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外最著名的画家—乔托·迪·邦多纳

宝路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6.38KB
约8页
文档ID:23009818
国外最著名的画家—乔托·迪·邦多纳_第1页
1/8

导语】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 1266 年-1337 年),意大利画家、雕刻家与建筑师,被认定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开创者,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在英文称呼就如同中文一样,只称他为 Giotto,乔托艺术史家认为乔托应为他的真名,而非Ambrogio (Ambrogiotto) 或 Angelo (Angiolotto)的缩写1、《哀悼基督》乔托·迪·邦多纳,约 1303-1306 年文艺复兴时期早期,183X198CM,帕多瓦斯克罗维尼礼拜堂收藏《哀悼基督》是乔托在 1305 年至 1306 年为意大利帕多瓦的阿雷那礼拜堂所作的装饰壁画之一此画表现了基督遗体即将下葬时的情景,除人物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外,构图也突破了中世纪平面而抽象化的程式,以左下角的基督与圣母为焦点核心,展开了一个表现心灵与情感的动人场景位于构图中心的圣约翰,在绝望与悲痛中向后伸展双臂,向人们展示出那几乎已经被停止使用了 1000 年的透视法,尽管此时乔托其实并不太了解解剖与透视的规律乔托的杰作,充满哀伤之情,是斯克罗情感最著名,情感最澎湃的壁画描绘围绕着从十字架上解下的基督遗体、哀恸基督死亡的场景。

采用自然而又强烈的效果让圣母的脸靠近基督借由灰色岩石上的斜线以及众人同方向的视线、肢体表情,引导观者视线落在死亡基督及日夜哀伤母亲的头部在这幅画,乔托大胆地突破了教会绘画传统,不是图解式的,而是以逼真生动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悲悼耶稣的情景通过乔托,整个绘画的概念改变了:绘画不再是用图像来写作或复述文字内容,而是通过创造幻象使故事重新发生在我们的眼前也许,透视法在希腊绘画中还只是一个单纯的技巧,但在乔托确立了定点透视之后,它就成为一个改变绘画观念的重要的革命因素全作的故事与情感核心,大胆描绘伏在基督身上抱头凝视已逝基督的玛利亚,流露浓烈、深挚情感场景描绘具戏剧性,乔托史无前例地把人类的悲伤与悲剧巧妙地植入作品中荒凉郊野的背景,强烈传达故事性、象征性及叙事性露出的岩石突然倾斜向死亡的基督,将画面斜割为两个部分,强调死亡的事实,凸显无法逃避的命运画面描绘的众多人物,呈现各式各样的情感尼可戴蒙及阿利马它亚的约瑟面无表情;新约圣经的玛利亚温柔地握着基督的双脚啜泣不止;女士、天使们绝望地紧握双手,日夜哀伤放声大哭2、《犹大之吻》《犹大之吻》是十三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大画家乔托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欧洲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杰作。

《犹大之吻》是《圣经》故事之一,犹大是出卖耶稣的叛徒在逾越节的晚餐桌上,耶稣指出他是出卖主的人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就提前溜走,立即去给敌人引路前来捉拿耶稣,他以亲吻作为暗号画面上表现的是犹大带领了一队兵马,还有祭司长和法利赛人的差役,直奔耶稣,要与他亲吻画面上耶稣双目盯紧犹大,满眼怒火;犹大则十分紧张四周则充满着骚动,气氛极其悲壮这幅画虽然是圣经故事,但从生活的光明和黑暗两个方面表现了一个真实的人的形象,表现了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整个画的光线、色彩、构图都集中在中心人物形象上,犹大的黄色大氅明亮而醒目全画用重色调,上部深蓝,下部褐色,造成一种沉重的黑暗感,以渲染这种斗争的紧张气氛 不论是耶稣还是犹大的形象,都摆脱了中世纪美术中的那种呆板和概念化的程式,而是表现出一种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世俗人物的思想情感,使人感到真实可信乔托这幅画的构图虽然还保留着中世纪的平板模式,但必须看到的是在他在这副画上已经开始努力探索运用光和影来表现体积,并在画面层次和透视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3、《逃亡埃及》《逃往埃及》描绘的是圣经中的故事玛利亚生下耶稣·基督的消息使希律王坐立不安,因为传说这孩子日后要做主,希律王一心想根除他。

上帝知道后派使者告诉耶稣的义父约瑟,要他们立刻逃往埃及在这幅画中,乔托画的就是约瑟带着圣母子在逃往埃及的途中画面上,玛利亚抱着小耶稣骑在驴背上,前有约瑟,上有引路天使圣母子的形象很突出背景是起伏的山丘和树木在这个传统的宗教题材中,乔托一反中世纪旧艺术的公式化象征手法,运用了初步的写实技巧,表现了一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神的故事完全世俗化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思想作品构图层次分明,气氛庄重朴实,人物表情接近生活真实,是一幅充满现实生活情趣的图画虽然画中的背景画得很简单,山丘树木的关系还有不少缺陷,但已可窥见画家对自然风光的注意这幅画开启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道路乔托的壁画表现的都是宗教内容,但实质上描绘的是人的生活、人的情感、人的形象,既生动又有生命气息,与中世纪那种僵硬的木头人似的造型有明显区别他的功绩在于推翻了当时在艺术中占统治地位的中世纪的清规戒律,开始面向生活,面向大自然,从而使意大利绘画摆脱了中世纪拜占庭宗教画风,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因此,乔托被公认为欧洲绘画之父,他的艺术对欧洲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圣母子像》14 世纪出现的、以乔托等画家为代表的现 实主义和写实因素是对应于文艺复兴人文 主义运动的一种突变的观点也在这里获得 了某种改写,那些宗教叙事画便有着很高 的写实技巧。

如此说来,文艺复兴的曙光 似乎早早便孕育在中世纪沉闷而神秘的气 息之中至于圣母题材绘画在视觉风格上 的变化,则更为集大成式地体现在了文艺 复兴巨子拉斐尔众多的圣母画作里,其中 《西斯廷圣母》是经典中的代表5、《宝座上的圣母》乔托·迪·邦多纳,,1310 年,油画、壁画乔托在画《圣方济各事迹》等壁画(存于阿西西圣方济各大教堂)时,曾得力于几位助手的帮助,在创作这些画时他又去了罗马,并在罗马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可惜的是迄今留下的乔托亲笔画稿很不足,无法进一步证明这些事实这一幅《宝座上的圣母》(又名《圣母的荣光》),其中究竟有多少是他自己的手笔,也存有一些疑窦但许多史著认为这幅祭坛联画是乔托在 1310 年的原作 乔托应教堂的委托画了这幅《宝座上的圣母》不过此类题材的画,绝非仅此一幅在 1328 年时,他也画过同样性质的画左右也有圣彼得、圣加列、圣米迦勒和圣保罗等宗教人物(此画现存波伦亚国立画廊,原来存放于圣马利亚·德列·安哲利教堂的大祭坛上,签名为 Opus magistri loctide Florentia,与上述情况有些雷同)可见,研究乔托壁画的真迹,一直是美术史考古学家们的任务这幅祭坛画属于乔托早期的宗教画。

尽管看来还保留许多中世纪笔法画上的人物安排与他于 1328 年画的《宝座上的圣母》几乎是一样的:宝座前的左右两侧各有一跪 着的天使,圣母抱着圣婴坐在宝座上,神情呆板椅侧也是圣保罗、圣加百列、圣米迦勒等传统人物整个构图完全对称为了表达圣母的女性人体,在衣服上添上了一些明暗光影这是中世纪宗教壁画上较少见的成功尝试此外,空间关系已被注意了从人物造型、镶有图案的台阶等,都能看出画家在尽心竭力表现一种空间结构乔托的努力是在长期与拜占庭传统艺术决裂的过程中进行的这时期这方面最大的建树就是他在光线明暗表现上的色彩处理在帕多瓦时期,乔托已能摆脱阿西西壁画的平面性,敷色渐渐丰富了层次桔子树少儿美术培训班开课啦!专注 3-16 岁幼儿绘画培训,儿童素描/国画/油画/水粉/漫画培训,1 对 1 小班教学,幼儿美术启蒙班,少儿零基础学画画免费试听课程,先到先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