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地震灾害事故的消防救援

lil****ar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0KB
约5页
文档ID:271170618
地震灾害事故的消防救援_第1页
1/5

龙源期刊网 地震灾害事故的消防救援作者:隋玉亮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8期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四川纹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地震灾害事故的特点,论述了消防部队参与地震救援的优势,提出了消防人员在地震中营救遇险人员的方法        关键词: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消防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此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及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地震发生后,公安部迅速从全国27个省(市、区)的抽调13434名消防官兵参加抗震救援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又发生了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公安部在第一时间调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广州等10个公安消防总队2061名官兵赴震区开展营救工作面对巨大的地震灾害,广大参战官兵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连续作战,充分发挥装备、专业、经验优势,抢救被埋压人员,疏散被围困群众,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探索消防部队在地震灾害事故中如何安全高效地完成救灾任务,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 地震灾害事故的特点        1.1 突发性强,破坏性大,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的发生不同于其它的灾害事故,事先没有明显的征兆,往往突然发生,持续时间短并且伴有较强的连续的余震,破坏性大,人员伤亡惨重。

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顷刻之间便使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化为一片瓦砾,破坏范围超过3万km2,造成24.42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2008年纹川大地震将包括北川县城、汶川县映秀镇等地的10余万km2内的建筑夷为平地,造成近9万人死亡,3.67万人受伤        1.2 次生灾害频发,加大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度        地震除直接造成建筑物倒塌、大量人员伤亡外,还极易引发火灾、水灾、疫情、山崩、滑坡以及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次生灾害这些次生灾害不仅加重了地震破坏的程度,而且对地震生还人员和救援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如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8.2级特大地震,城市煤气管道破裂引发特大火灾,横滨市几乎全被烧毁,东京市被烧掉了三分之二,死亡14.3万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8亿美元此外,由地震引发的水灾、泥石流造成的危害也是触目惊心的1933年四川茂县叠溪镇的7.5级大地震,巨大山崩使岷江断流,形成的堰塞湖崩溃,洪水倾湖溃出,造成下游严重水灾,叠溪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水灾,共使2万多人死亡2008年纹川大地震造成多处化工生产装置严重破坏,硫酸、液氨等化危品发生泄漏, 50多处放射源暴露,大面积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围堰湖泊,其中有35处堰塞湖出现险情。

一旦发生堰塞湖溃决,将形成大范围的洪水灾害,造成的危险相当于再次地震的后果正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次生灾害,使灾害事故现场的人员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如果险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地震损失将进一步扩大        1.3救援任务重,持续时间长,难度大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的灾害事故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如火灾、水灾、地质灾害等等而且大多同一时间发生或相继发生,同一时间内有大量人员需要救助,有各种各样的险情需要处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救援任务非常繁重有些事故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进行处置,如江西消防总队救援队在汶川县映秀镇用139小时救出被埋压的沈培云,上海消防总队在映秀镇用179小时挖出被埋压的马元江再比如纹川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从5月17日派出人员向堰塞湖进发到6月1日排除险情,共用时15天在各种险情的救援过程中,由于地震造成灾区的道路、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基础设施瘫痪;大型救援设备、救援人员和生活物资无法及时到达;余震及次生灾害;救援过程中建筑二次倒塌等种种因素的影响,使救援作业远非正常情况下可比,救援难度非常大        2 消防部队进行地震灾害事故救援的优势        2.1 应急反应快,战斗力强        消防部队是一支军事化的队伍,24小时都处于执勤待命出动状态,一旦接到报警,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出动,从而加强灾害救援工作的时效性。

如在“5.12”地震救援中,灾区消防部队在震后不到5分钟就展开了救援,四川省消防部队在不到1小时就全面投入了战斗,13个省市的1263名特勤官兵在震后当晚就赶赴四川参加抗震救灾同时,由于长年同各种灾害事故作斗争,消防部队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抢险救援人材,具有很强的实战能力例如参加青海玉树地震救援的消防官兵中有半数以上参加过四川纹川地震救援在“5.12”汶川地震救援中,消防官兵从坍塌的建筑废墟中搜救出被埋人员8100人,其中生还者1701人,解救被困群众51730人以占总救援力量不足10%的警力,取得了搜救出26%生还者的辉煌战绩[1]        2.2 消防队站布局密度大        目前,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共有一级普通消防站1914个,二级普通消防站1313个,全国范围内已建成了35个城市的消防特勤大队,325个消防特勤中队,消防特勤人员已经超过了1万人除159个县(市、旗)无消防站外,其余所有县(市、旗)都建有消防站而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依托城市消防特勤大队组建了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配备相关地震灾害救援器材,形成了以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为骨干,以普通消防站为依托的地震灾害救援队伍格局。

一旦发生地震灾害事故,消防部队可以就地或就近展开救援        2.3 专业救援装备配备全        消防部队为处置火灾和各种灾害事故,配备了种类繁多、技术先进的抢险救援器材,如破拆、救生、堵漏、洗消、侦检、照明、通信等专业抢险救援器材装备以及搜救犬等特别是纹川地震后,搜救生命急需的生命探测仪、搜救犬的配备得到了加强,仅2009年一年就增配生命探测仪175部,为地震灾害救援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截至2009年底,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共配备各类车辆37290台,抢险救援器材56.22万件(套),其中救生类器材16.91万件(套)、破拆类器材8.88万件(套)、堵漏类器材3.29万件(套)等灭火器材230.7万件(套),消防摩托车318辆,消防坦克18台,消防船艇65艘我国消防特勤队的装备配备、施救方法应当说已经达到或接近了国际水准        3 地震灾害消防救援的方法        抢救人命是地震灾后的首要任务,消防部队参加地震救援要在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先重点、后一般,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活人、后尸体的原则进行        3.1 地震初期灾区消防部队的自救与救援        地震发生后,震区的消防部队应根据自身的人员和装备损坏情况,在自救的基础上及时收编队伍,组成若干个救援小组就地实施救援行动[2]。

其主要任务:一是尽快搜集地震灾区的有关信息,并利用各种方法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搜救遇险人员,并尽可能地组织指导当地群众展开自救和互救行动三是处置地震引发的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紧急险情如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        3.2 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向灾区集结        地震发生后,公安消防部队应根据上级批示,及时启动《公安消防部队地震救援跨区域应急增援预案》,携带相关救援器材装备,采取水、陆、空等运输方式,命令相关总队地震救援人员快速向灾区集结实施救援行动        3.3 采取各种方式,全力抢救遇险人员        公安消防部队应当在当地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任务分工,迅速组织部队开展以搜救遇险人员为主的救援行动        3.3.1 搜寻定位                抢救地震遇险人员的首要工作就是搜寻定位,其目的是迅速发现幸存者,确定遇险人员的准确位置,为人员救助赢得宝贵时间搜寻定位的方法主要有询问知情人、倾听倒塌废墟内发出的各种声音、人工搜索、生命探测仪检测、搜救犬搜索等一般情况下,如灾害发生在白天,且是工作时间,搜寻的重点是学校、商场、办公楼、公共聚集场所等人员相对集中的地点。

若灾害发生在夜间,搜寻的重点是居民住宅、宾馆、医院、宿舍等        3.3.2 生命救助        遇险人员定位后,救援人员要首先对现场情况进行安全评估,并设立安全员其次对救援人员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救援行动紧张有序,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以下几种救助方法或几种方法结合使用进行救人        一是逐层清除施救法逐层清除施救法就是将遇险人员上面或侧面的建筑废墟材料从上至下逐一清除,将人救出在清除过程中如遇大型建筑构件无法人力搬移,可先用液压凿岩机、汽油破碎机、水泥切割机等破碎成小块,如遇钢筋将建筑构件缠绕在一起,可用金属切割机等各种破拆工具将钢筋断开,后再进行搬移如果现场有起吊设备,可利用起吊设备进行起吊作业但在搬移、破碎、切割、起吊过程中,要注意利用木方、撑顶等器材对遇险人员周围建筑构件进行加固,对人体暴露部分进行遮盖,防止二次坍塌或掉落物品对遇险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在清除过程中,要注意对缝隙空间进行保护,边清边观察,及时发现被困人员        二是起重支撑施救法起重支撑施救法是指运用起重、支撑等救援设备,如起重气垫、千斤顶或液压顶杆等将遇险人员身体周围的建筑构件提升、顶起或扩开,扩大被埋压人员周围的空间,将遇险人员从废墟中救出的方法。

        三是横向打洞施救法横向打洞施救法是指利用各种破拆工具在靠近遇险者侧面,对建筑进行破拆,开辟一条救人通道,将被埋人员救出的方法侧面破拆是相对于上下而言,即对建筑立面进行破拆在汶川大地震中,成都消防官兵就是运用此种方法在都江堰一幢楼房破墙而入,平行掏挖,打通了一条生命通道,成功救出3名被困者        四是上下打孔施救法上下打孔施救法是指利用破拆工具或打孔设备将被埋人员上面或下面的楼板凿开一个孔洞或对原有缝隙进行扩展[3],通过孔洞深入上层或下层空间实施救人的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建筑未全垮塌,废墟中有大量空间,横向救援受阻或难度大的现场        3.3.3 特别警示        地震灾害救援是一项复杂的庞大工程,消防部队在救援过程中要加强同其它参战部门的联系,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同时做好救灾的战勤保障工作,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信息沟通,随时保持与气象、地震部门的联系,获取最新信息,尤其是可能发生余震及次生灾害的有关信息要特别加以关注二是救援过程中,要认真听取地震和建筑专家的意见,设立现场安全员全程观察救援现场的环境,了解和发现余震、建(构)筑物垮塌或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危险情况和征兆,及时发出警示信号,便于救援人员迅速、安全撤离。

三是在救援初期和被埋压人员仍有生还可能时,不得直接使用大型铲车、吊车、推土机等机械设备清理现场四对于受灾程度不同的现场,要以险、重地段为优先救助区域;对于同时有多个急需救助的现场,要以待救者多的为优先救助区域;对于受伤者,要以重伤、病患者及老弱妇幼者为优先救助对象五是强卫生防疫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在部队的感染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隋玉亮.新形势下消防部队应对抢险救援工作的思考.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增刊.        [2]邢志祥.地震灾害处置.中国消防手册(第十一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翁茂贵.试论地震救援中被埋人员的施救方法.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增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