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回鹘王子墓志看唐与回鹘的关系2013 年在西安市唐长安城明德门附近的一处唐代墓地里发现了一块特殊的唐代墓志,呈正方形,边长约40 厘米,由墓盖和墓志两部分组成,保存完整,文字清晰墓盖上书“故回鹘葛啜王子墓志”数字;志文右边是汉字,左边为鲁尼文字母刻写的古突厥文汉文部分标题为:“故回鹘葛啜王子守左领军卫将军墓志并序”撰者为 : “给事郎守秘书省著作郎赐绯鱼袋崔述撰” 经来自土耳其、芬兰、中国等国的8 位考古学家会聚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仔细辨识、研究后确认, 这块墓志是唐代回纥王子葛啜的墓志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块由汉文、 鲁尼文双语书写的唐代石刻墓志,也为世界上首次发现的用这两种文字书写的地下墓志, 填补了古突厥文字在东亚地区碑铭文献资料发现中的空白,对研究回纥与唐朝的关系、 回鹘王国在漠北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史书反映的回纥内讧与王室重大变更等史事都有印证和补正的作用墓志汉文正文如下 : 回鹘葛啜王子 , 则可汗之诸孙我国家讨平逆臣禄山之乱也, 王子父车毗尸特勤实统戎左右 , 有功焉故接待之优宠 , 锡之厚 , 殊于他国王子以去年五月来朝 ,秩班禁卫 , 宾籍鸿胪。
方宜享兹荣耀, 光于蕃部 , 奈何不淑 , 以贞元十一年五月廿日遘疾亡殂 , 享年二十以其年六月七日葬于长安县张杜原兄王子阿波啜与诸部之属 , 衔哀奉丧送终之饰 , 则有诏所司备仪焉 , 礼无其阙呜呼 ! 修短命也 , 死者生之终乃刻石志墓云: 蕃之王子兮 , 气雄雄 ; 生言始兮 , 死言终 ; 魂神异兮 , 丘墓同首先,墓志标题交代了墓主人身份,为回鹘王子,名葛啜句推断此“葛”应是其回鹘王室“药罗葛氏”的简称, “啜”往往被用在突厥与回鹘王子名或官号中,韩儒林先生曾就突厥或回纥官号中多出现此字的现象指出:“其职司虽不得详,但据突厥东五部有五 `嗫'推之,其地位当亦为一部之长 ”其次,墓主逝世前官衔为唐守左领军卫将军, 为唐代府兵制下各卫大将军中正三品的武官,官阶很高 ,地位显赫 ,而且以外宾的身份籍隶于唐朝中央政府负责外宾事务的鸿胪寺,所谓:“秩班禁卫 ,宾籍鸿胪”;再者 ,正文开头第二句“则可汗之诸孙” ,该句更加清楚地点明了其为回纥王室成员的身份,至于是哪个可汗的孙子, 没有明确交代 但后面这一句, 进一步点明了其在唐之所以受到如此恩宠、礼遇的一关键因素, 即其父在安史之乱中, 曾统戎回鹘军队助唐平叛, 为唐朝建立过丰功伟绩。
因碑文“父”字前二字缺损,按照后一字残留笔画与文意推断,应该是“王子”二字,即“王子父车毗尸特勤” , 其父为助唐平定安史之乱的回鹘王子车毗尸特勤 “特勤”为突厥语王子的意思 ,为可汗王子的专称从墓志可以看出这位墓主人是回鹘的一位王子,来到大唐王朝之后, 受到了唐王朝的优厚待遇, 死后葬于长安 但是唐朝为何对他如此优渥?唐朝与回鹘为何如此亲密?唐朝自安史之乱爆发以后,面对气焰嚣张的叛军,唐朝廷不得不向多年的外交盟友回纥求助至德二年(757 年)和宝应元年 (762 年)唐朝曾两次向回纥求援史书记载到两次随回纥大军前来的一回纥将军,第一次,史书记载 :“初,(回纥大军)次于曲沃,叶护使其将军车鼻施吐拨裴罗等旁南山而东,遇贼伏兵于谷中,尽殪之 ”第二次 ,史书记载 ,当回纥登里可汗率领的大军前来,唐代宗任命当时任元帅的雍王李适前去接应,可汗要求雍王于帐前跪拜施礼,但雍王及其随从认为回纥是受唐朝册封的藩国,执意不施大礼拜见回纥宰相及车鼻将军庭诘曰,, ”随后,回纥车鼻将军惩罚了雍王随从作罢,但回纥仍然尽力帮助唐朝平定了叛乱此车鼻将军应该是前一个车鼻施吐拨裴罗将军的省称葛啜王子的父亲车毗尸特勤应该是两次都参加了回纥帮助唐朝平定叛乱的战斗。
由此,葛喂王子的父亲车毗尸特勤应为当年以一王子的身份参加回纥军帮助唐平叛的重要将领正是因为葛啜王子的父亲车毗尸特勤曾参与或率领回纥军助唐平定了安史之乱,为大唐王朝立下了卓越功勋,所以, 唐朝对其来唐的子孙接待优渥, 皇帝对他们赏赐优厚,官高爵显,无比荣耀,其他外国王子大臣无以为比正如其墓志云:“王子父车毗尸特勤实统戎左右,有功焉故接待之优宠,锡之厚,殊于他国,, 方宜享兹荣耀,光于蕃部 ,, ”至年仅二十岁的葛啜王子病逝以后,唐朝德宗皇帝又颁诏以厚礼送葬 ,墓志称 :“送终之饰,则有诏所司备仪焉,礼无其阙正是因为唐朝与回纥的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彼此在内政外交上积极配合,所以,在安史之乱发生,唐王朝出现危亡的生死关头,回纥可汗早在叛乱发生后的第二年率先遣使唐朝, 请求出兵助国讨贼 最终唐王朝两次求援, 依靠回纥的铁骑,平定了叛乱 ,保存了社稷江山此后回纥在帮助唐朝抵御吐蕃的进攻,维护唐朝在西域、 中亚的羁縻统治方面均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在这中间, 唐王朝对回纥的礼遇和赏赐也是空前绝后,其中先后将包括七位公主嫁给回纥可汗,即宁国公主、小宁国公主、崇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仆固怀恩另一女光钦可敦等。
其中三位是皇帝的亲女, 可见唐朝对于与回绝关系的重视唐朝与回纥之间的这种友好关系也成了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最为持久的同盟关系和宗藩关系 ”这一段文字是李宗俊先生在《唐回鹘葛啜王子墓志反映的几个问题》 中对于唐与回鹘关系的论断,但在我看来, 此言有些夸大双方的友好关系唐朝和回鹘之间的亲密关系的确时间很长,回鹘灭突厥,符合唐朝的利益,回鹘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结成联盟, 比现代的战略伙伴关系还要紧密历史上所谓和亲,真正把皇女嫁出去的, 在唐朝有三位皇帝都把亲女儿嫁给回鹘可汗,如此彻底的和亲确实是极为罕见的不过,这种关系的本质是彼此需要,是地缘政治中的利益关系,而不是什么友谊和情感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唐朝与回鹘其实就是相互需要, 没有回鹘骑兵,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不可能如此顺利;而回鹘不帮助唐朝除掉安史, 草原东南部的不安定局面就会加大以至于冲击回鹘帝国的稳定在吐蕃、唐和回鹘三强鼎立的东部中亚角力中, 吐蕃后来居上、处处进取, 回鹘与唐处于守势, 所以唐与回鹘有联合的必要唐在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回鹘则内政不稳,还受到西北新崛起的黠戛斯的攻击,乱象已著,非常依赖与唐朝的马绢贸易。
回鹘与唐不得已绑在一起这种不稳定的关系, 双方都试图有所改变 唐德宗还是皇子时, 曾以唐军元帅身份会见前来帮助平定安史之乱的回鹘可汗,单可汗却认为他礼数不周, 要向可汗行礼, 德宗备受凌辱, 身边的官员有两个人还因杖击丧命这个经历使后来的德宗回鹘人怀恨在心, 即位后立即寻求改变国策, 试图拉拢吐蕃打击回鹘 这之前不久,回鹘也作了类似的尝试 可是战略格局决定了吐蕃与唐朝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而回鹘若与唐朝为敌则必然加剧草原各部本就存在的离心倾向,在中亚与吐蕃的冲突也无可调和正是在这样的大格局之下, 回鹘主动对唐 “以水洗血” ,不追究唐军的鲁莽挑衅;唐德宗也不计个人恩怨,全面修复与回鹘的关系,甚至嫁女到漠北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亲自动手欺辱德宗的人,就是葛啜王子的父亲唐与回鹘这种持久的亲密关系是由地缘政治的利益格局决定的,与双方统治者之间的个人联系无关 但是,长久的亲密往来会增加彼此的了解,特别是加深文化上的联系, 甚至可能双方的某些人员之间会建立起特殊的私人情谊但这与国家利益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基本上不可能影响到国策的确立与改变因此,当回鹘帝国后来被黠戛斯摧毁后, 南下逃入唐朝的回鹘残余部众并没有得到他们想象中的唐朝的善待。
此时唐朝的反应, 才显露出唐回关系的本质, 当回鹘对唐朝没有利益时,自然不会再顾全其民众来曾加自己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