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李贺及其作品 上课用

E****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9.05MB
约67页
文档ID:118615945
李贺及其作品 上课用_第1页
1/67

诗 鬼 李 贺  李贺(790-816),字长吉,中唐浪漫主 义诗人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昌谷人 ,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祖籍陇西,自称 “陇西长吉”远祖是唐高祖李渊的叔父 郑王李亮,到李贺父亲李晋肃时,早已世 远名微,家道中落,隐沦昌谷他父亲曾 任县令,死得较早李贺18岁到东都洛阳 ,以《雁门太守行》拜见韩愈,备受赞赏 ,遂声名远扬后参加河南府试,获“乡贡 进士”资格,被荐举进士,但遭小人的嫉妒 和攻击, 说李贺父名晋肃的“晋”与进士之“进”同音 ,犯家讳,依据礼法惯例,应避讳不得参试李 贺被迫放弃了考进士的权利,断绝了仁途之路 后经人推荐, 20岁时到长安任从九品的太常寺 奉礼郎小官,地位卑微,李贺不堪屈辱,任期未 满就告病辞官李贺妻子早亡,他和母亲郑夫人 、姐姐和弟弟一道生活,家境十分贫寒一生愁 苦抑郁,体弱多病,年仅27岁,就病卒家中其 作品集为《李长吉歌诗》其诗想象丰富,立意 新奇,用词瑰丽,形成凄艳诡谲诗风,被后世称 为“诗鬼”。

在短促的一生中,李贺 呕心沥血,发愤作诗,借以 抒写其积郁忧愤他写诗有 自己怪僻的习惯,不愿闭门 命题作诗,而喜欢到家门以 外较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去寻 求诗的灵感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 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 ,书投囊中……及暮归, 足成之非大醉、吊丧日率 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 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 :“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 ---《新唐书》 长吉将死时,忽昼 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 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 文者,云:“当召长吉 长吉了不能读,欻下榻叩 头,言阿奶老且病,贺不 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 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 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 泣,边人尽见之少之, 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 有烟气,闻行车嘒管之声 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 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 死李商隐《李长吉小 传》)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李 贺《相和歌辞长歌续短歌》 昔人谓诗能穷人, 或谓非止穷人,有 时而杀人盖雕琢 肝肠,已乖卫生之 术;嘲弄万象,亦 岂造物之所乐哉? 唐李贺、本朝邢居 实之不寿,殆以此 也周益公《平 园续稿》) 李贺写了《李凭箜篌引 》、《梦天》、《金铜仙人 辞汉歌》、《雁门太守行 》 等不少诗篇。

他别开生面, 自成一家,是从中唐到晚唐 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诗人他 诗歌的中心内容是诉说怀才 不遇的悲愤,诗中有一股抑 塞磊落之气他以自己独特 的经历和感受为诗歌涂上了 一层幽婉冷艳凄戾的色彩 王思任《昌谷诗解序》云:“ 以其哀激之思,变为晦涩之 调,喜用鬼字、泣字、死字 、血字" 长吉诗有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 “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 “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 来》) “百年老枭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 弦曲》) 这也是后人称其为“诗鬼”的重要原因 李贺的“鬼”诗,总共只有十来首,不 到他全部作品的二十分之一然而“鬼”字 却与他结下了不解之缘,被人目为“鬼才” 、“鬼仙”这些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应当怎样评价,也成了一桩从古至今 莫衷一是的笔墨公案其实,李贺是通过 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人的感情 这些“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绝不 是那些让人谈而色变的恶物《苏小小墓 》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简单说简单说 “鬼气”从外部直观观上 表现为现为 意象的非人间间性,李白是 仙界,李贺贺是地狱狱。

从内在审审美上是一种苦闷闷至死 亡的悲怨,他常站在死的边缘边缘 来 看世界,似乎用的是鬼眼望人间间 ,用西方美学理论论可以说说是用逝 去的理想来参照逝去的现实现实 ,在 悲欣的层层面上冷眼望世这样这样 的 体验验使读读者震撼,触及灵魂深处处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南朝齐梁间乐府诗 苏小小歌 无名氏 妾乘油壁车, 郎跨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 西陵松柏下 (又名《同心歌》 )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她 出身于一个殷实的商人家里,但十 五岁时,父母谢世,一个人变卖家 产后成为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她 姿才出众,善歌能诗,相传于芳华 之年因相思咯血而死,死葬钱塘西 陵(今杭州江干) 她的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妾乘油 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 西陵松柏下被收在《古乐府》 也正因为这首诗,她的爱情故 事也随之“产生”,说她乘油壁车出 游时,碰到骑青骢马的阮郁,两人 一见钟情,并且苏小小主动告诉他 自己的住处。

阮郁是当朝宰相公子 ,听说儿子与妓女混在一起,宰相 马上叫人把阮郁骗回京城 受到爱情打击的苏小小,从此郁郁 寡欢,戚戚楚楚,咯血之病可能也 从此引起她已很少出门了,有一 天可能心情好一点,出门时遇到穷 书生鲍仁,出于“怜才之心”,她居 然邀鲍到家,说了“生于西泠,死 于西泠,当葬于西泠,方不负我苏 小小山水之癖”的话,并主动送银 两让鲍仁上京赶考,结果鲍仁考中 后任滑州刺史鲍仁不是杜十娘碰 到的男人,刺史刚上任就派人到杭 州谢苏小小,没想到此时苏小小已 死了三天(卒年十九,咯血而死) ,无钱下葬,鲍仁于是出钱把苏小 小葬在西泠桥头,遂了苏小小的心 愿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 原诗是歌咏的是活着的苏小小,李贺此诗是写 死后的苏小小:幽幽兰花上的露水,仿佛是苏小 小含泪的眼睛可是现在没有东西可以和她缔结 同心之爱了,这里所有的只有坟上那萋迷如烟的 野草花,现在也不堪剪来相赠了生前是锦茵、 华盖、罗裳、玉珮,现在只有草茵、松盖、风裳 、水珮了然而苏小小身虽死,情犹在,仍然乘 坐油壁车,在傍晚时等待她的骑青骢马而来的情 郎。

可是,从夕暮等待到夜晚,期会难成,希望 成灰,翠烛白白地在那里发光,徒费光彩而一无 所用从前缔结同心情爱的西陵松柏下,现在也 只有冷风凄雨了 你能懂得李贺笔下,那驾着油壁车永恒等待 的感觉吗? 他笔下的苏小小形象是那样的一往 情深,即使身死为鬼,也不忘与所思绾 结同心可死生异路,竟然不能了却心 愿她怀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冥路游荡 在苏小小这个形象身上,即离隐约之 间,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 也有他的追求和理想---为挽救多灾多难 的李唐王朝做一番事业然而,他生不 逢时,奇才异能不被赏识,他也是“无 物结同心”!诗人使自己空寂幽冷的心 境,通过苏小小的形象得到了充分流露 在绮丽秾艳的背后,有着哀激孤愤之 思,透过凄清幽冷的外表,不难感触到 诗人炽热如焚的肝肠鬼魂,只是一种 形式,它所反映的,是人世的内容,它 所表现的,是人的思想感情 早熟的天赋曾 使李贺心中充满浪 漫的理想,《南园 》(其五)中说: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马诗(其五)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词语翻译】: 燕山——山名,在现在河北省的北部 钩——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 华贵 【诗句翻译】: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 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 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 下功劳呢? 【解析】1: 首二句勾勒的是一幅辽阔雄浑的大景观:平沙 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燕然山上的新月,如弯刀般高悬这「月似钩」 带有思战之意,而燕山也是要让读者想到战斗, 不过,李贺当时面对的并非边患,而是藩镇之祸 后二句是说:到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 ,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建立功业呢? 诗人是借咏马言志,诉说自己盼望建功立业却不获 赏识的苦闷李贺另有《南园十三首(其五)》 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所 倾吐的,也是这种报国情怀 【赏析】2 《马诗》同题二十三首这组诗,虽寄托不同但 基本精神都是写渴望建功立业的怀抱 这里选录的是其中的第五首,可以作为二十三首诗 的代表。

“大漠”、“燕山”是边塞征戍之地自汉迄唐,这些 地方,曾经有过无数次的鏖战,历来成为热血男儿 显身手的处所,造就了无数叱咤风云的英雄前两 句的后三个字“沙如雪”、“月似钩”,略作点染,极 精炼地勾勒出战场的典型环境平沙漠漠,朔风浩 浩,塞外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浓悲壮的气氛如 果说战争是威武雄壮的正剧那么,这景象就是其 舞台背景这两句写边塞,境界阔大,气势磅礴 • 后二句借骏马喻怀抱边塞为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 ,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效千里之足,就要看是否有 人赏识诗人说自己就如这千里马,一旦得展骥足 ,即可万里腾骧主人饰马以“金络脑”,表明特见 赏爱诗人借此以憧憬身当恩遇的荣宠但这不过 是诗人一己的愿望,所以说“何当”何当”一语承 上启下,既写出对建立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出 对自己能够见用于时的渴念,以千钧之力逼出结尾 这一句:“快走踏清秋这十个字,感慨奋发,是 诗人火一样的热情所化成 • 全诗雄健,豪迈,一气贯接 李贺仕途不顺,但很早便在诗坛扬名 传说宪宗元和二年(807),十八岁的李贺 以一首《雁门太守行》使大诗人韩愈刮目 相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仕途不顺,但很早便在诗坛扬名 传说宪宗元和二年(807),十八岁的李贺 以一首《雁门太守行》使大诗人韩愈刮目 相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乌云弥漫在城上,城郭似乎被催垮了 日光穿过云的缝隙,战士们的铠甲上 金光闪闪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在深秋的季节里吹响号角,长城附近 的泥土在夕阳的掩映下更加凝重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深夜里,部队行进在易水河边,寒 风卷动着红旗 浓霜湿透了鼓皮,低沉的鼓声在四 周回荡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为了报答君王招纳贤才的厚爱, 我宁愿手提利剑战死在沙场 思考: 通过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联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诗歌第一句运用恰切的比喻,点明战争的危急 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黑云 压城城欲摧”。

第二句写出我军壮盛的军容, 高昂的士气第三、四句极力渲染战场的惨烈 气氛:号角声声在秋风中回荡,战士们的鲜血 染红了土地,在夜里凝成了紫色,可见战争的 激烈残酷 表现了将士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 主重用贤才的美德 • “梦的本质是理想的达成” ,李贺的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 现,只能借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