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标语 世界精神卫生日 在1991年,尼泊尔提交了第一份关于“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的报告,这一报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随后的十多年里,大量国家参与进来,将每年的10月10日作为特殊的日子: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熟悉,共享科学有效的疾病学识,消释公众的偏见至今为至,已先后举办了10多届活动,结合现实处境和精神卫生的需要,确定每年的活动主题 历年主题 ·1996年的主题是:“积极的形象,积极的行动” ·1997年的主题是:“女性和精神卫生” ·1999年的主题是:“精神卫生和衰弱” ·2000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 ·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创伤和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影响每个人 ·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喜悦心情,健康行为” 精神卫生日在中国 2000年,我国开头大规模开展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
在随后的几年中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进展,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2022年,为了宣传“世界精神卫生日”,向社会群众普及心理健康学识,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测验室在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支持下,成立了“世界精神卫生日纪念网站”,并与北京市科协合作,针对一般成年人、青少年和青少年的家长,分别编写了《解读心灵——心理健康学识普及读本》、《解读心灵——青少年心理健康学识普及读本》、《解读心灵——家庭心理健康学识普及读本》,印刷了7万多份,免费发往北京市18区县同时,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测验室还组织有关专家到北京市女子劳教所和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举行心理健康学识讲座,并举行面对面的答疑和接洽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们都知道,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而且也包括心理的健康,并且由于心理问题到心理诊所寻求心理扶助的人也越来越多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 所谓心理健康,其实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才能和潜力心理健康具有下面7个概括的标准 ?理解自我,悦纳自我; ?采纳他人,善与人处; ?正视现实,采纳现实; ?喜欢生活,乐于工作; ?能适当地表达心绪; ?健全的人格;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理解自我,悦纳自我 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是我们自己——自我。
孔老夫子说过:“知己者明,知人者智我们只有了解自己,采纳自己,我们才有可能是幸福的,是健康的 了解自己的优点,我们会领会自己的进展方向;了解自己的缺陷,我们才会少犯错误,制止去做一些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采纳他人,善与人处? 人生活在由他人构成的社会中,就像鱼生活在水中一样,离开了他人,离开他人的扶助,人将无法生存 有心理学家统计,人生80%左右的烦扰都与自己的人际环境有关对别人吹毛求疵,动辄向他人发火,进犯他人的利益,不留神人际交往的分寸,都将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烦扰 正视现实,采纳现实? 我们可能没有出世在一个富贵的家庭;我们的工作可能也不尽如人意;我们的爱人可能也不精明能干、关怀入微;我们的孩子可能也不都聪明伶俐、遵从听话;我们也可能正在遇到着挫折和磨难……但是,我们只有先正视这一切,采纳这一切,在此根基上,才有变更的可能性 只有认清现实,采纳现实,脚踏实地,我们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承受责任,乐于工作 除了襁褓中的婴儿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儿童要崇敬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年人要承受家庭和社会的重担,在工作中获得谋生的手段并得到供认和乐趣。
所以,失业给成人的打击不仅是经济上,而且是心理上的,它会使人流失价值感,带来心理危机 能够大胆地承受责任、从工作中得到乐趣的人,才是真正成熟、健康的人 意大利出名画家达?芬奇说:“劳动一日,方得一夜安寝;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长眠”而逃避责任、逃避工作只能使人感到烦躁和懊丧 能适当地表达心绪 心绪在心理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者经常能保持高兴、开朗、自信和合意的心情,擅长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弥漫梦想反之,经常性的抑郁、愤怒、焦躁、嫉妒等那么是心理不健康的标志 当一个人心理特别健康时,他的心绪表达恰如其份,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恣肆 健全的人格? 人格是人全体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就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有一那么印度谚语说:态度抉择行为,行为抉择习惯,习惯抉择人格,人格抉择命运我们的性格和命运正是由我们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自我雕塑而成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人的心理行为表现是与人的不同阶段的生理进展相对应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往往具有不同的心理行为特征假设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和性别特征,这意味着心理发育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