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连环画文字改编潘 彩英连环 画 是文字与 绘画 相 结合的 艺衣文字为 绘画奠定基 础,规 定题材内容?绘画 以视觉形象与文字相 配合,完整 地体现作品内容,两者 是 组成 一本连环画的有机的统 一 的整体,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可 是长期以来,人们并不重视 连环 画文字改编,说什么改编连环 画容 易,不过是把别人 的东 西拿来,“照猫 画虎”、切切 块,分 分幅而己又有人说改编长篇较难,改编短篇简单等等所有这些说法都是 不 公允 的,也是对连环画文字改编的一种 曲解我认为把一部作品,改编或移植成 另一种姊妹艺术,不论 长篇还是 短篇,都需要按照自己的艺术特点,剪裁故事情节,刻画 人物性格,进行创造性地劳动,才能编绘 出既有教育意义、又有生命力的作品下面谈谈自己在连环画文字改编中的一些做法和体急一、关于短篇的改编全国连环 画得奖作品《伤痕》,描写了一个天真、纯洁 的 女孩子 晓华,对妈妈的冤案信以为真,从而 和妈妈断绝关系后来真相大白,冤案得到昭 雪,妈妈 又 因受“四人帮”的残 酷迫害,抱病离开 人世⋯⋯这篇佳作 的文字脚本改得甄成功之处在于不是 小说的照 抄照搬,而是 根据连环画艺术特点进行 了再 创作,进一步丰 富、深化了作品 的主题比如?原小说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脚本改成第一 人机把“她”改成“我”,把作者冷眼旁观 的叙述变成主人公内心 的独白,很适合 这一悲剧题材的需要,这样控诉就 显得更有力量。
再比如?原小说晓华初到 农村插队一段,文字写得 很简单,脚本根据绘 画 造型 艺术!的 需要,作了进一步的强化,并增 添 了晓华在农村刻苦锻炼、忘我劳动 的场面如?文字是?⋯ ⋯我需要脱胎换骨地改造⋯⋯我拼 命地苦干,拼命地磨练 自己,就好象赎罪一样⋯⋯画面是?晓华和 一些膀大腰粗的小伙子,在没膝 的泥水里拉统这一情节 的充实,使画面有了变化,也增强 了故事 的连续性,同时与后 面晓华所遭受 的打击,形成 了 强烈 的对比如∀# ∀隔文字是?第二年,我 就填了入 团志愿气我 多么激动啊卜一我也是有前途 的∃“我也是有前途的∃”这句话脚 本加得好,表现了晓华对美好前途的追求,令人 万分同 % & ∋晓华有没有前途呢(请看下面文字?⋯ ⋯万 没有想 到,公社团委没有批一, ∋看∃晓华是 没有前途吮她就是 这样豁出命地苦干,因受家庭 问题 的牵累,换来的却 是冷水浇头,无情的一棒∃这种反衬、对比的手法,强烈地感染了读氰脚本改编 另一成 功之处,在于抓主线,减枝 蔓,有严谨的故事结构连环画是用一幅幅富于动感的画面并配有简练的文字来述说一个完整 的故事画面 要有变化,不 能总停留在一个场面?文字要 少,一幅最 多不超过 一百气它 不 能象小说 那样,用笔 墨过多地描写环境和刻画人物的内心 活动。
《伤痕》小说的开头,描 写了∀# )∗年 除夕夜晚,车窗外五 彩 缤 纷 的灯火?描写 了晓 华乘车回沪焦虑 不 安 的复杂 心境?描 写了 晓华美丽、动人的 形象?白嫩丰腆的面庞、端 正 的鼻梁、小巧 的嘴唇、深潭般的幽静的眸子等 等这段近五、六百字的描写,脚本只 设 了两幅?第∀幅?我已经坐 了两宿火熟时针 刚过 两 点,现在应 该是∀#飞年春节 了画 面是?一个年轻、俊秀的姑 娘,满面惶惑、凄枪地坐 在车厢里静思第+幅?车厢 里雾腾膜我好象从来没有这样看过自己⋯ ⋯眼睛里怎么闪着泪 花 呢(幸好 没有人注意我画面 是?姑娘低 头从 小镜里看到自己的愁容,不觉悲从中来,流 下 了辛酸的眼泪两 幅简短的文字,将时 间、地点、人物都交代了手法多么简洁∃试 问连环 画文字改编如不进行创作,照 小说那样分分幅、切切块,能够取得这样好 的 艺术效果吗(紧接着《伤痕》小一 说描写 了晓华日夜乘车,昏昏欲睡 的倦容?描写 了一对青年男女,兴奋 地谈论着国家形势,互 相依偎沉睡 的情景?描写 了车厢另一侧,一个中年妇女在打吨,她的身旁酣 睡着一个小女孩?描写 了小女孩突然在梦中喊着妈妈,这 叫声仿佛是 一把尖刀刺痛了晓华 的心⋯ ⋯这两大段也有好 几 百字,脚本只 设 了两 幅。
第,幅?身边的小女孩,突然在梦中喊 了声妈妈,叫声惊醒 了熟睡 的母亲,也 强 烈地刺痛了我画面 是?姑娘望着旁边一旅客在拍孩孔第−幅?⋯⋯妈妈⋯ ⋯画面 是?姑娘面 部的特写这里,连环画脚本删 去 了环境描写,删去 了列车上 所见所闻 次要 人物、次要情节?青年 男女亲昵谈话?中年妇女对孩子的爱抚等等!,而突出写 了晓华,使她 的形象跃然纸上,特别是第−幅,只写 了“妈妈”二字,让 画 面去 塑造出晓华青春、美丽、理想的可视形象,更使读者关注着主人 公的命运,追求故事 的结局⋯⋯,多么概括∃多么集中∃可 见 改编 短篇连环 画 并不象一 些人说的那样简单,必须掌握连环 画 艺术特 点,进行再 创作,文字脚 本的改编 才能获得成功二、关于长篇名著的改编 为了探索改编长篇名著的经验,∀呢∀年我编了一套《红楼梦》人物故事连环 画《红楼梦》小说,篇幅浩瀚,人物众多,情节 曲折,改编难度大我反 复研读原著,又看了大量评论文章,并借鉴姊妹艺术电影《红楼梦》电影编的情节概括桌中,矛盾尖锐突出,充分发挥 了 电影 艺术特长,较好地体现了原著精神那么,连环画怎样改编呢(按电影编法(我认为不妥因为电影 受时 间所限 一 部 电影最 长 也不 过 三 小时!,不得不减头绪立主脑,写了宝、黛的悲剧。
它 不可能把《红楼梦》中大量 人物和情节都容纳进去如象晴雯、尤三姐、刘姥姥等这些鲜明而可爱 的人物,在电影中没有位置,即或出现,也是为了陪衬别人,因此我认 为 电影 叫《红楼梦》,还不如 叫《宝玉 与黛玉》更 贴饥那么,按小 说来编(也不虱小 说错 综复杂,头绪纷繁,连环 画如象小说那样逐 章逐节铺陈 故事,就会结构松散,画面 呆瓶我反复琢磨,只好另辟途径,确 定按人物来编导这样可“扬长 避 短”,发 挥 连环画形象性、连续性的 艺术特点,可 以集 中概括 写主 人 公,其它情节可 以舍弃掉于是我编了《宝玉 与黛玉》 上、下册!、《晴雯》、《尤三姐》、王 熙 凤》、《司棋与潘又安》、.鸳鸯》、《刘姥姥》、《香菱》、《袭人》等十本连环画每本从 整体看都是《红楼梦》的部分?从局部看它又 能独立成章这样在写每个人物时,就要把人物的身份、性格、相貌等交代一瓦如写王 熙凤,开篇两幅,就 要把她貌美心狠,笑里藏刀,阴险毒辣,美人儿“阎王”的形象,用 几笔 勾画出来写《晴雯》、《尤三姐》等人物,也 同样要做一概括 的介绍《红楼梦》中的人物,都贯穿全书始末既按人物来编写,就 要把原著 中有关这一人物的情节、与 这一人物有密切关连的人和事,加 以剪裁 取舍,密 针细缕,穿连起来。
这实际上 也是个再 创作过役我用如下方 法穿连了故事?一!语言描述的穿连如 写《王 熙凤》,集 中选取 了她 四个情节?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毒设 相思 局?计害尤二姐这 四个孤立 的事件,如 何有机地联 系起来,使之脉络清晰,跳跃不大,就 要在连续性上 下一番功丸一般惯用的手法,是 从时 间上穿连,如?“一天”、“第二 天”、“紧接着”、“不 一会儿”等等,但脚本中如总用 这 一套写法,就 显得絮烦,语言贫乏?更伺 况有 的事件本身并 不是紧接着发生吹于是我采用 了旁白、夹叙夹议 的方钱如 写王熙 凤如 何卖弄能事去协理宁国府,把原著的好多细 节全删去 了,文字只写?消息传到宁国府,仆人们 议 论纷纷?如今请了西府里的琏二奶奶管理内事,那 是个有名的“凤辣子”,一时恼了,不认人的⋯ ⋯紧接着第+幅文字?果然 这个“凤辣子”真辣,掌权伊始,便命总管把家口花名 册取来,按名字把媳妇、丫头、婆 子 们 点齐⋯⋯声称哪 一 行子 乱 了,就拿哪一 行子 治罪又如“弄权铁槛寺”、“毒设相 思局”,也 用上述手 法衔接,前一幅文字是?⋯⋯姨娘、婆子、丫头们 议论 王 熙凤克扣月钱王 熙凤得知后,破口大骂?“·一明儿一裹脑子扣的日子 还有呢∃谁 要是得罪 了奶奶我,我叫他 不得好死⋯ ⋯”,下 一幅文字上紧接着写?果然,谁要是得罪 了王 熙凤 就 不得好死这天,王 熙凤带着丫环路过宁国府的 园子,碰上 了贾瑞⋯⋯这样一 写,自然 就衔接上“毒设相 思局”,害死贾瑞 的情节。
上述两个例子,都是 故事转拆的地方情节不连贯,如何承上 启下,这里都用语言发挥作用?刻画 了人物,顺 畅了故事读者看了故事,就 不会产生“东一耙子,西 一扫帚”的支离破 碎 的感觉二! 故事情节 的穿连 连环 画是 用形象 画面!说话讲故事 的,而 形象 画面!又离不开故事情节来体现情节是 塑造人物的手段在改编过程 中,有很多人物,情节单薄,穿连不起来,怎么办(我们就不能 因是 名著,拘泥不前,不敢越雷池一步而 要在符合原著精神的基础 上,运用连环画的艺术手段,大胆增设 一些必 要的细节《鸳鸯》脚本描写大老爷贾赦,看中了贾母 的 丫环鸳鸯,要讨来为妾鸳鸯为 了抗婚,当着贾母 的面,把头发铰了一络,说宁死或 是 削发为 尼,也 不嫁后来贾母死了,鸳鸯也 上吊寻恳原著前半 部情节还比较充实,后 半 部只 写贾 母死 后,鸳鸯哭得死去 活来,想到以后 没着落,倒不如死了干瓶这时,又 出现了秦可 卿 的鬼魂,她 手拿汗 巾子好似上 吊的样子,鸳鸯心想?“⋯⋯必 是教给我死 的法少此”于是 上 吊死了原著这 一段,鸳鸯内心情感刻画得不多为深刻表达原著精神,将前后情节连起来,写出鸳鸯惨死的原因—贾赦逼死 的,脚本增添了不少情节,如恶势力对鸳鸯的包围?“鸳鸯从前仗着老太 太,没把主子放 在眼里⋯⋯”,“这回老爷回来,看她怎 么躲,她躲过 初 一,躲不过 十 五⋯ ⋯”?贾赦的魔影 不断缠身?“凭她嫁到谁家也难逃我的掌心∃除非她死了∃”鸳鸯哭得泪人一般,她决 定作最 后 一 次反抗了?“我宁肯干净死去,也不 让人糟蹋∃”再 如《司棋与潘又安》这对青年男女,因受封建势力的重重包 围,最 后双双殉情,内容很感人。
但在动手改编脚本时,就感到原著笔 墨不 多,提供的情节太少,只 写 司棋是迎春房里 的 丫头,在家时 与表兄潘 又安相爱,紧接着就是鸳鸯在大观园,偶然碰上 司棋 与潘又安⋯⋯脚本如照原著这样写,情节跳跃过大,没有更多的画面因此改编时,增添了好多情节,写 出?司棋与潘又安自幼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来渐渐长大,感情越发亲密,私 下订 了终身?司棋卖 身到 荣 国府后,二 人 十分想念,始终不得相见?司棋想请假回家,贾府又严禁 丫 环们外出?偶尔有幸回家,母亲又嫌贫爱富,不 让 司棋与表兄来往?司棋与潘又安忠贞不渝,不顾封建势力的重 重包围,偷偷相会,二 人海誓/一0 /盟,决心 白头偕 老⋯ ⋯这样一充实,画面丰 富 了,人物性格也鲜明 了,直 到 最后 二人惨死,更激起读者对万 恶 的封建社会的无比仇恨∃可见改编长篇名著,更 是 一个艰苦的创作过杭不 花费心 血,不 吃透原著精神,就很难编出一个理 想 的连环 画脚灰三、关于评戏的改编 戏 剧是表演艺术,主 要依靠演员在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一一做、唱、念、打,以及音乐、灯 光、布景等渲染烘 托,激发观众 的感情,引起思想 的共鸣,达 到教育目吮它 受舞台特定的空间、时 间条件的限制,要求场 景高度集 中、少甄连环画属造型 艺术范畴,是 文字与绘画相结合的艺衣不论是 人物活动,还是 场 景描绘,都要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才能感染读者,才能达 到 预期的艺术效果和教育目魄把戏剧 改编成连环 画,必 须做到 以下几点?一!冲破场幕框框,重新结构布局评 戏《半把剪刀》 《剪刀案》!揭露了知府曹锦棠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娟的丑恶嘴脸?歌颂 了蝉 女陈金娥 正直、善良的高贵品质。
《半把剪刀》的开场戏是掖宴遭污》,场景是 曹府大厅通过演员唱词、对白,交代了曹锦棠在外读书,花钱捐了个后补道台,回家后其母命家人设宴庆贺,并张罗给他与贵门小姐梁惠梅成亲,曹 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