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教程书法入门歌书法为艺术前人心血凝 学书贵有恒练书须用心 心正则笔正笔决记心中 下笔不离点转折贵圆露 有垂还欲收勾划忌平庸 左垂宜竖露右直利悬针 捺似金刀势撇如犀角形横行锋务敛结构气欲清 毫发不松懈布局巧用心疏密必相间迟速便能通 轻重相扶持正偏顾盼情 浓淡相映易向背必适中 虚实必兼顾起伏延绵陈 纵横穿插势吞让有分寸 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尊 神形能兼备飘逸潇洒容日日不歇笔不懈功竟成 楷书口诀 楷书称正楷 起笔多藏锋 学书必先行 行笔用中锋 笔画形态稳 回锋要自然 字字得端正结构讲造型结构搭配匀多临古人帖 章法要 讲究用笔讲技巧笔笔得到位楷书要写好清朗必整齐重 在用腕上行书口诀行楷书写要流畅主笔沉着是关键快 写简化是特征连笔轻细不可粗伸缩性大变体多用笔最好 是长锋 执笔用笔如草书 使墨必须调湿润 执笔必须悬起肘 全篇排头是标准 灵活多变才自如 一气呵成要贯通 隶书口 诀方劲古拙如龟如鳖 蚕头雁尾笔必三折雁不双飞蚕 无二色 点画俯仰 左挑右磔 重浊轻清 斩钉截铁 魏碑口诀 魄力雄强 精神飞动 气象浑穆 兴趣酣足笔法跳跃 骨血润 达点画峻厚结构天成意态飘逸血肉丰美草书要决草 书行行如春蚓字字造型似秋蛇全章一起要贯通有气有神 是精品 狂草要决 狂草如激电湍流 字字如惊蛇出洞 点线 变化多姿美 疏密虚实心有数 气势磅礴态万千 结构布白心 畅意 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 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
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 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 一是立书姿势 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 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 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 头 正、身直、臂开、足安 1 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 夹角至 90°以外使指、 腕、肘、 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 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 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 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 3 寸左右根 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 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 驼背 3 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 度眼睛与纸面距离大致保持在 30 — 40 厘米左手边按纸 边调节纸的位置使正在写的字始终在眼和手的最佳范围内 4 足安 两脚自然平放屈腿平落 两脚平行或略有前后双腿不 可交叉俗称为二郎腿二立书姿势 立书姿势是为了悬腕运转灵活同时由于居 高临下视角开阔便于统观全局掌握章法布白 立书姿势的具 体要求为两脚稍微分开一脚略向前保持好身体的平衡上身 略向前俯腰微躬距离不宜过远左手按纸右手悬腕悬肘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桌面不应太低以免弯腰过度容易疲劳二、执笔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执笔方法认为“凡学书字先学执笔”古人的执笔方法很多如捻管法、 握管法、拔镫法、三指法、五指法等对执笔的松紧也意见不一王羲之主张 执笔要紧执笔紧方能贯力于笔端 苏东坡主张虚而宽即执笔要松这样便于转动笔杆 其实“紧”与“松”是既对立又统 一的矛盾的两个方面 执笔是为了很好的运笔所以“紧”是 指要能很好地驾驭笔锋不让其飘滑无力“松”是指手中的 笔运转灵活笔锋能随心所欲地变化字才有韵味 科学的执笔方法可以概括为笔杆垂直、指实掌虚、自然放松 一笔杆垂直笔正指笔杆应与纸面基本保持垂直为的是保证中锋行 笔具体说是笔杆垂直便于调节八面锋的笔锋指向 值得指出的是在运笔过程中随着手腕的摆动笔杆会倒向笔锋所指的 方向如写横画时笔杆向左倾斜写竖画时笔杆向前倾斜这是 完全合理的但不能让笔杆倒向运笔方向而造成“拖笔”更 不可倒向笔画的两边而形成偏锋 二 指实掌虚 指实用指尖捏笔不能用指关节处勾笔因指尖部分感觉灵敏易于控制 笔锋的细微变化手指捏笔要松紧适度一般地说所写的字 越小笔就越要捏紧一点大字则可松一些 坐书姿势捏笔要紧一些立书姿势则可松一点。
掌虚是指执笔时掌心要虚空无名指、小指不得握于掌内古人说“虚可容卵“即是说掌心要有一个鸡蛋大小的空间目的是便于手指及关节的灵 活运动 三 自然放松 执笔自然放松指、腕、肘、肩四关 节必能灵活运转写起字来轻松自如 比如吃饭拿筷子如果筷子抓得很紧碗里的饭菜必然夹不到嘴里去执笔的道理也是 一样如果说执笔主要靠手指的话那么运笔则主要靠手腕 宋代姜菱说笔“执之在手手不主运运之在腕腕不主执” 运腕的方式又分枕肘枕腕、枕肘悬腕、悬肘悬腕枕肘枕腕 是说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下有所依托一般书家是将左手枕 在右腕下面这种方式用于写小楷 枕肘悬腕则是指肘部枕在桌面上手腕呈悬空状写中、大楷或小行书用这种方式悬肘 悬腕是指肘部和手腕全部悬空常用于写行、草或很大的楷 书最后还有一个执笔部位的问题一支毛笔手指捏在什 么部位才是合理的呢这没有绝对的答案 一般的原则是写小字及楷书时执笔部位可偏下写大字或行、 草书时执笔部位可 偏上一些这样笔锋运转幅度大笔法流转灵活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种执笔法五指法据说系唐代书法家陆希声所创他 以五个字分别说明五个手指在执笔时所起的作用 五个字为扌厭、押、钩、格、抵 扌厭用来说明大拇指的作用。
以大拇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左侧 押用来说明食指的作用以食指指肚紧贴在笔杆右侧与拇指相对夹住笔杆 钩用来说明中指的作用中指靠在食指下方第一关节弯曲为钩钩住笔管外 部格用来说明无名指的作用无名指紧贴笔杆把中指钩向内的笔杆挡住防止笔杆歪斜 抵说明小指的作用抵是 垫托的意思指小指垫托在无名指的下面以增加无名指 “格”的力量 楷书基本笔画书写规律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 基本元素要想写好字首先就要写好笔画就象盖房子要讲 究材料的质量一样偷工减料盖起来的房子必然是“豆腐 渣”工程写字的道理也是如此那种不认真练习笔画就直接 写字的学法是不符合毛笔楷书学习规律的 王羲之说“ ,, 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 ”充分 说明了笔画质量与字的整体美的关系 汉字的基本笔画共 有四十余个可分为点斜点、竖点、左点、撇点、提点、线长 横、短横、左尖横、悬针竖、垂露竖、短竖、长斜撇、短斜 撇、短平撇、竖弯撇、竖撇、斜捺、平捺、反捺、提、折横 折、竖折、撇折、钩横钩、竖提、竖钩、斜钩、卧钩、竖弯 钩、竖左弯钩及复合笔画共 10 个名字略五大类每一类笔画 的写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掌握起来并不难以下就 是我在学习和教学毛笔楷书过程中总结的规律。
一、 起笔 规律点、带、转 适用于一拓直下起笔法之所以教这种写法 是方便学生以后学习行书见图 3 — 1如看不见全图可对图 双击查看 点任何笔画都由点起笔杆垂直以斜势 45°缺省为这个角度具体到不同风格楷体可作相应调整下笔由轻到 重写出前尖后圆的杏仁点 要求下笔要轻角度要斜根据笔画 的粗细写出点的长短不可一味拉长以免给下一步带来麻烦 带是为了写出起笔轮廓也便于转笔 以横为例杏仁点写完后 毛笔按笔画运笔方向横向右、 竖向下、 撇向左下、 捺向右下、 提向右上侧锋带笔形成平形四边形块面这样做既写出了起 笔的轮廓又便于笔锋在其中不露痕迹地换向保证下一步的 中锋运笔 注意带时毛笔不要提起把点的头和尾盖住以看不 见点的头尾为准写出三条直边两个方角 转是为了调整笔 锋指向以达到中锋运笔要求 平形四边形块面形成后笔锋不 须提起接着就是靠大拇指和食指逆时针转动笔杆横、 提为逆 时针转动竖、 撇为顺时针转动捺因为下笔方向同点一致故不 须转动带动笔锋作逆时针调锋使原来的笔锋指向由向左前 变成向左这时向右运笔才是横的中锋行笔 注意转笔时毛笔 不要提起直接用拇指和食指转动笔杆带动笔锋在纸上转动 像跷跷板一样让接触纸面的笔尖和笔跟部同时向笔画中心 移动直到笔锋状态符合中锋要求为止。
以上只是以横为例 说明起笔点、带、转的规律其它笔画起笔可类推至于横、 竖、撇、提、捺五个最基本笔画的起笔点、带、转的相同和 不同之处请看表和图 3 — 2 二、行笔规律中锋铺毫 起笔 三步完成后紧接着中锋铺毫行笔在行笔过程中要始终保持 笔锋指向与运笔方向正好相反同时要求笔锋始终保持在笔 画的中央随着手腕的运动笔杆可以倒向笔锋所指方向不能 往运笔方向也不能往笔画两边倒否则会造成拖锋或偏锋笔 杆倾倒幅度越大笔锋与纸面的摩擦力越大笔毫克服阻力前进写出的笔画自然就有力度美见图 3 —3 请看笔画起、行笔示范 三、 收笔规律 行笔结束后接下来就要收笔收笔有两 种方法 一藏锋收笔弹、挑、折、转 中锋行笔到末尾收笔第 一步是笔锋反弹提起越是弹性小的笔或按笔幅度大的情况 越要反弹提起因为象横、 垂露竖或短竖以及反捺的收笔需要 较轻的笔触才能圆满完成收笔 所以反弹提起是圆满收笔的 关键一步 这里我用一个“弹”字概括反弹提起这一步 第 二步“挑”概括的是笔锋上挑对横而言或笔锋左挑对竖而 言这一步的目的是同第三步“折”配合形成棱角以强调笔 画的造型效果注意挑时要用一分笔轻挑不可用很重的笔 触 第三步“折”概括的是笔锋在“挑”之后折笔方向与 起笔点的方向保持平行向右下形成方角与下一步圆转形成 的圆弧收笔构成方圆对比。
注意这一步依然要用一分笔轻 折 第四步“转”概括的是圆转回收完成“折”后手腕带 动毛笔使笔锋轻松一转从下方轻轻收回整个笔画到此圆满 结束 垂露竖、 短竖、反捺都可以此法收笔见图 3 —4 二 露锋收笔弹、倾、踢 露锋收笔是要写出笔锋与藏锋收笔 相同的是第一步也需要反弹提起此步也称“弹”不过这种 反弹提起是反复且连续进行运笔一次比一次轻直到写出笔 锋为止 伴随着反复多次反弹提起为使笔毫能渐渐收拢笔杆 必须向笔锋所指方向倾斜此步谓“倾”最后一步笔尖快速 从纸面踢出形成笔锋此步谓“踢”基本笔画中如悬针竖、撇、捺、提及钩的收笔全用此法需要注意的是要想收出漂 亮的笔锋起笔时转笔就要到位只有转笔到位才能在收锋时 将笔锋写到笔画的中心线上从而产生美的外观见图 3 — 5请看笔画收笔示范 附楷书笔画书写示范及用法 四、折的两 种书写规律 1 、起笔折法—— 弹、挑、点、带、转 此种方 法即还原法特别适合写竖折、 撇折以及竖提就是将折笔看成 两个线类笔画的连接如横折可看成横和竖的连接竖折可看 成竖和横的连接、 撇折可看成撇和横的连接即上笔的收笔步 骤接着下笔的起笔步骤横折即可写成横的收笔保留“弹” 和“挑”去掉“折”和“转”接着竖的起笔“点、带、转” 竖折、撇折可以此类推见图 3 —6。
要想使折笔具有康有为 所说“凝整沉着”的效果还须注意折笔角度要在直角以内 2、三角形法 —— 弹、挑、折、折、转 这种方法的关键是 后三步折、折、转钩出三角形的轮廓再调整笔锋运笔特别 适合写横折、横钩、 竖钩也特别适合初学者使用见图 3 — 7 五、折钩的书写规律 折钩横钩、竖提、竖钩的书写 规律与折的三角形法基本相同都可按“弹、 挑、折、折、转” 五个步骤书写不过竖钩应按“弹、折、折、转”四个步骤书 写更合理因为如果竖钩也写出同竖提一样的“脚后跟”其 效果必然难看而且拖沓累赘 竖提更适合用弹、 挑、点、带、 转法书写 见图 3 — 8 六、弧钩的书写规律 —— 弹、弧、 折、转 弧钩斜钩、卧钩、竖弯钩、竖左弯钩的写法同折钩 略有不同如用三角形法书写钩的背部多出一个拐角因而特 别难看所以要用“弧”代替折钩的“挑、 折”两步这样写出 的弧钩才 有美感弧钩的书写规律可以用“弹、弧、折、 转”四字概括见图 3— 9 折和钩的书写示范 附 楷书笔画 书写示范及用法 七、 点的书写规律—— 线线型笔画的浓缩 楷书的基本点有五个 斜点——反捺的浓缩 竖点——垂露 竖的浓缩 左点——右短竖的浓缩 撇点——短斜撇的浓缩 提点——提的浓缩 这些点是这五个对应笔画的缩写——去 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