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引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5KB
约14页
文档ID:381901917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引_第1页
1/14

门教发〔 2014 〕 16 号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通知各中小学、幼儿园: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对应急疏散演练的要求,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 <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 > 的通知》(京教勤办〔 2014〕 1 号)的要求,结合本区实际, 现将贯彻落实 《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培训学习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中小学幼儿园 (以下简称 “学校”)安全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学校组织应急疏散演练(以下简称“演练” )是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重要标志,—1—是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普及安全常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防范技能开展自救互救的重要手段要充分认识演练是学校安全工作的一部分,是学校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指南》内容区教委将对学校学习贯彻落实《指南》进行指导,通过不同形式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二、加强指导,科学制定演练方案学校是演练工作的基本单位和主要部门,要结合门头沟区特点,以学生、幼儿为主体,科学制定本学校演练工作方案,细化流程,明确各岗位责任。

实际演练前进行必要的桌面推演,对各环节进行必要完善三、周密组织,安全有效实施演练1.学校要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和培训, 使师生对本校的演练方案和演练要求知晓率达到 100%2.学校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疏散图、疏散通道、广播系统、 报警、呼叫系统等设施设备建设 对校园的路面、楼梯护栏、疏散标识等进行检修并达到安全要求3.要将一般性演练与火灾、 地震、防恐、治安等专项演练相结合邀请消防、地震、治安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到校指导,在一般性演练的基础上开展专项演练专项演练可根据专项演练内容进行场景设置(如某一疏散通道是着火点、楼梯坍塌使个别疏散通道受阻等) ,以检验突发意外情况的处置能力4.学校组织演练要符合学生、 幼儿年龄特点, 循序渐进、反复演习开始要以熟悉演练路线、掌握演练要领的一般性—2—演练为主,还可分楼层、分年级开展局部演练;在此基础上再求疏散速度和开展专项演练5.学校要与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 , 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演练工作频次高、涉及人员多,要严格按学校演练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切记走过场6.寄宿制学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寄宿学生的演练。

区教委将结合实际加强对演练工作的督促指导,做到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四、加强检查交流,确保演练要求落到实处1.区教委将对学校贯彻落实 《指南》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督导检查重点是:演练方案制订情况,一般性演练和专项演练实施情况,协调解决学校开展演练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各学校要及时总结经验, 查找不足, 不断完善本单位演练方案3.区教委将演练提升为学校安全工作的常态标志性的内容,并适时开展检查交流4.各学校要将执行本文件有关工作情况、信息、照片等资料及时报区教委附件: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2014年 4 月 16日—3—附件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为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简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工作的指导,提升学校应急疏散演练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安全素养,特制定本指南一、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条例》、《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二、目的意义本指南立足于提升应急疏散演练的实际效果,明确应急疏散演练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涵盖演练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等全过程,供学校在日常安全管理和集中组织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通过实战型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增强师生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有序、迅速地安全疏散,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三、适用范围本指南对演练的各个环节、步骤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和规范性要求,适用于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展针对地震、火灾、校车事故等的应急疏散演练时参考四、基本原则—4—(一)精心准备,科学组织学校要确保参演师生的生命安全,严防拥挤踩踏事故发生要提前谋划,提出预案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尽量避开雨雪等恶劣天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合理的组织,保证疏散演练既安全有序又有效快速二)着眼实战,注重细节演练要立足于模拟紧急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景,要着眼于提高学校应急指挥人员的指挥协调能力、各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师生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学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演练方案并将其细化、落实到演练的各个环节,保障演练的整体组织及每个环节科学合理三)明确目标,循序渐进地震、火灾等灾害留给人们的逃生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是 2 分钟左右,应急疏散演练应明确最终的时间目标,原则上中学生 2 分钟以内,小学生3 分钟以内完成。

要从学校实际出发, 设定合理的时间要求,通过经常性的演练逐步提升,最终达到设定的目标四)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演练要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明确演练的主题,合理确定演练的时间、地点、参演人员、形式、内容、规模、疏散路线和保障措施等要重视对演练效果及组织工作的评估、考核和总结,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务求到达实效五、演练准备阶段演练准备阶段应包括:制定演练方案,成立演练组织结构,演练前安全教育及其他准备工作—5—(一)制定演练方案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应根据学校自身性质、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教职工和学生人数、校园内建(构)筑物类型和数量等实际情况, 依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等相应应急预案制定演练方案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演练主题、演练目的意义、演练时间和地点、参与演练人员、演练组织结构及人员分工、演练准备工作、疏散路线、演练流程、保障措施、善后处置和信息报告等演练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简洁规范、责任明确、路线科学、措施具体、便于操作相关要求:1.应急疏散场所:通常利用操场、广场等设立应急疏散场所,应通风通畅,相对宽阔应急疏散场所应远离高大建(构)筑物,与建(构)筑物的距离应大于其高度的三分之一;应避开有对人身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的地段,如有毒气体储放地、易燃易爆物或核放射物储放地、高压输变电线路等设施;避开陡坡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疏散场地应有方向不同的两条以上与外界相通的疏散道路。

2.应急疏散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禁止占用疏散通道;禁止将安全出口和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安全门上锁或堵塞;应将房间的老式内开窗户改成外开式或平移式窗户,一楼窗户的防护栏应符合消防要求,应急情况下防护栏能迅速打开3.应急疏散路线:根据学生分布和建筑物结构,合理确—6—定各班级疏散路线,合理分流要建立规范,细化措施,保障大量学生在楼道相遇或意外情况发生等情况下不发生拥堵甚至踩踏疏散路线要避免穿越公路、交通密集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4.应急疏散用语:教职工在组织学生避险、疏散的整个过程中,应使用规范、简短、明确的疏散用语5.应急警报信号:警报信号应具备很强的覆盖性、独立性和差异性,并考虑在断电等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案覆盖性:警报信号能有效的覆盖到学校的每个地点;独立性:在无法或不能及时采取广播等辅助手段的情况下,警报信号能独立向师生传递准确信息;差异性:与学校日常的铃声、广播声等声音要有所差异避险信号和疏散信号也应有明显区分6.疏散时间:从疏散信号发出到全体师生(除伤病师生外)疏散完成, 原则上楼层较低 (4 层以下)、安全出口合理、通道通畅的学校应控制在 2 分钟之内7.应急演练次数: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应急疏散演练可与学校升旗、课间操、集体活动等相结合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要适当增加应急疏散演练的次数应急疏散演练工作基础较好的学校要加强随机性应急疏散演练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 ,有住宿学生和晚自习学生的学校要重点加强就餐时间、午休时间和夜间应急疏散演练使用校车的学校,还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车安全事—7—故应急处理演练可根据演练内容,以组、班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小规模应急演练二)建立演练组织机构学校应根据演练方案的要求,建立健全演练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有关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组成的演练指挥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演练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指挥工作,同时落实每位成员在演练中的具体工作设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成员主要职责:1.全面负责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指挥要亲自组织,现场指挥,确保演练效果2.执行上级有关指示和命令 ,领导小组成员按其所在部门的职能、职责各负其责 ,认真做好应急疏散工作3.合理划定学校及周边应急疏散场地 (避险场所 )、疏散通道 ,明确应急疏散信号 ,设立应急疏散指示标志 ,教育学生熟悉和掌握应急疏散方案演练指挥部应下设若干小组,明确职责,落实人员1.组织协调组:负责演练方案的制定;演练过程的协调指挥;信息的上传下达、对外联系等。

2.宣传报道组:负责安排演练前的宣传教育、演练的摄影、记录、计时、总结等3.疏散引导组:负责科学编制和张贴学校应急疏散路线图、班级应急疏散路线等;引导、组织师生安全有序疏散;帮助伤病学生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完成后协助其他各组工—8—作4.抢险救护组:负责第一时间组织实施自救互救,抢救遇险师生,视情况抢救重要财产、档案等;检查学生身心状况、进行临时救治和必要的心理疏导; 演练中发生意外事故,负责将受伤师生尽快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迅速联系急救中心或拨打 120 ,在专业医务人员到达之前,救护组应对受伤师生采取必要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