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抓住物理题的“关键词”摘要:学好物理的关键是要审清题意,在审题过程中抓住关键词, 会挖掘隐含条件,并能从图像中过滤信息,找出相关联系,对解题将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关键词:做标记;挖掘;过滤在物理教学中,每次考试总有学生埋怨自己因看错、看漏了题目而失 分究其原因是不少学生在审题这一关出了问题,不是漏看,就是错看, 或没能理解题目的真实含义审题不过关已是制约很多学生学好物理的一 个重要因索,也是一个普遍的实际问题如何审题,本人认为最主要的是 捕捉到“关键词”,就如何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抓住关键词,正确理解题意审题是以阅读题目为基础,不能就字读字,应边读边想对一些关键 性词、字句应特别注意,并认真思考、斟酌,边读边想,反复叩.嚼从中捕 捉解题信息,如,“匀速” “光滑”“均匀”“迅速” “恰好”等初步弄清 题冃的物理过程,建立一幅比较清晰的物理图景如何培养学生捕捉题目的关键词,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例题或评讲 练习,注重师生一起读题,从中去捕捉关键词,并耍求学生把关键词加以 标注,这样能引起注意,再由关键词去联想应用到的物理知识,顺藤摸瓜, 解决问题就不难了例1.某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为380 V,工作时流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 A, 线圈电阻为1 Q。
试求电动机工作时,线圈每分钟产生的热量是多少?错解:电热 Q二Ult二380 VX2 AX60 s=45600 J分析以上解题只注意到数字已知条件,而忽略了 “电动机”这一关键 词语电动机是非纯电阻元件电动机工作时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内能,另 一部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对于非纯电阻元件,求电热时,必须用焦耳定 律正解:电热 Q二I2Rt二(2 A) 2X1 QX60 s=240 J二、抓住关键词,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对题目隐含条件的挖掘,需耍与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的分析结合起 来,因为题目的隐含条件是多种多样的,被隐藏的条件,可能是研究对象, 也可能是变化方向、初始条件、变化过程中多种情况等等,要认真审题, 抓住关键词,就能够越过“思维陷阱”,突破解题障碍,提高解题速度L从关键语句中寻找隐含条件在物理题中,常见的关键用语有:表现为极值条件的用语,如,“最 大”“最小” “至少” “刚好”等,它们均隐含着某些物理量可取特殊值; 表现为理想化模型的用语,如,“理想变压器”“轻质杠杆”“光滑水平面” 等,扣住关键用语,挖掘隐含条件,能使解题灵感顿生例2.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18 V,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最 左端时,小灯L恰好正常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 5 A;当滑片卩移至中 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 25 Ao求:(1)小灯的额定功率;(2)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
这里的隐含条件有:一是最左端,意思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 电阻为0;二是正常发光,意思是灯泡两端的电压为它的额定电压,通过 它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功率也是它的额定功率;三是滑动变阻器移至中点, 意思是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是它最大电阻的一半2. 熟练掌握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理论、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发现,具有一定的普 遍意义,掌握了它们,就能找出其中的隐含条件例3•“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规律可知,电流 强度处处相等,所以隐含条件是:流过两灯的电流强度相等例4•“两个用电器并联在某一电路中”,由并联电路规律可知,电压 处处相等,所以隐含条件是:两用电器的电压相等3. 知道一些物理常识有些题目儿乎没有条件,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条件大部分隐含于物理 常识中,这就要求学生根据题意进行发散思维,努力挖掘相关知识,在条 件不足的情况下,根据常识假设适当的条件和数据以弥补题目中明确给出 的已知条件的不足例5.怎样用磅秤测出自己的体积?这里的隐含条件是:人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相等,可用水的密度当 作人的密度例6•—个中学生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是()A. 10 pa B. 100 paC. 1000 pa D. 10000 pa这里的隐含条件有两个:一是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 kg,体重为500 N, 二是每只脚的接触面积大约是2.5 dm2。
只要知道这两个条件,不难选出 止确答案D三、从图像中获取关键信息物理图像是数与形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直 观、形象、简洁、生动地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表达物理过 程和物理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能从题冃所给的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经 过对信息的提炼和处理得出止确的结论例7.甲、乙两辆汽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 像如图2所示从图可知, 车的速度大;5 s内乙车通过的路程是 nio分析:从图像可知,甲、乙两车行驶的路程都是60 m时,甲车用时3 s,乙车用时5 s,即相同的路程甲车用的时间短,则甲车的速度大;乙车 行驶5 s,从图像可知通过的路程是60 mo例8.在某一温度下,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 系如图3所示则由图可知,元件A的电阻为5 Q;将A和B并联后接 在电压为2 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0.6 A,将A和B串 联后接在电压为3 V的电源两端,则A的电功率是0.2 Wo分析:首先在图中找出元件A的一组对应电压和电流,利用R二解电阻; 将A和B并联后,在图中横坐标上找出电压2 V是元件A和B的电流,利 用公式I二11+12求得总电流;要想求串联功率得先求元件B的电阻,然后 计算串联总电阻,最后用公式P二计算。
总之,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注意问题的插图,找出问题的“题眼”, 同时注意挖掘隐含条件,通过常练习,多总结来养成细心思考、仔细审题 的好习惯,克服死记硬背题型,机械模仿,生搬硬套,从而提高学生的物 理解题能力参考文献:王柏甫•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审题能力•中学物理,2012 (09).(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