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通道侗族传统工艺的类别及艺术特征研究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48KB
约6页
文档ID:313589798
通道侗族传统工艺的类别及艺术特征研究_第1页
1/6

    通道侗族传统工艺的类别及艺术特征研究    张继荣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413000)Reference:通道侗族传统工艺的类别丰富繁多,其独特巧妙的制作工艺、富有特色的图案构成、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亮丽和谐的色彩搭配、高雅鲜明的品质风格,对中国的传统工艺传承发展有着深远影响Keys:侗族传统工艺;类别;艺术特征本文为201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资助课题《立足通道侗文化传承创新的创客教育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016BZY013)的阶段性成果通道侗族自治县被定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有侗族芦笙、侗锦织造技艺、侗戏、大戊梁歌会、侗族大歌等30多个项目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享誉海内外,雄伟壮观的风雨桥、工艺精湛的鼓楼、富于民族特色的侗锦、侗绣、根雕和竹木工艺品等,为通道县工艺美术产业的提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通道侗族传统工艺的类别通道侗族传统工艺主要有织锦、刺绣、服饰、银饰、彩绘、雕刻、剪纸、刻纸、藤编、竹编等类别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艺品就是侗族织锦、侗族刺绣、侗族服饰三类:1.侗族织锦侗族织锦是侗族人民的传统手工工艺品,侗锦的文化博大精深,色彩艳丽和谐,纹样奇妙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侗锦以其独特的工艺、特色的图案、深刻的内涵、亮丽的色彩、高雅的品质和鲜明的风格,成为我国著名的织锦之一2008年,侗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锦的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汉代以至春秋战国从诸多的文献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两汉至唐宋时期,侗民族的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特点明清时期,随着侗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日趋成熟[来自wwW.lw5u.cOm],侗锦也进入了盛期,发展繁荣新中国成立之后,侗民族的生活得到改善,侗锦的传承持续保持生机勃勃的状态侗族妇女以织锦为载体,充分展示着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巧,演绎着侗民族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反映着侗民族的宗教信仰、观念形态、审美情趣、图腾崇拜以及消灾纳福、避凶趋吉和追求天、地、人和谐共存的文化心理2.侗族刺绣侗族刺绣是农耕文化的产物,具有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特点,侗族刺绣的绣品不仅图案精美,具有极高的装饰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其反复绣缀的工艺还能增加衣物的耐用度和耐磨度侗族刺绣的绣品品类繁多,如头巾、婴儿背带、妇女胸兜、布鞋、鞋垫、烟袋、挎包等等,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相当广泛。

侗族刺绣的工艺技法是用针穿刺布面,将各种彩色丝线或棉线绣制在织物表面上,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纹样,是中国少数民族刺绣中的重要分支侗族刺绣的工艺技法不受底布经纬组织的限制,可以较为自由地发挥绣制者的巧妙构思和艺术才能由于绣制技法的不同,侗族刺绣的绣品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具有造型新颖、色彩绚丽、种类丰富的特点2011年,侗族刺绣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侗族服饰侗民族的服饰千姿百态,尤其是侗族女性服饰,侗族女性服饰可分为三种款式,即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她们平时穿着便装,讲求实用,便于劳作节日等重大日子穿着盛装,盛装的时侯则注重装饰审美朴素与华贵相得益彰侗族女性服饰变化丰富,或款式不同,或色彩不同,或装饰部位不同,或图案和工艺不同2014年,侗族服饰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侗族服饰的材料以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为主,颜色主要为青色、紫色、白色、蓝色青色多用于春季、秋季、冬季三个季节,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侗族服饰讲究色彩搭配,通常情况下,以一种颜色为主,再用对比强烈的色彩进行装饰,显得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头饰和银饰是侗族女性最注重的服饰品。

侗族女性服装的领口用两组银扣对应排列,斜襟外加扣两组银扣她们会在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上戴着银盘花、银头冠,耳朵上吊着金银环;颈上戴着五只大小不同的项圈;胸前佩戴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手腕上戴着银花镯,四方镯等这些银饰品上面均会雕刻龙凤、鸟虫、花草等图案,显示出古朴繁杂、银光闪闪的民族特色二、通道侗族传统工艺的艺术特征1.侗族织锦的艺术特征侗族织锦有彩锦、素锦之分彩锦常用红色、绿色、黄色、紫色、蓝色等多种色彩的棉线织成,色彩缤纷,十分艳丽素锦则是在白底上配以青线编织而成彩锦的色彩搭配,通常用白色、灰色等无彩色与红色、橙色、绿色、蓝色等有彩色进行搭配有彩色的色彩纯度较高,搭配之后,更加显得整体色彩浓郁艳丽,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素锦的色彩搭配,通常用白色配以蓝色,体现出含蓄、淡雅的风格基调侗锦图案变化多样,图案多为几何纹,中间夹杂着各色各样的彩花、蝴蝶、鸟兽等具体形象侗锦的菱形纹、十字纹以及侗族传统的吉祥纹样“太阳花”纹饰,均通过打散重构的方法进行图案的构成,侗锦图案结构紧密,色彩对比强烈,整体艺术效果显得绚丽夺目侗锦材料以木棉线为主,给人平实、温暖、朴素的感觉,具有古朴、雅拙、秀丽的原生态艺术风格。

2.侗族刺绣的艺术特征侗族刺绣的开始,首先是剪纸,即需要用纸剪出各种图案,将剪纸图案贴到布条上,再按照图案进行绣制布条颜色的选择只有绿色、红色和黄色三种颜色在刺绣颜色的选择、搭配上,也是以红色、绿色、蓝色为主,这三种颜色都是大自然的动植物颜色当中最亮眼、最夺目、最能刺激人感官的,这样的色彩搭配显得十分喜庆、漂亮,并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呈现出缤纷多彩的色彩搭配效果侗族刺绣严格遵循着对称的艺术法则,无论是颜色、样式还是在图形排列的结构、位置上均相互对称,显示出严谨、稳定、和谐的艺术特征3.侗族服饰的艺术特征侗族妇女善于织绣,侗锦、侗布、挑花、刺绣等手工艺在侗族服饰上的应用,使[来自Www.lw5u.Com]侗族服饰十分精美,极富特色侗族女性穿着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均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马尾绣片的图案以龙凤为主,龙凤之间间以水云纹、花草纹等纹样侗族女性下着短式百褶裙,脚登翘头花鞋,发髻上饰以环簪、银钗或佩戴盘龙舞凤的银冠,身上佩挂多层的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品侗族的马尾背扇堪称一流绣品,具有绣工精制、造型古老、色彩富丽,图案严谨的特点,充分展示出侗族女性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具有历史性,又具有现实性。

通道侗族织锦、侗族刺绣以及侗族服饰均属于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具有生产性,传承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的状态是使其能够与市场衔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产体系中,在现代生产体系中得到提炼升华和应用推广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重要属性特征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因其“活态性”而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只有保证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传承和创新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