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学院学生论文(设计)1目 录中文摘要(含关键词)………………………………………………1正文……………………………………………………………………2一、强烈的现实性…………………………………………………2二、丰富的表现手法…………………………………………………3.三、和谐的音律美……………………………………………………4四、丰富的修辞手法…………………………………………………4结语……………………………………………………………………5注释……………………………………………………………………6参考文献目录…………………………………………………………6嘉应学院学生论文(设计)2中文摘要河南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大省,千百年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质朴淳厚的劳动人民,而随着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歌谣也在历史的涤荡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些歌谣不仅向我们重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场景,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歌谣的语言魅力下面,本文就从语言特色来简单分析一下河南的民间歌谣关键词:河南 民间歌谣 语言特色嘉应学院学生论文(设计)3从河南歌谣看其语言特色河南悠久的历史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等因素决定了河南民间歌谣具有丰富的内涵。
这些歌谣都是河南劳动人民在劳作生产时创作的,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有很强的语言艺术特色展现了不同时期河南人民生产生活的特点以及富有魅力的语言特色一、语言内容富有强烈的现实性河南歌谣生动地描写生活,反映现实,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例如鲁山县《我们是家好人家》 1:“公鸡叫,翅膀扇,公公犁地,婆婆耙,女婿后边把种下,小媳妇后边砸坷垃,过路人,别笑话,我们是家好人家 ”了河南劳动人民田间劳作的情景,表现的是解放前个体小农经济现象,公公媳妇家里几代人一齐上阵劳作,但是“公鸡叫,翅膀扇 ”还是体现了生产生活上的束缚,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另外,由于生产工具的落后,生产劳作也继承了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色彩如武陟县的《刺绣歌》 2:“玻璃房,明朗朗,两个小姐绣鸳鸯,绣那鸳鸯没处放,放在嫂嫂枕头上,大娘拿来哈哈笑,二娘看看喜洋洋,三娘连忙跑来拿,四娘动手就去抢,新年到来春花放,俺给你绣幅百宝图,福如东海流水长 ”这首歌谣反映了河南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态,打粮自己吃,做衣自己穿,造成长期以来人际关系的分割,经济发展缓慢,妇女也只能通过唱歌来抒发她们苦闷的心情河南的时政歌谣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写照,针砭时弊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对日采取妥协政策,发动了内战,汤恩伯做了帮凶。
于是河南人民愤怒地唱到:“腊月天,雪盖地,老蒋不是娘养的借河归故要淹俺,黄河无情滚滚溢,妻哭郎娘哭儿,随着黄河流东去 ”3写出了河南人民对蒋介石不满的控诉,揭示了蒋介石统治时期的冷酷无情二、河南民间歌谣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河南歌谣是河南人民劳作生活的一面真实的镜子,唱出了河南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情趣例如南阳民歌;“吃菜要吃白菜心,嫁郎要嫁庄稼人;只要情哥样样好,不去嫖赌劳动勤,喝口凉水也暖心 ”4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把热恋中的男女之情写得真实细腻前两句是“比” ,把嫁庄家人比做吃白菜心,体现了庄稼人的诚恳务实三四句是“兴” ,第五句是点睛之笔的“结” 此外还运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先是说情哥哥样样好,不要不务正业,跟着喝凉嘉应学院学生论文(设计)4水也心甘情愿再比如《插秧歌》 5:“一下田来把秧插,不稀不稠一排排,不大不小七八根,不深不浅又不歪,莫叫秧苗飘起来 ”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手法,把 农家插秧时的注意事项一一陈述开来,表现了劳动人民对待劳动的热情细心三、河南民间歌谣具有和谐的音律美河南歌谣结构紧凑,音乐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例如信阳的五句子山歌《床底下养个养鱼塘》 6:“想郎想得脸发黄,夜夜睡觉想着郎,打开枕头给郎看,眼泪发芽三寸长,床底下挖个养鱼塘。
”整齐的五字句式,读起来有很强的节奏感,每句的结尾字“黄” “郎”“长” “塘”等,都有相同的韵,使歌谣读起来更加连贯富有音律美河南信阳的船工号子和车水号子也具有节奏明快的特点如信阳淮滨《行船号子》 7:“天下黄河几道弯?几道窄来几道宽?几道弯里能跑马?几道弯里能行船?几道弯里出宝贝?几道弯里老龙潭?几道弯里禹王庙?几道弯里过八仙?几道弯里栽桃树?几颗甜来几颗酸?什么人栽树什么人看?什么人栽树在桃园?”又如王店乡的《船歌》 8:“木船不拉顺水行,千里淮河我耕耘一层波浪一垄地,万多浪花滚金银,春采茶叶送上海,秋采金谷送南京夏采菱藕送洪泽,冬装河货送淮滨 ”以时间为主线,把每个季节的特产都一一描绘出来,句式工整对仗,音律和谐优美把那种劳动的力量精神通过号子呐喊出来,震撼人心,给人以激励,缓解疲劳四、河南歌谣具有十分丰富的修辞手法河南歌谣使用了大量的修辞,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意味深长靠杀戮起家的西晋王朝,在晋武帝死后就引起了内乱,晋惠帝妻贾南风杀死辅政大臣杨骏,逼死杨皇后,又与内侄贾谥密谋,诬陷并杀害了晋惠帝的独子司马几年后,司马伦杀贾后,废惠帝,自称皇帝,由此引发了“八王之乱” 在《司马越还洛时童谣》 9中写道:“洛中大鼠长三尺,若不早去恶狗至。
”把司马越比喻成恶狗,其暗讽以为极浓,表达了河南百姓对暴政统治的强烈愤恨在《赵王篡时童谣》 10中:“兽从北来鼻头汗,龙从南来登城看,水从西来河灌 ”把敌人暗喻为兽,赵王比作龙,把这场赵王与其他两王夺政的场景比作成一场水灾,泛滥殃及普通百姓,生动地刻画了当时洛城百姓深受战争迫害的苦难在前面提到的《床底下挖个养鱼塘》中,用“焦黄”二字来描写情妹妹对情哥哥的思念之情,相思成疾, “眼泪发芽二寸长”更是用了夸张的手法,把眼泪用种子发芽的长度来衡量,使其更有质感,形象新颖富有想象力,同时又十分贴切,把情人间的真挚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嘉应学院学生论文(设计)5河南歌谣的语言魅力让我们了解到了河南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的生活情趣,他们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历史向后来者重现,不仅具有很珍贵的研究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语言研究价值,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河南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嘉应学院学生论文(设计)6注释:1 赵鑫.河南歌谣的分类及其丰富内涵[J]. 新闻爱好者,2010 年,(12). 2 赵鑫.河南歌谣的分类及其丰富内涵[J]. 新闻爱好者,2010 年,(12).3 马祥华.河南时政歌谣的传统特色[N].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年, (4).4 焦蕴 闫天民 .浅谈南阳民间歌谣的特点及现实意义[J]. 南都学坛,1992 (第 12 卷第 2 期) ,31 页.5 焦蕴 闫天民 .浅谈南阳民间歌谣的特点及现实意义[J]. 南都学坛,1992 (第 12 卷第 2 期) ,31 页.6 《信阳地区民歌卷》[M].中原农民出版社,20 世纪 80 年代初 .7 《信阳地区民歌卷》[M].中原农民出版社,20 世纪 80 年代初 .8 《信阳地区民歌卷》[M].中原农民出版社,20 世纪 80 年代初 .9 马祥华.河南时政歌谣的传统特色[N].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年, (4).10 马祥华.河南时政歌谣的传统特色 [N].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 年, (4).嘉应学院学生论文(设计)7嘉应学院文学院本 科 论 文( 13 级)题目: 从河南歌谣看其语言特色 姓名: 赵继楠 学号 : 131040096 专业(方向) :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房利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