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论述了廊这种建筑形式,从夏商到明清,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过程以明清时期的江南私家园林为研究对象,列举廊的各种形式浅议廊在古典园林中划分空间的作用;组织观赏路线的作用;营造蜿蜒曲折的建筑形态的作用并通过对比中国、日本同时期的园林,论述廊―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独特性;及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时空构成和表现出的形态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关键词:廊 回廊 古典园林1、廊的简介我国明末的园林家计成在《园冶》中说:“宜曲立长则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婉蜒无尽……” 这是对园林中廊的精炼概括 廊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我国建筑中的走廊,不但是厅厦内室、楼、亭台的延伸,也是由主体建筑通向各处的纽带,而园林中的廊子,既起到园林建筑的穿插、联系的作用,又是园林景色的导游线如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它既是园林建筑之间的联系路线,或者说是园林中的脉络,又与各样建筑组成空间层次多变的园林艺术空间2、廊的分类从横剖面的形状看,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双层廊,单排柱廊、暖廊。
双面空廊;两侧均为列柱,没有实墙,在廊中可以观赏两面景色双面空廊不论直廊、曲廊、回廊、抄手廊等都可采用,不论在风景层次深远的大空间中,或在曲折灵巧的小空间中都可运用单面空廊有两种;一种是在双面空廊的一侧列柱间砌上实墙或半实墙而成的;一种是一侧完全贴在墙或建筑物边沿上单面空廊的廊顶有时作成单坡形,以利排水复 廊;复廊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一道墙,形成两侧单面空廊的形式,又称“里外廊” 因为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的跨度大些中间墙上多开有各种式样的漏窗,从廊的一边透过漏窗可以看到廊的另一边景色复廊一般安排在廊的两边都有景物可赏,而两边景物的特征又各不相同的园林空间中,用来划分和联系景区此外,通过墙的划分和廊的曲折变化,来延长景观线的长度,增加游廊观赏中的兴趣,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 苏州沧浪亭东北面的复廊,它妙在借景,把园内的山和园外的水通过复廊互相引借,使山、水、建筑构成整体该园原系一高阜,缺水,而园外有河,造园家因地制宜,石驳河岸,以复廊将园内园外进行了巧妙的分隔,形成了既分又连的山水借景,山因水而活,水随山而转,使园内的山丘和园外的绿水融为一体双 层 廊;双层廊指上下两层的廊,又称“楼廊” 。
它为游人提供了在上下两层不同高程的廊中观赏景色的条件,也便于联系不同标高的建筑物或风景点以组织人流,可以丰富园林建筑的空间构图暖 廊;是指用玻璃或窗户封闭起来的走廊,带有槅扇或槛墙半窗,因可防风保暖,故名暖廊檐廊、抄手游廊均可封闭构成暖廊 从整体造型及所处位置来看又可以分为:直廊、曲廊、回廊、爬山廊和桥廊等 长廊:北京颐和园内的长廊,就是双面空廊,全长 728 米,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穿花透树,把万寿山前十几组建筑群联系起来,对丰富园林景色起着突出的作用复廊 :中间为墙,墙的两边设廊,墙上开设漏窗,人行两边,通过漏窗可以看到隔墙之景,这就是园林的空间艺术了双层廊 :上下两层的廊,又称“楼廊” 它为游人提供了在上下两层不同高程的廊中观赏景色的条件,也便于联系不同标高的建筑物或风景点以组织人流,可以丰富园林建筑的空间构图曲廊 :依墙又离墙,因而在廊与墙之间组成各式小院,空间交错,穿插流动,曲折有法或在其间栽花置石,或略添小景而成曲廊,不曲则成修廊回廊 : 1.在建筑物门斗、大厅内设置在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回形走廊2.曲折环绕的走廊 桥廊 :桥廊是在桥上布置亭子,既有桥梁的交通作用,又具有廊的休息功能。
爬山廊 :廊顺地势起伏蜿蜒曲折,犹如伏地游龙而成爬山廊常见的有跌落爬山廊和竖曲线爬山廊爬山廊都建于山际,不仅可以使山坡上下的建筑之间有所联系,而且廊子随地形有高低起伏变化,使得园景丰富三、廊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界定中国古典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善于运用廊,廊一实质上是带有屋顶的道路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立面是开敞的,形成可连续的开放空间从空间组织上看,廊可以理解为一室内外化与室外内化的复合空间日本建筑家芦原义信就曾把有无“顶界面”作为区分内外空间的主要标志,这样的约定是必要的,借助这个概念我们可以明晰地区分室内外空间但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中有“顶界面” ,而失去一向、两向,三向或四向侧界面的建筑空间运用得很普遍,特别是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廊就是其中的一种从构造方式上看,中国木构架建筑是梁柱、棱柱承重体系, “墙倒屋不塌” ,墙体是非承重构件,可厚可薄,可有可无,是形成廊这类建筑形式的便利条件四、廊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夏、商、周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廊的运用在此时期已初见端倪,组群空间的庭院布局已经形成,出现了体现“门堂之制”布局形式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晚夏时期的宫殿遗址,堪称“华夏文明的第一殿” 。
建筑组群已呈现由廊庑环绕的廊院式布局,除西廊为单面廊外,其他三面均为双面廊,廊的许多特点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渊源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兴楼建馆,楚国的“章华” ,已有明廊、曲楹 吴王夫差灵巖山上所建的“馆娃宫” ,则有响屧廊出土的战国铜鉴上的建筑图像显示了当时土木混合结构的台榭建筑的直观形象,鉴内刻三层建筑,地层中为土台,外接木构外廊;二、三层均为木构,均带回廊并出挑平台伸出屋檐可推知回廊是建筑的一种典型形式秦汉时期,秦灭六国,秦始皇又在渭南(长安西)上林苑中建筑更多的宫殿传阿房宫,四面有回廊,可以环绕;廊下可供高驷马驱驰再经殿下所筑的甬道,直达南山后面更是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并在渭水上架长桥为阁道出土的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一层夯土台体,周绕回廊;二层除敞厅外,均绕以回廊这座基地只是东西对称的一组宫观的“西观” ,它与“东观”之间有飞阁复道相连汉朝汉武帝在未央宫西建筑绝大的宫殿,并架飞阁直达未央宫;则梁孝王(汉文帝次子)修筑的东苑,建筑宏丽,重阁修廊,实开私人园林的先河可见回廊、飞阁复道是此时期的盛行的高台建筑重要组成部分唐、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成熟的时期此时期的住宅主要的房屋之间用具有直棂窗的回廊连接为四合院,但也有房屋位置不完全对称的,可是用回廊组成庭院则仍然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山水画中描绘的住宅运用廊组织庭院的平面布局,无疑是当时住宅建筑中比较普遍的布局方式且许多后期建筑也延用此做法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在明代和清中叶之前,经历了最后一次发展高峰明清故宫所在的皇城正门从大清门到天安门以长约 600m 的“千步廊”构成纵深的宫廷广场作前导;太和殿周围,在明代是廊庑环绕的形式,殿的两侧也有斜廊,这种利用平矮而连续的回廊以衬托高大的主体建筑,造成开朗而又主次分明的艺术效果,是古代建筑常用手法娴熟地运用廊,依靠有节奏的空间组合和体量的差异创造有规律的建筑群轮廓线在园林方面如苏州狮子林的回廊曲楹,高下升降,全依地形,特别是左边的长廊,远远望去,扩展了园的境界是廊在园林中运用的典型手法五、廊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形式廊—在古典园林中最为普遍,几乎没有一座园林没有廊的正所谓“庭院檐廊两相连,池山烟柳入窗轩” 廊的品类多样, 《扬州画舫录》列举说:“板上醔砖,谓之响廊;随势曲折,谓之游廊;愈折愈曲,谓之曲廊;不曲者修廊;相向者对廊;通往来者走廊;容徘徊者步廊;入竹为竹廊;近水为水廊 ”在庭院中常用抄手廊、回廊在园林中常常通过游廊的回绕,组成通透活泼的廊院,也经常利用廊的曲折围合出小巧的袖珍园。
根据建筑形式廊又可分为双面空廊、单面空廊、复廊、复廊道四种双面空廊两面都没有遮蔽,游人在其中可饱览两面的不同景色,如留园中的曲廊;单面空廊则一面朝主要空间,另一面靠墙,墙为是次要景物,墙上往往设露窗或花窗,使墙外一侧景物在似隔非隔若隐若现之中;复廊是两座单面廊并置,中间隔以墙,墙上有露窗或花窗,作用在于划分景区,同时又联系两面景色不同的空间;复道又称双层廊,也就是廊楼,可用来联系不同高度上的建筑或景观六、廊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作用中国古典造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发挥小空间的布局之美布置太多太密则失诸“实” ,太少太疏则失诸“虚” 要求得虚实相济,就要结合地段特点,依形就势巧妙地安置曲廊、回廊、空廊,灵活地分隔出尺度不一,形态各异的大小景区空间,取得了空间的大小、明暗、虚实、开合的对比变化,形成景色多样,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作为划分景区的手段,廊的布置还涉及到主要景观和观赏点之间的间距,主要观赏点与次要观赏点之间的间距,以及次要观赏点相互之间的间距,都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廊本身就是疏密有致的园林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廊又可以围合或分隔不同程度的开敞空间,是园林中空间渗透的重要手段所谓空间渗透是因借邻近的景物,以造成外有景的变幻局面。
其方式有:①透过空廊来互相因借两边的景色,使之彼此反衬,空廊两边的景色还能构成对面景色的远景或背景②从廊的门洞、露窗、花窗来窥见另一空间的景色这样则可吸收远处的景物,同时加强空间的层次感如果被吸收的景物恰好在门洞或窗口中央,则好似一副画嵌在镜框之中使廊如一条有挂画的画廊从江南私家园林可以看到,沿着主要的观赏路线游览,总能领略到经过精心营构的园林景观但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而这个作为观赏路线的空间就是园林中的廊人们在廊中游览就会看到一幕又一幕的连续景色,而景色不断延伸,达到流动的延续的欣赏效果具体说来,江南私家园林廊的运用就是为了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往往在廊的前进曲折或上下的关键处,改换所看见的前景廊庑要回环,才能引人入胜,顾盼有景如通过廊上的花窗门洞,能看到一幅幅小景,又绕假山池泽环行,看到山容水色忽隐忽现,直到整个景色再现眼前又与之前在景窗看到的迥然不同而且江南私家园林一般用地有较大的限制,引导和限制人在廊中曲折穿行,而不可以随意在园中直线穿越可以利用延长游览时间而产生扩大园林的空间感觉这就是廊所起的引导视线,同时组织建筑空间调度的作用古典园林建筑不仅是空间艺术,而且是一种时空艺术。
这种时空性,有点类似电影镜头的时空性那么古典园林建筑中―廊就似镜头移动的轨道,游人就似在轨道――廊上移动的摄像机景物是不动的,通过人在廊中停步观赏,属于静观;穿行游览,属于动观产生视点的移动而形成一连串的连续画面所以回廊的使用是突出景象引导对园景的剪辑作用,强调途径对景象的脉络、视点运行的组织作用廊具有引导人流,引导视线,连接景观节点和供人休息的功能,其造型和长度也形成了自身有韵律感的连续景观效果廊与景墙、花墙相结合增加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廊的形式以玲珑轻巧为上,尺度不宜过大,一股净宽 1.2 米至 1.5 米左右,柱距 3 米以上,柱径 15 公分左右,柱高 2.5 米左右沿墙走廊的屋顶多采用单面坡式,其他廊子的屋面形式多采用两坡顶廊的宽度和高度设定应按人的尺度比例关系加以控制,避免过宽过高,一般高度宜在 2.2-2.5m 之间,宽度宜在 1.8-2.5m 之间居住区内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廊尺度控制必须与主体建筑相适应七、对比中国、日本、同时期园林论述廊―在古典园林的独特性在此所要比较的是 世纪以后的中国、日本的园林建筑风格的差异,以说明廊―这种建筑形式,中国江南园林达到极盛时期,也适逢日本庭院在吸收中国园林文化以后,独自演变出风格独特的禅宗山水和茶庭蔚然焕发。
造园家则有中国的计成,日本的小屈远州等造园巨匠辈出 中国、日本各将造园艺术推至一个高峰中国、日本的私家园林建筑都是供个人享乐的,造园的是生活在当时经济发达城市的显宦文人、富裕的有闲阶级要接触风景优美的大自然,几乎是把自然景物至城市之中,即所谓“城市山林”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可以称为“回游式”或直接称为“廊游式”园林上文已论述了,园林建筑群中,以廊作为引导线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