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线性代数讲义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0MB
约62页
文档ID:533864947
线性代数讲义_第1页
1/62

线性代数(Linear Algebra)引 言(Introduction)1. 数学 数学(數學、mathematics)在我国古代叫算(筭、祘)术,后来叫算学或数学;直到1939年6月,为了划一才确定统一用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分为代数、几何等.2. 代数 代数(algebra)分为古典代数和近世代数. 古典代数(ancient algebra)基本上就是方程论,以方程的解法为中心.如:一元一次方程 的解为;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为;一元三、四次方程也有类似的求根公式(16世纪);但是,一元n次方程当n≥5时却无一般的“求根公式”(参见数学史或近代数);根式求解条件的探究导致群概念的引入,这最早出现在Lagrange 1770年和1771年的著作中;1799年Ruffini给出“证明”(群论思想);Abel进一步给出严格的证明,开辟了近世代数方程论的道路(1824年和1826年),包括群论和方程的超越函数解法;Galois引入代换群彻底解决了代数方程根式可解的条件,开辟了代数学的一个崭新的领域——群论.从而使代数的研究对象转向研究代数结构本身,此即近世代数.近世代数(modern algebra)又称抽象代数(abstract algebra)包括代数数论、超复数系、线性代数、群论、环论、域论、格论、李(Lie)群、李代数、代数几何、代数拓扑,等等.3. 线性代数 如果保持一元一次方程中未知量的指数(一次的)不变,而增加未知量及方程的个数,即得到线性(一次)方程组.先看下面三个例子:例1 (《孙子算经》卷下第31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答曰:雉二十三,兔一十二.”解法1 设雉、兔分别为x,y,则由 解得 .解法2 .解法3 请兔子全“起立”后,雉兔总“足”数为,从而得兔“手”数为94-70=24,于是兔子数为24÷2=12,雉数为35-12=23 .注:后两种解法心算即可.例2 某厂用四种原料生产五种产品,各产品的原料成份及各原料的用量为表1所示,求每种产品的产量(千克). 表1 各产品的原料成份(%)及各原料的用量(千克)成分 产品原料ABCDE用量A3010401010100B4060202010250C2010301070780D1020106010600解 设A,B,C,D,E五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Xi(i=1,2,3,4,5),则问题归结为求解方程组 这是一个含五个未知量、四个方程的方程组.例3 某商店经营四类商品,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及利润额如表2所示.求每类商品的年平均利润率(%). 表2 各类商品四个季度的销售额及利润额(单位:元)销售额 商品 季度 ABCD利润125020030060080220010050080085316030040075090430025050050095解 设四类商品A,B,C,D的利润率分别为Xi(i=1,2,3,4),则问题归结为解下面含四个未知量、四个方程的方程组 .现实中的很多问题,往往归结为求解含多个未知量(数)的一次方程组,称为线性方程组,其一般形式为 . 此类线性方程组可能有解,也可能无解;有解时可能只有一组解,也可能有多组甚至无穷多组解,如 ⑴ 有唯一解 ; ⑵ 有无穷多解 (其中c为任意常数) ; ⑶ 无解 . 那么,如何判定一个给定的线性方程组有没有解?如果有解,究竟有多少组解(一组、多组、无穷多组)?这些解又怎样求(表示)出来?如果无解,又怎么办?因为无解的方程组如果是某一有解的实际问题的数学抽象,此时又如何(用这一线性方程组来)描述它所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解(“广义解”)?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解决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条件、解法、解的结构与解的表示以及“广义解”等问题,这些都是线性代数所要解决的问题.线性代数( Linear algebra )是从线性方程组、行列式和矩阵等理论中产生出来的,是代数各分支中应用最广泛的分支.在历史上首先应归功于英国的J.J.Sylvester、A.Cayley、美国的Peirce父子和L.E.Dickson等人的工作.主要内容: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向量空间、相似矩阵及二次型等;主要方法:初等变换法、降阶法、分块法、标准形法、特征值法等.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当然我们这里所介绍的只是线性代数中最基本的内容,还有很多内容(如矩阵论或矩阵分析等)要等到我们进一步深造时再学;而且线性代数本身也是在不断发展的. 参  考  书 [1] 线性代数(第三版、第四版),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线性代数(居余马等编)、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俞正光等编)、线性代数(胡金徳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3] 线性代数(陈龙玄等编)、线性代数(李炯生等编),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4] 线性代数解题方法技巧归纳,毛纲源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5] 线性代数方法导引,屠伯埙编,复旦大学出版社.[6] Linear Algebra(UTM),By L.Smith,Springer-Verlag. . . . 第一讲 行列式 ( Determinant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n阶行列式的概念,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和二、三阶行列式的计算方法, 会应用行列式的性质简化n阶行列式的计算,会用Cramer法则解线性方程组.重点:n阶行列式的概念、性质与计算§1 二、三阶行列式 (复习与总结) 一、2阶行列例1 求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1) ;(2)……(1)(其中.解 (1) 得 得.(2) 得=D1/D,得D2/D.为使⑴的解表示简单,Leibniz于18世纪初引入2阶行列式的定义如下: 定义 设有4个元素(数)排成的两行(row)、两列(column)的,称为一个2阶行列式,其值为a11a22-a12a21,即.如例1(2)中的D=称为方程组⑴的系数行列式,而,;(1)中的.  例2 计算.解 .例3  设,问λ为何值时,(1)D = 0,(2)D≠0?  解 因D=λ2-3λ=λ(λ-3),故(1)当λ=0或3时,D = 0;(2)当λ≠0,3时,D≠0.  例4 设,则D≠0的充要条件是( )答:k≠-1,3.(因D=(k-1)2-4=(k+1)(k-3),故D≠0的充要条件是k≠-1,3)  例5 如果,则下列( )是的解.(A); (B);(C); (D).  答:( )(因原方程组即的系数行列式,,) 二、3阶行列式例6 求解下列三元一次方程组:(1) …(2)(其中;(2) .解(1)记,,, ,,,,,,则: ①×A11+②×A21+③×A31得D x1=D1(=b1A11+b2A21+b3A31), x1=D1/D,①×A12+②×A22+③×A32得D x2=D2(=b1A12+b2A22+b3A32), x2=D2 /D,①×A13+②×A23+③×A33得D x3=D3(=b1A13+b2A23+b3A33), x3=D3/D; (2) D=1+0-6-4+0-9=-18,,,①×A11+②×A21+③×A31得 -18x1=-18 x1=1,①×A12+②×A22+③×A32得 -18x2=0 x2=0,①×A13+②×A23+③×A33得 -18x3=0 x3=0.定义 设有9个元素(数)排成的3行、3列的称为一个三阶行列式,其值为.如例6中的D即称为方程组的系数行列式.2、3阶行列式的值(代数和)可用沙路法(或对角线法则)来记忆:,=;或在图 上操作. 例7 计算 . 解   例8 (1)的充要条件是( )  答:.(因为)(2)的充要条件是( ),其中.答:.(因为)(3)的充要条件是( )(A)k=2; (B)k=-2; (C)k=0; (D)k=3. 答:(B)或(D).(因为)例9 计算下列行列式的值(1);(2)解 (1); (2).  三、3阶行列式的性质 (由定义易验证,对2阶也成立且验证更易)  性质1 DT=D . 其中DT为将D的行与列互换后所得的行列式,即如果,则; DT有时也记为Dˊ,称为行列式D的转置行列式.此性质说明在(二、三阶)行列式中行、列等位.因此凡对行(或列)成立的性质对列(或行)也成立.  性质2 交换两行(或列)使行列式仅变号,即有等.对换第i行(列)与第j行(列)记为(ri,rj)((ci,cj)). 推论 两行(或列)相同的行列式值为0,即有等. 性质3 行列式中某一行(或列)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外面来,即有等. 推论1 用数k乘以某行列式相当于用k乘以该行列的某一行(或列).以数乘以第i行(列)记为. 推论2 某一行(或列)全为0的行列式的值为0.推论3 有两行(或列)成比例的行列式的值为0.如 性质4 若行列式的某一行(或列)的每个元素都是两个元素之和,则此行列式可按此行(或列)分拆成两个行列式之和.如D1+D2,其中,.性质5 将某一行(或列)各元素的同一数倍加于另一行(或列)相应的元素上去,不改变行列式的值,即有等.将第j行(列)的倍加到第i行(列)记为 ri+ rj( ci+ cj).  注:性质2、3和5中的变换:对换两行(或列)、以非零常数乘某行(或列)和把某行(或列)的常数倍加到另一行(或列)上去,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类初等行(或列)变换(详见第二讲§5).  性质6(按行(或列)展开定理) (1),即;(2)(j=1,2,3), 即 (其中Aij如例6所示:,Mij是将D中aij 所在的第i行和第j列全划掉余下的二阶行列式,称为aij在D中的余子式,而Aij称为aij在D中的代数余子式.)  例10 计算下列行列式的值(1);(2).  解(1);(2).  性质7(代数余子式的性质) (1)(其中为Kronecker记号.当i=k时即为性质6(1);当i≠k,如i=1,k=2时,等). (2)(当j=时即为性质6(2);当j≠, 如j=1, =2时,等). 例11 求的值,并验证性质7. 解 D的, (1) 按第1列展开得1×(-8)+1×(-6)-2×2=-18;(2) ;其余类似. 四、Cramer法则 1.一般情形 由例1和例6即得定理(Cramer法则) (1)二元一次线性方程组 …(1)当其系数行列式D=≠0时有唯一解 (j=1,2);(2)三元一次线性方程组…(2)当其系数行列式 D=≠0时有唯一解 (j=1,2,3). 例12(例6(2)的解法2 ) ,D1=D=-18,,. 注:两种解法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解法2是直接用Cramer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