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复重点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掌握: 1 护理学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2 南丁格尔对护理学发展的贡献 :为护理向正规的科学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基础;著书立说,阐述其基本护理思想 1858“医院札记”及 1859“护理札记” ;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使护理教育逐步走上正规化, 1860 年南丁格尔在英国伦敦的圣多马医院开办了第一所护士学校;创立了一整套护理制度; 其他方面: 强调了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护理观念, 注重了护理人员的训练及资历要求等3、护理的概念的历史演变 :以疾病为中心阶段:特点:护理已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把护理操作技能作为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 形成了一套较规范的疾病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以病人为中心阶段:特点: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护理不在是单纯被动的执行医嘱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 而是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 心、社会等全方位的连续的系统的整体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阶段:特点: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应用科学。
护理的任务已扩展到从健康到疾病, 从个体到群体的护理 护理场所从医院扩展到社会和家庭,到所有有人的地方4、护理功能 分为以下三种: 1)独立性护理功能 2)合作性护理功能 3)依赖性护理功能5、护士角色 :护理者、决策者、计划者、共同者、管理者及协调者、促进康复者、教育者及咨询者、代言人及保护者、研究者及著作者、权威者1888 年,美国人 E.Johnson 在在福州医院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1922 年,中国护士会加入国际护士会,成为第 11 名会员国中国护理界最早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 中华护理学会 1909 1964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人、环境、健康及护理构成了护理理念的四个基本要素, 并因而成为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1989 年, WHO 又提出了有关 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亚健康状态 :当一个人的机体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 表现为身心疲劳, 创造力下降,并护理学导论复重点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生存质量: 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 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
它包括 个体生理、 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 四个方面疾病 :是机体身心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所引起的一定部位机能、 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损伤与抗损伤的整体病理过程, 使机体内部及外部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正常状况的偏离或终结从护理的角度讲,疾病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感情受损的综合表现,疾病不是一种原因的简单结果,而是人类无数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作用的复杂结果影响健康的因素 :生物因素(生物性致病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康状况指标: 包括死亡率、出生率、生长发育指标、疾病及健康缺陷指标、行为因素指标等角色 :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门的术语, 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是一个病人角色的特点:1)脱离和减轻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角色及义务2)病人对于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有权利接受帮助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4)病人有配合医疗和护理的义务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及心理原因 1)病人角色行为冲突;2) 病人角色行为强化;3)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4)病人角色行为异常; 5)病人角色行为消退预防疾病的措施:“三级预防 ”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 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伤残, 最大程度的恢复健康,即把健康问题的影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初级卫生保健 ( Primary Health Care,PHC)是人们所能得到的最基本的保健照顾,包括疾病预防、健康维护、健康促进和健康服务。
第三章 人的基本需要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人的基本需要层次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护理学导论复重点马斯洛提出的层次基本需要的关系 :必须首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再考虑较高层次的需要;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时间不同; 较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较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各层次需要重叠出现; 各需要之间的层次顺序并非固定不变; 越高层次的需要, 其满足的方式和程度差异越大;基本需要满足的程度与健康密切相关第四章 文化与护理文化:文化是在某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成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文化的特征 :超自然性、 超个人性、 地域性、 超地域性、 时代性与超时代性、 文化的象征性、文化的传递性文化休克( culture shock ):特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外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文化休克的原因 : 1)沟通交流; 2)日常生活活动差异; 3)孤独; 4)风俗习惯; 5)态度和信仰文化休克的过程 :蜜月阶段、沮丧阶段、恢复调整阶段、适应阶段。
文化休克的预防 : 1)预先了解新环境的基本情况; 2)针对新文化环境进行模拟训练; 3)主动接触新文化环境中的文化模式; 4)寻找有力的支持系统 7 提供适合服务对象文化环境的护理: 1)理解服务对象的求医行为; 2)明确服务对象对疾病的反应; 3)尊重服务对象的风俗习惯; 4)寻找支持系统; 5)注意价值观念的差异; 6)注重服务对象的心理体验和感受跨文化护理 :莱宁格认为通过文化环境和文化来影响服务对象的心理, 使其能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疾病康复莱宁格的 “日出模式” 包含以下 4 个层次:世界观和文化和社会结构层、 文化关怀与健康层、健康系统层、护理 照顾决策和行为层第四章 人的成长与发展成长( growth )又称生长,指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是量的变化成长是可预测和可观察的发展 (development )又称发育,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表现为细胞、 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 如行为改变 是质的变化,是个体随年龄增长与环境间的互动而产生的身心变化过程发展任务 ( developmental task )是个体在生命的各时期出现的、 并需要完成的任务或实现的护理学导论复重点成长发展目标, 即个体在一定年龄段时, 社会规范或标准要求他完成的任务,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成长与发展的规律 : 1)可预测性 2)顺序性 3)连续性和阶段性 4)不平衡性 5)个体差异性 6)发展期弗洛伊德 的性心理发展学说:“三个结构” 1)心理结构:意识,潜意识,前意识。
2)人格结构: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受实现原则支配;超我,遵循完美原则 3)人格发展(性心理发展):口欲期 0-1、肛欲期 1-3、性蕾期 3-6、潜伏期 6-12、生殖期 12-艾瑞克森的人格发展婴儿期: 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 幼儿期:自主对惭愧 学龄前期:主动对内疚 学龄期: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最关键时期 ):自我认同对角色紊乱 青年期:亲密对孤独 成年期:繁殖对停滞 老年期:自我完善对失望皮亚杰认识发展论感觉运动阶段: 0~2 岁,特点是婴幼儿通过他身体的动作与感觉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前运算思维阶段: 2~7 岁,开始用语言等符号来吸收知识、表达需要,也可用简单符号从事思考活动(如画图表达某种意境)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7~11 岁,儿童能够脱离自我中心,能同时考虑问题的两个或多个方面能够理解物体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方面的改变的逻辑关系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1 岁起,此期正值儿童期即将结束,青年期即将开始之际,生理上接近成熟, 认知能力也接近成熟的程度, 此期思维发展十分迅速, 进入抽象思维和演绎推理阶段,能运用推理和归纳法进行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五章 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压力:是个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内外环境刺激做出认知评价后引起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及心理紧张反应状态的过程。
席尔的压力与适应学说 适应反应的过程: 1 )警告期:是人体觉察到威胁、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而引起的搏斗或逃避的警戒反应 2)抵抗期:此期以副交感神经兴奋及人体对压力源的适应为特征 3)耗竭期拉扎勒斯 的压力与应对模式,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学说的中心思想:强调了应对与认知评价的作用压力与应对霍姆斯和拉赫的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学说提出了生活事件与健康的关系危机学说 危机是一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 利用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 引起的日常生活的混乱和瓦解 简单地说, 危机是人体的平衡状态突然遭到破坏后的反应护理学导论复重点适应 :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 即个体为了维持恒定的状态所使用的一切技巧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适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技术四个层面病人的压力源 不熟悉医院环境、住院失去部分自由、与配偶分离、经济问题、与与家人分离、社交受限、 缺乏相关的信息、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对个人的影响、诊断及治疗所造成的问题帮助病人预防压力的方法 : 1)为病人创造轻松的康复环境; 2)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 3)提供有关疾病的信息; 4)锻炼病人的自理能力; 5)加强病人的意志训练。
护患关系的特征: 1)护患关系是以治疗为目的的专业性、帮助性关系2)护患关系是一种工作关系 3)护患关系是一种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关系 4)护患关系是一种多方位的人际关系 5)护患关系是一种互动关系 6)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关系 7)护患关系是一种短暂性的人际关系倾听原则 : 1)准备花时间耐心的倾听对方的谈话 2)集中注意力,保证眼神的交流,以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