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3 页数学人生演绎出的墓志铭扬扬州教育学院高州教育学院高邮邮校区校区 ( (225600) ) 查查志志刚刚一个人故去了,人们在埋葬他的地方立上个墓碑,铭刻上死者的生平事迹,这便是 墓志铭可见,墓志铭是对死者一生所做贡献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当然,数学家的墓志铭 也不例外数学家一生从事数学科学研究,在不懈的数学探索中创造出了令世人羡慕的伟 大数学成就,这些成就是对他们一生贡献的最集中的概括,理所当然成为墓志铭的主要内 容这些用数学写成的墓志铭,大多数都是遵照数学家身前的遗愿做的我们列举几位著 名数学家的墓志铭,从中你能体会到他们对数学热爱之深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的墓志铭阿基米德,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 家之一,被人们尊称为“数学之神” 阿基米德的数学著作流传至今,如《抛物线的求积》 、 《论球和圆柱》 、 《论螺线》 、 《论劈锥曲面体与 球体》 、 《圆之度量》 、 《沙粒计》等,这些论著无一不是数学创造的杰出之作但最令阿基米德感到兴奋的是他证明了:圆柱体的体积,是它内切球体积的倍;圆柱体的23表面积,也是它内切球表面积的倍阿基米德认为这项发现十分重要,希望把圆柱23容球的图(如图)作为他的墓志铭。
现在,我们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得这一问题的解决设球的半径为,则球的体积R是,表面积是;而圆柱体体积是,表面积是3 34R24 R32422RRR,于是得到,226222RRRR2334233 RR VV球圆柱 23 4622 RR SS球圆柱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轻而易举地证明了它,就自以为比阿基米德要高明些,那是十 分愚蠢的,要知道这些公式都是阿基米德的贡献 、、代数学的鼻祖刁番都的墓志铭刁番都,公元三、四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他是研究不定方程整数解的先躯, 被人们尊称为“代数学的鼻祖” 人们习惯上也把不定方程叫做刁番都方程所谓 不定方程是指未知数的个数多于方程的个数的方程比如,方程 为常数)就是一个二元一次不定方程刁番都开辟出的不定方cbacbyax,,( 程整数解的研究领域,历来是数学的有趣内容之一现代数学研究已经证明:没 有一个一般性的方法,来判断不定方程有没有整数解因此,研究不定方程的工 作永无止境也许刁番都在他去世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墓志铭是用诗的第 2 页 共 3 页形式表述的,要求你列方程来求解这也正体现出他把不定方程研究的事业寄希 望于未来一代的新人身上的美好意愿。
他的墓志铭如下:“过路人!这儿埋着刁 番都的遗骨下面的数目可以告诉你,他一生究竟活了多长他的生命的六分之 一是幸福的童年又活了生命的十二分之一,颊上长起了细须刁番都结了婚, 可是还没有孩子,这样又度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再过五年,他有了个儿子,感 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 子死后,刁番都在深深的悲痛中只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请你讲一讲, 刁番都活了多少岁?若设刁番都活了岁,不难列出方程,从中解出x4257126xxxxx,可见刁番都活了 84 岁84x、、数学王子高斯的墓志铭高斯,是近代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与牛顿、阿基米德一起,被认为是有史 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数学家由于他在数学上的突出贡献,被后人誉为“数学王子” 1777 年,高斯出生在德国一个穷苦家庭,童年的高斯就表现非凡的数学才能 当他十岁时,他的数学才能使他的老师大吃一惊这就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他 能巧妙的计算出从 1 加到 100 的和是 5050他的父母回忆说:“高斯在会说话之 前就会计数!” 青少年时期的高斯不仅喜爱数学而且酷爱语言学,他梦想自己 能成为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
大家都知道正十七边形吧!可要你用尺规作图法作出正十七边形可就困难了 这就是著名的正十七边形问题从这个问题提出 到解决经历了二千年之久,无 数数学家曾试图解决它,但一直悬而未决直到 1796 年,年仅 19 岁的“神童” 高斯巧妙地解决了正十七边形问题,一时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轰动,高斯的手稿 被众多教授们争相传阅当高斯成功作出正十七边形时,他情不自禁兴奋地吟诵 起歌德的诗句从此他放弃了原来学习语言学的理想,立志为研究数学献出毕生 的精力高斯希望在他死后,在他的墓碑上刻上正十七边形,以纪念他青少年时 代的这一重要数学发现高斯死后,人们在他曾经学习过的哥庭根大学为他竖了 一个纪念碑,碑座便是一个正十七棱柱 、、数学家鲁道夫的墓志铭鲁道夫,是十六世纪德国数学家,他的墓志铭十分与众不同,刻的是 36 个数 字,这就是他算出的圆周率的近似值 这 36 个数字到底有怎样的不同寻常的意义呢?原来,在十六世纪,人们还没有 证明出是个无理数在这种状况下,鲁道夫自有他的想法,他总希望能看看是不 是循环小数才算甘心可是,当他把算到小数点后 35 位时,仍然看不出有任何循 环的迹象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里,出现这样令人难忘的“奇迹” ,当然会令他痴迷 于此。
难怪直到今天,在德国的教科书中,有时仍称为鲁道夫数 说来也巧,二百多年后,即 1761 年,另一位伟大的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证明了 是个无理数,从此再没有人把的值没完没了地算下去了,因为这样做显然已毫无 意义 、、数学家雅各·伯努利的墓志铭第 3 页 共 3 页雅各·伯努利,是十七世纪瑞士数学家,雅各对对数螺线有深入的研究,他发现 对数螺线经过各种变换后,结果还是对数螺线,他在惊叹欣赏这种曲线神奇巧妙之余, 在遗嘱中说:要将对数螺线刻在墓碑上,以作永久的纪念人们遵照他的遗嘱在他的 墓碑上刻上对数螺线(如图) (注:对数螺线在极坐标系下的方程是,为任aa意正数,当时,螺线逆时针方向弯曲(如图) ;时,螺线顺时针方向弯曲)1a1a在雅各·伯努利的墓碑上,除了刻有对数螺线,还附以颂词:“我虽然改变了, 可还是和原来的一样 ”它的意思是说,人死后,加入了物质的自然循环,新的生命又 会出现 看了以上数学家的墓志铭,同学们一定已经感受到数学家们那至死不渝的数学情 结了数学家们用数学描绘出他们壮丽的人生,演绎着他们对人生的感悟,这些都来 自于他们对数学的极大热爱今天的青年学生和他们的数学老师们,更应抱有对数学 无限热爱的情感从事数学学习和教学,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
(全文 23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