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碧山吟社新咏 七律·碧山吟社新咏 作者:姑苏沧浪 二〇〇九年六月十五日 碧山吟社蕴群贤,幽韵陶情醇二泉 曾誉明清开盛世,更昌当代谱新篇 尊怀十老心生愿,远梦千秋赋醉仙 犹睹咏坛呈荟萃,竹炉煮茗结诗缘 注:尾联“竹炉煮茗结诗缘”句原用“竹炉茶会结诗缘”句 1.碧山吟社: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82年)北宋文学家秦少游后裔无锡士绅秦旭在成化年间,择地惠山寺龙泉精舍处,建造十老堂,筑“撚须、流馨、借山、濯缨”四只亭子,凿“涵碧池”,开“芙蓉径”,堆“古木坡”形成长杉落荫、修竹茂林的景色,同无锡的十位老人在此结社吟诗作词,初名“十字社”,后改名“碧山吟社”,是无锡历史上较早的一个诗社,也是后来无锡东林书院的先声 2.二泉:无锡锡惠公园内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位于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澜泉,相传它是唐朝大历未年(公元779年),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共两池,上池圆,水色澄碧,饮料都在这里汲取;下池方,虽一脉相通,但水质不如上池清澈唐朝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排列名泉20处,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
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适宜於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苏拭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辉惠山泉名不虚传,泉水无色透明,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甘美适口,系泉水之佼佼者 3.十老:“十字社”(碧山吟社)十位老人:秦旭,字景旸,号修敬,85岁;李庶,字舜明,号絅庵,86岁;陈履,字天泽,号逊庵,83岁;陆勉,字懋成,号竹石,82岁;高直,字惟清,号梅庵,79岁;黄禄,字公禄,号杏轩,73岁;杨理,字叔理,号听玉,72岁;陈公懋,字行之,号玉溪,69岁;施廉,字彦清,号北野,61岁;潘绪,字季方,号玉林,未及60岁 4.竹炉(煮茗):惠山泉北的竹炉山房,门前有一联云:“削竹编炉,原是山房旧物;烧松煮雪,久为钠子珍藏”房内壁间嵌着一幅《竹炉煮茶图》刻石,陈列有一具外方内圆、朴拙雅致的竹茶炉这一房、一图、一炉,折射出二泉文化的璀璨光华二泉更成了诗人墨客、达官贵人品茗游玩,题咏不绝的地方特别是明初听松庵的高僧性海,请湖州竹工做了个天圆地方,形成乾坤壶的竹炉,以二泉水煮茗待客。
著名画家王级於洪武甘八年(公元1395年)为竹炉作画,并有诗云:“寒斋夜不眠,瀹茗坐炉边;伙火煨山栗,敲冰汲涧泉,瓦铛翻白云,竹牖出青烟;一啜凤生腋,俄警骨已仙!”足见其倾倒之情著名画家文徵明,在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二月十九日清明节,与友人茶会於惠山,兴会所致挥毫作了《惠山茶会图》,设色纸本,再现了诗人、画家竹炉煮茗,茅亭小憩的情景,这一珍贵画卷,珍藏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男人树】 赞(散文编辑:江南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