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夕照 2

洪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51.50KB
约3页
文档ID:37801059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夕照 2_第1页
1/3

夕照夕照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作、一截、燃烧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4.学习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二、学习准备二、学习准备1.课前可布置学生观察日落景色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全过程,可选择地势较高处为观察点2.自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画出描写夕照“迷人”的语句,反复地读几遍,并谈谈自己初步的感受2)轻声朗读具体描写夕照的段落,边读边想;(3)整个夕照过程中,太阳有哪些变化,作者把它分别比作什么;(4)夕阳和我窗外的景物构成了怎样迷人的画面三、学时安排三、学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读通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及写作顺序和方法;第二课时理解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四、学习过程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1.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2.2.听两组(听两组(4 4 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 9 9 个生字的读音)个生字的读音) ;;3.3.回忆回忆《《海上日出海上日出》》的观察和写作顺序与方法的观察和写作顺序与方法((1)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日出;(2)重点写晴朗早晨的日出全过程;(3)日出过程从天、水色彩的变化、形状的变化、富有情感的动作三方面写具体。

) 4.《4.《夕照夕照》》的作者又是如何观察与描写的呢?的作者又是如何观察与描写的呢?(能了解到:(1)位置的变化——树梢——树杈——消失;(2)色彩的变化——橘黄色——微红——红云——象熟透的“大石榴”——象一团燃烧的烈火——消失;(3)动词:滑落——稳稳地站——向下溜了一截——出现——消失5.5.读记词语:读记词语:尽情、欣赏、迷人、挺拔、滑落、橘黄色、衰老、泻下来、镀上、顿时、晶莹、红润、波光粼粼、雀跃、杰作、踩碎、溜了一截、害羞、树杈、喜悦、石榴、溢出、矫健、绝妙、宛然、燃烧、油然而生、感慨、黎明6.6.课后熟读课文,背诵课后熟读课文,背诵 1 1——4 4 自然段第二课时第二课时1.1.写词语(见上)写词语(见上)2.2.填空:填空:开始太阳从杨树上滑落下去,是____色的;没有了_____的光芒,这时的阳光下的房顶化作了____,每一片瓦都成了雀跃的____;然后,太阳又向下溜了一截,颜色开始泛出____,如____一般,红色又变深了,成了小姑娘脸上的____;一会儿,出现在杨树中的____太阳,渐渐变红了,像一只熟透了的____;天色越来越暗,太阳却越发的红,宛然一团____。

3.3.找出描写夕照找出描写夕照““迷人迷人””的语句体会体会的语句体会体会重点体会:(1) “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这里用“晶莹的湖水”比喻在金色阳光照耀下,整个房顶的景象,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镀上了阳光起起伏伏的就像光在“跳跃” ,整个房顶就像“波光粼粼”的“湖面”了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了动感,作者用了“跳跃”一词,更使得画面生动活泼2) “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这里“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的“微”相照应3) “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 “收获的喜悦”是对着前一句的“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得钻天杨笔直高耸的树干和枝枝杈杈显得格外清晰,形状、色彩、明暗的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这幅在天尽头形成的画面能引起人无限的遐想4) “天空的黑色渐渐漫了过来,几乎要把太阳包住了太阳则变得越发的红,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将黑暗照亮。

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这几句话描绘出天色越来越暗,而太阳却更红了这样一种特定的自然景象4.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抓住描写夕照的比喻句、拟人句和最后两节 )5.5.词语积累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词语积累读一读自己喜欢的词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