进行检修的电工触电,从高处坠落死亡 作业许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笔者对近 40 家各类型企业作业许可事故案例的分析探讨,发觉作业许可管理制度主要存在以下 6 方面的问题 1.无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部分单位作业许可管理制度覆盖面小, 仅对少量作业进行作业许可管理, 没有识别危急和关键作业的活动,因而也没有制定相关的作业许可管理制度2007 年 7 月,重庆万州市发生储气罐爆炸事故的化工企业就没有建立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制度 对于动火作业、 动土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大部分单位都建立了作业许可制度,但有很多危急性较大的作业没有被纳入作业许可管理范围,如盲板抽插、临时用电、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车辆进装置等,理由是这类作业一般由承包商来完成对设备仪表的拆除和检修、修理作业,更是很少有单位建立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因而此类作业发生的事故很多。

2.有些单位制度不便执行 作业许可管理制度篇幅大,文字描述烦琐,不易理解,没有设计成易执行的作业许可证,导致作业人员不清晰困难的管理条文, 管理者对作业许可的管理也很松散, 违章作业常常发生 3.没有依据科学的方法进行危害识别 多数作业许可证是作业任务书的代称, 上面没有列出危害识别和风险限制的内容 很多单位没有建立职业健康平安管理体系或 HSE 管理体系,不会运用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方法;部分单位在建立体系时,虽然学习过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方法,但不会正确运用,危害识别不全面, 没有考虑到如何将工作危害分析(JHA)、 平安检查表分析(SCL)、 预危害分析(PHA)、故障假设分析(WI)、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分析方法的成果应用于作业许可管理 4.执行不严格 编制的作业许可证上只有工作任务和审批流程,没有列出风险限制措施,不能达到警示、提示和指导限制措施落实的作用 很多作业许可申请人员和作业许可作业执行人员仅把作业许可证作为履行手续的环节,没有严格依照许可证限制措施的要求进行检查落实 5.责任主体不明确 作业许可的签发人、 监护人和作业者的职责划分不清; 没有制定明确的关于作业许可证签发、审批、监督、回收的管理规定。

6.管理流程不清晰、繁琐 作业许可证签发的部门多,没有依据管理流程划分,办理许可证繁琐,导致很多作业人员不情愿办理许可证就违章作业,现场存在作业完毕才补办许可证的现象 明确作业许可证的编制 企业首先应明确, 只有关键作业须要制定作业许可管理制度和作业许可证, 常规作业用日常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就可以关键作业包括热工作业(如动火、摩擦除锈等)、受限空间作业、电气作业、动土、运用放射性和易爆炸材料、拆除设备设施和仪表,以及各公司自行确定须要进行作业许可证管理的其他作业 常规作业指在专属区域进行、 属于日常工作的作业,如在喷钢砂处理区域进行的日常除锈作业, 管道建设施工中的挖沟和焊接作业, 都不须要申请办理动土和动火作业许可证 1.作业许可管理部门的职责 明确各个作业许可管理部门的职责, 是作业许可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 界定清晰平安管理部门与生产运行管理部门(技术、设备等)的管理职责,才能确保作业许可管理不存在扯皮、推诿和管理空缺的现象一般而言,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应为:健康平安环保部门是作业许可证执行状况的监督管理部门, 负责编制动火、 受限空间作业等存在重大平安影响的作业许可证,组织相关培训;生产运行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生产操作方面的作业许可证,并负责操作方面许可证的运用培训, 组织现场执行和监督管理; 设备设施管理部门负责设备检修理管理许可证的编制、 签发和管理; 施工现场负责人或承包商的施工经理负责办理施工作业许可证,承包商的 HSE 管理人员负责该程序的实施,进行现场检查监督,督促作业许可证制度的落实;现场监护人员负责对作业许可要求的各项措施进行检查落实,确保平安。

2.确定须要作业许可管理的作业活动 生产单位应依据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以及关键设备的操作要求,依据安装、调试、开车、日常维护、检修理、停用报废的依次,依据风险大小,确定哪些作业须要得到许可,列出须要编制作业许可证的清单建议将以下作业纳入作业许可管理考虑范围:大型机组的启停;车辆进装置;压力容器吹扫试压;酸碱接卸;倒罐;原油、LPG、LNG(液化自然气)等的接卸;锅炉切换,设备、仪表检修作业;装置开停车等 3.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作业许可是降低危急的有效方法,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是制定作业许可证的基础 评价的方法应将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平安检查表分析(SCL)结合起来,SCL 侧重于设备设施的危急性分析,JHA 可以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危急性进行较好的评价对于炼油、化工、发电等流程性较强、可能引起连锁反应的操作,应采纳危害识别风险评价(HAZOP)方法 HSE 管理部门和生产运行管理部门,应组织工程技术、生产运行、设备管理等相关人员,对须要进行作业许可管理的作业活动, 运用 HAZOP 方法, 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评价风险,制定预防与限制措施,并在执行作业许可制度上予以体现。

4.许可证的编制 生产单位应依据危害识别风险评价的结果, 结合各种管理规定的要求, 对于存在重大危害和评价为高风险的作业编制作业票证 HSE 部门负责重大平安影响作业许可证的编制,如动火作业许可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等;生产运行管理部门负责生产操作类许可证的编制,如设备、仪表拆除许可证、动土作业许可证、临时用电许可证以及须要实行作业许可管理的其他许可证等 5.许可证的批准 作业许可证是公司的重要执行文件,应符合《文档限制管理程序》的要求,许可证编制完成应经过文件会审后,由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执行 签发与执行作业许可证 1.作业许可证的申请 作业许可证由施工单位向许可证签发人员或部门进行申请, 填写相关内容, 提交所需文件,落实许可证要求的各项平安、 环保措施 假如办理许可证须要施工方提交风险分析文件或平安检测结果,施工方应提前向有关单位提出,取得合乎要求的风险分析文件,或平安检测结果满意施工要求的平安检测报告 凡是从事动火、 进受限空间等特别作业, 现场经理应支配检测人员对作业区域或设备内的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分析,检测分析合格后,将签字确认的检测分析报告单交付施工单位, 作为办理作业许可证的依据。

危害检测报告超过规定期限还没有办理作业许可证的,应重新进行检测 各种作业许可证都必需在作业起先之前提出申请 同时有 2 项作业须要得到许可时, 应同时办理作业许可证, 如在易燃易爆区域办理临时用电作业证时, 还需同时办理动火作业许可证 2.作业许可证的审批 生产单位应明确各类作业许可证的签发人员和审批部门, 一般的作业许可证由现场管理者签发,区域负责人批准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作业或关联性影响范围较大的作业,如二级以上动火作业、 关键设备仪表拆除作业等, 应经过平安管理部门或设备仪表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作业许可证的签发人员和审批人员应辨识和清晰了解作业可能发生的全部危急, 提出预防措施 签发人员应仔细询问申请人员许可证上要求措施的落实状况, 并对签发的许可证进行登记 签发人员认为必要时,可进一步提出平安预防措施,要求申请单位赐予落实后方可签发 3.作业许可的执行 现场审查,消退危急在作业前,应对许可证规定的相关事项进行确认,即由现场监护人员、施工单位负责人按许可证内容一一确认,确保作业许可证规定的内容得到有效的执行。

交叉确认施工单位负责人应与受影响单位的人员进行交叉确认,告知现场危害,相互约定平安防护措施,明确责任,以确保其他人员的平安,且不对其他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构成威逼 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应检查全部工具、装置、设备,确保他们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得随意更改,避开不符合要求的工具进入现场 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应随身携带作业许可证以备检查 现场负责人发觉有违反规章制度的做法,应收回作业许可证 到达许可证规定的许可期限,施工单位应结束全部许可作业 4.许可短暂中止 假如由于某种缘由, 受许可证限制的作业被迫短暂停止, 施工单位应将许可证马上返还现场监护人员,再由现场监护人员向许可证签发人员及相关人员通报状况如可能,应将许可证退还给许可证签发部门许可证短暂收回终止执行的理由如下:现场出现报警;作业在取得许可证 2h 后仍未起先或中途停止作业超过 2h; 操作缘由被管理人员收回; 作业发生冲突;作业许可证有效期到期;作业现场状况发生改变 5.许可证的重新核准 许可证短暂收回后,一旦重新作业,现场监护人员须对原颁发的许可证重新核准,检查许可证原对应的作业条件是否发生了改变, 并获得批准后才能生效。

已到许可期限而尚未完成的作业也须要重新核准 6.作业许可证终结 作业完成后, 作业执行者和现场监护人员应在作业许可证上签名确认 在注销并交还许可证之前,必需满意下列条件:指定的作业已经完成;作业现场或区域平安状况良好;有关的作业负责人知道许可证已经退还 结束后的作业许可证应至少保存 3 个月,不同种类的作业许可证应按时间依次分类编号,归档管理 7.紧急处置 任何属于作业许可管理范围内, 可能由于紧急状况而无法办理许可证的作业, 必需得到主 管领导的授权批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