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化工产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在外国公司不愿转让技术、挤压、倾销和本地化的处境下,经过几代人的自力更生,中国终究建起了初具规模的有机硅上、中、下游整体协调进展的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技术创新和进展道路,堪称化工产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一 在上世纪50年头抗美援朝时为了不使收发报机等在山洞中因受潮而失效,急需防潮处理国家将此任务下达给当时的重工业部北京化学工业试验所1951年,该所就组织有机硅课题的研究,迁所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后持续开发1955年专题组选择以氯甲烷、硅粉为原料、氯化亚铜为催化剂、用搅拌床直接合成甲基氯硅烷,很快于1957年在该院208车间建立起全国第一个有机硅车间在直径20 cm的搅拌床中可以一次获得数十公斤甲基氯硅烷单体经过分馏得到较纯的二甲基二氯硅烷,用来试制国家急需的硅油、硅树脂和硅橡胶1958年在当时的国家科委和化工部召开的现场会上向全国相关单位供给了车间的全套技术资料和图纸举行推广,我国有机硅开头了第一轮工业化进程我国的有机硅研究和工业化并不比国外公司晚大量,与日本几乎同时起步但由于文化大革命等理由,我们在工业化和民用市场化方面不如别人快速。
文化大革命终止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给有机硅材料产业带来了进展的春天,随着有机硅材料的推广应用,国民经济各部门更加是国防军工和电子、电气工业对硅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六五〞期间,原国家科委和原化工部在原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和吉化公司研究院安置了万吨级有机硅的科技攻关工程,攻克了一批为大厂创办所需的工程,如直接合成用的三元高效催化剂就是其中一例 1987年5月,国家投资在江西的星火化工厂出工兴建一套万吨级有机硅工业性试验装置1991年12月开头投料试车,展现不少问题尽管流化床的生产效率高,但是有相当多的技术难点,诸如原料中杂质影响、设备质量以及工程上的理由,使这一具有放热特性、繁杂的化学回响的操作重复稳定性差,诸如:连续操作时间短,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中二甲基二氯硅烷的含量低、局部过热、结垢等现象,回响时好时坏,开车不是很顺遂到1994年12月才打通工艺流程尽管通过竣工验收,但原料质量、设备质量和缺少完善工艺的资金等问题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照旧困扰着顺遂开车后因资金短缺,难以为继 1997年星火化工厂加盟蓝星公司,蓝星公司领导亲自蹲点,注入资金,采取措施,生产处境有很大进展与提高,万吨级有机硅工业性试验装置终究顺遂开车了。
1998年单体产量达成设计才能1999年产能为2万吨的流化床再在星火投入使用随后又建成了50kt/a规模的甲基氯硅烷流化床,缩短了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现在正在创办、2022年6月将要投产的100kt/a规模的甲基氯硅烷流化床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也是中国人自力更生有自主学识产权、技术水平较高的装置,它将为我国的有机硅工业立下划时代的、值得高傲的里程碑 与此同时,吉化公司电石厂也开发了自己的有机硅成套技术1985年,年产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2000吨的流化床建成投产,1995年生产才能达成5kt/a,1999年又增建了两套流化床,使甲基混合单体总生产才能从每年6000多吨增至每年可生产近20000吨,后来又建起50kt/a才能的生产装置 新安化工集团公司是有机硅行业的后起之秀1984年分别从北京化工二厂和吉化公司引进技术,后与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先后建成了3台流化床,总产能达60kt/a该厂利用农药副产氯甲烷作原料,有独特的优势,目前经济效益是最好的,并表达了循环经济的特点 1997年,由于举足轻重的两大单体生产厂,星火化工厂和吉化公司电石厂的生产处境良好,全国甲基氯硅烷总产量打破了长期徘徊在年产数千吨的水平,历史性地达成了创记录的13000多吨。
进入新世纪后,各厂不断地完善工艺、扩建和增建装置2000年全国总产量达成4万7千多吨,2022年产量约达6万吨,2022年约9万吨,2022年历史性地突破10万吨大关,近两年的产量又有更大的增长我国生产甲基氯硅烷的工艺技术,除单台床规模还对比小外,已经达成相当高的水平二甲基二氯硅烷的选择性各厂都已达成80%,其中新安化工已达成平均82%_87%的高水平其他物耗等指标虽与国外有差距,但也差距不大 至此,我国已经掌管了较大规模单体生产厂创办的软硬件,具备了自我增加单体产量的才能为了解决有机硅单体副产物中过多的一甲基三氯硅烷的出路问题,国内企业已举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其中要更加提到的是广州吉必时公司在国内单体企业的扶助下抑制重重困难告成开发了以这一副产物为原料大规模生产气相二氧化硅的工艺技术,并先后在江西,吉林创办了生产装置,并已与新安化工签订了创办5kt/a气相二氧化硅生产装置的合作协议这些装置的投产将彻底终止进口产品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并根本消释束缚有机硅单体工业副产物的消纳和利用的瓶颈 二 从供求处境看,尽管增产数量以万吨计,但仍得志不了中资和涌入我国市场的多家外资下游企业对中间体急速增长的需要。
针对国产单体目前只能得志三分之一需求的现实,各企业纷纷订出扩产筹划星火在举行技术改造的同时,开头新建一座10万吨/年的新厂;蓝星集团与法国罗地亚共同投资3亿美元的天津工厂已开头创办,设计产能为20万吨/年,筹划2022年9月竣工投产;江苏梅兰集团采用俄罗斯技术创办的3万吨/年工程即将投产:新安化工集团公司一方面对现有装置举行改造,使产量扩大到近100kt/a,另一方面已安置新建一座10万吨/年的新厂;吉化正在筹划150kt/a的大型生产装置;浙江集美公司正在新建60kt/a的装置;四川泸州也在筹划万吨级装置保守估计,〞十一五〞期间,中国企业甲基氯硅烷的产量有可能逐步达成750kt/a以上,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 在有机硅产品的下游,由于硅橡胶、硅油、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等有机硅产品的制造工艺相比较较简朴,主要由民营企业打主力,所以进展很快也正是有机硅后加工企业和行业的快速进展,对中间体供给提出了巨大需求,大大促进了上游产业的进展上世纪九个年头以来,有机硅后加工企业蓬勃进展,展现了在高温胶领域的镇江宏达、深圳天玉、四会彩艳;室温胶领域的南海嘉美、广州白云、杭州之江、浙江凌志、南海建华;硅油二次加工领域的浙江传化、顺德德美、江山富思特等知名企业。
他们或依靠自主开发、或引进国内高校或研究院所的技术举行提升和完 善生产硅橡胶、纺织助剂等有机硅产品的企业已经遍布全国,达数百家之多,从业人员少说也有数千人硅橡胶中的两大类——热硫化硅橡胶和室温熟化硅橡胶的年实际产量都已分别超过了10万吨,而且技术水平不低,完全打破了国外产品占据国内大片面市场的局面高温胶和室温胶产品出口逐年增长,中蓝晨光化工研究院开发的硅橡胶连续聚合技术也开头出口到韩国、波兰等国 在硅橡胶领域,上世纪八十年头末和九十年头初,广东和山东两家企业花巨资从国外引进了硅酮建筑密封胶的生产技术和全套设备,可是这两家企业到目前为止无论在规模、品牌还是在市场占有率、效益等方面均与其他企业有很大差距国内有几家大型的生产高温胶企业被国外公司收购或控股后外方并未为他们带来先进技术,只是换了一点人,并增加旧有生产线数量的手段增加产量实际上外资只是充分利用这些企业廉价劳动力和已掌管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而已 武汉大学“有机硅工程中心〞开展的硅烷偶联剂的研制、生产一条龙也很有特色,硅与醇直接合成烷氧基硅烷已开发告成湖北武大有机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硅烷偶联剂生产才能已达成8kt/a规模,全国各地生产各种硅烷偶联剂的工厂不计其数。
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全国的硅烷偶联剂的生产水平将有质的飞跃,总产量将突破50kt/a的水平 三 人们或许还记得,1999年10月1日的建国50周年阅兵式上,表示了我军的一片面战略、战术导弹等先进武器,这些武器所使用的高性能合成材料全部由国内研究院所或企业开发告成,有机硅材料就是其中之一;在同一时期竣工的首都十大献礼工程——人民大会堂外墙翻修、八一大楼等所使用的高性能有机硅胶粘剂/密封胶全部由中国的广州白云粘胶厂制造,而且是在同国外同类品牌强烈竞争后脱颖而出的2022年日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机场建筑使用的几百吨硅酮密封胶全部由中国的白云公司等国内企业供给;在北京奥运配套工程一北京电视中心的玻璃幕墙所需全部粘结剂的招标中,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公司在众多老牌外资企业参与的竞争中被夺标10年前,这类材料还务必100%从国外进口中国企业的民用有机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80%,而且已实现了批量出口 今年10月,神州六号飞船将两位航天员顺遂送入太空并告成返回按重量计算,神州飞船使用了80%的化工材料,并且100%由我国自行开发,耐高、低温的有机硅材料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片面。
这充分说明,我国在高分子材料研发方面已完全有才能得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科技工程进展的需要在探月工程、探索太空的事业中,要适应宇宙空间极低温度、高辐射等极为苛刻的条件,有机硅材料仍将是不成或缺的 有机硅产品的主要品种国内都有生产,尽管牌号没有外国的多,但是只要有需要就能制备出产品来,由于50年来我国已经有大批有机硅产业所需的各方面人才山东大学是我国最早培养有机硅专业人才的大学现在浙江大学等不少大学都有研究有机硅的课题有机硅事业的新生气力正在不断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和兰州化物所等研究所,航空航天部的北京621所、重庆一坪化工厂、武汉市化工研究所等等单位都一向悄悄无闻地用他们研制的高性能有机硅材料为国防尖端技术作付出,这些材料好多是外商产品目次中根本找不到的近十年来,我国每两年举办的全国有机硅学术报告会的参会人数和论文数量连创新高,我国科技人员已开头在世界有机硅会议和欧洲有机硅会议上崭露头角发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的论文和摘入美国?化学文摘?上的论文—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