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极端水文气象事件 及我局情预报业务服务,水利部水文局 周国良 2007年3月15日,2006极端水文气象事件,最主要的: 1、川渝夏季严重干旱——简要介绍 2、灾害性台风活动 此外,华北少雨持续,水库蓄水匮乏加剧,5月下旬至8月下旬川渝干旱示意,重旱范围40—45万平方公里,历时3个月以上,重庆盛夏高温监测,持续高于38度的高温日数达8—10天,,,重庆万州干旱的稻田,重庆梁平枯竭的河道,重旱区山地为主,抗灾能力差,大量农田绝收,部分人畜饮水严重困难,干旱的监视预报服务,我局对干旱的监视预报服务包括降水量和高温 监视分析利用已开发的业务系统产品 预报使用欧洲、日本和我国的降水和气温数值预报产品,准确率很高——2006年夏季,因是持续性系统,且使用通用的数值预报产品,并不真实反映我们的水平,中国数值降水预报产品,,下图:日本降水数值预报产品,欧洲中心500hPa高度场数值预报示意图,川渝夏季干旱的大气环流背景,副热带高压、青藏高压双重控制 冷空气势力弱,活动范围局限于北方 ——大的背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加(如海温、台风活动、干旱和洪涝),2006台风活动概况,共登陆7个——台风4个(含超强台风1个),强热带风暴、热带风暴和热带气旋各1个 全年生成(发现)24个,较常年偏少;其中7个在我国登陆(登陆风力在8级以上的6个,也较常年略偏少) 登陆台风降水总量3762亿立方米(7个),在已统计的2001年以来是最高的,(亿立方米),2006登陆台风路径,1、2、4、5号,6、8、9号,2006登陆台风降水估算,数据来源——“天眼”业务系统 处理软件——本部门专门开发的统一软件 处理说明——(1)统计数不包括台湾岛; (2)与非台风及非本台风降水均作了切割 (3)与2005年《水情年报》有差异 (4)台风降水增加了2号气旋,共7个 数据平均——经对比,初步认为比较可信,且已在 2006年总结分析业务中应用,2006各登陆台风降水空间分布,——影响基本局限于长江以南,2006年各登陆台风降水范围比较,2006台风暴雨的灾害范围,大致以过程降水量划分降水灾害等级: 100—200mm为轻度灾害范围——单个平均12.14万平方公里,累积范围84.98万 以200—300mm为重度灾害范围——单个平均3.473万平方公里,累积24.31万 300mm以上为严重灾害范围——单个平均0.962万平方公里,累积6.73万,2006台风暴雨灾害的地区分布,2006登陆台风特点,1.登陆起始时间早 :1号珍珠5月18日在广东登陆,比常年首个早40天(历史第3早) 2.影响时间长、范围广:4号碧利斯登陆后维持8级以上风力25h以上,导致降水总量极大: 3.登陆风速大:8号桑美登陆风速60m/s,为有记录以来之最大 4. 暴雨强度大:4号碧利斯登陆影响,实时来报中最大12h雨量达335mm(湖南资兴坪石),粗估重现期约500年 5.结束时间早,活动期前移:8号桑美于8月10日登陆后,再没有台风登陆,结束期较常年早近60天,为有记录以来最早,台风个例——8号超强台风桑美,1、风大雨不大:登陆风速60m/s,降水总量和局部降水量都不稀罕 2、强风维持时间短:登陆后很快减弱,6小时以内风速从60m/s减小至30m/s 3、影响范围有限:10—100mm范围不足平均数的一半,100mm以上各级笼罩范围更远低于平均数,8号超强台风登陆前夕卫星云图,温州雷达,长乐雷达,,8号台风登陆半小时前的雷达影像,云系直径200余km,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降水总量极大:1401亿立方米,在已统计的近6年中,位居第一。
按2003年以来资料计,比台风(12级以上)中值的339亿高3倍多——估计在历史上也名列前茅 影响范围广:降水影响十余省区,10mm以上降水范围166万平方公里,100mm以上约48万平方公里 维持时间长:维持8级风力以上时间25h以上,降水维持时间120h以上,对比分析,8号桑美是风灾最严重的,在近中心附近之风灾应为历史之最大;但影响范围相对小 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是降水最多的,降水量是近4年最大的,很可能也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但由于其移动性,未造成大范围严重洪灾,只在局部地区和部分小支流产生重大灾害影响,台风的致灾因素与实时监视问题,种类:主要是风灾、雨灾及其次生灾害 特点:雨灾及次生灾害影响范围大,历时长;风灾影响主要集中于台风中心附近的狭小范围,持续时间也短,台风致灾影响因素探讨,1、台风中心强度:近4年的分析,降水随强度明显增加从中值看,单个热带风暴降水总量133亿,强热带风暴249亿,台风以上339亿风灾更是如此,——近十余年个人台风监视预报经验体会,(续),2、台风个体范围:云系范围的大小,与降水范围大小、降水持续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因而影响降水总量的多少;大风半径范围的大小,与风灾范围对应,(续),3、台风移动速度:移动的快慢,是致灾的重要因素——移动越慢,降水在地区分布越集中,成灾的可能性就大增 2006年登陆台风大多数移动速度偏快,降水在空间上不集中,成灾不重,(续),4、台风移动路径:(1)移动路径靠近海域,主要雨区有大部或部分落在海面,陆上致灾的可能性就小;(2)移动路径的差异,可改变台风系统的强度(如山地磨擦),进而改变降水量的分布,从而影响成灾的差异,(续),5、台风含水量:不同台风,自身含水量差异较大,产生的降水强度也有大差异,进而影响成灾总体情况,(续),6、地形作用:地形可影响台风强度的改变,有时还可催生新的台风中心,地形还严重影响降水的分布——特大暴雨经常出现于山地的某些特定地点,这些都影响成灾情况,与前3年台风灾害状况比较,1、降水资源总量:2006年(3762)比2005年(2809)大34%;单个平均大53% 2、降水范围: 100—400mm 范围2006年比第2位的2005年大1倍以上,但400mm以上范围仅其1半 ——2006台风暴雨灾害重,但特重范围并不很大,因此不算异常严重,小 结,未来展望——台风活动历史趋势分析,生成(发现)个数:1949—2006年均27.5个 登陆(我国)个数:年均6.86个 趋势:(1)1975年以后比1974年以前年均生成少3.31个;登陆个数仅少0.18个,(续),*生成个数过去9年是历史最少的,其中8年偏少,还出现了倒数第1和2年并列倒数第3的。
年均仅23.1个,但登陆年均有6.44个,登陆与生成的比值是历史最高的 (2)台风极端事件似有显著增加趋势(?)——根据经验,2005年台风降水即算偏多明显,2006年更多,且近4年的前3位均在2006年度;登陆风速历史最大也在2006年 ——可能预示今后一个时期,防台任务将显著加重,2006夏季海洋与大气环流背景浅析,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出现0.5度以上正距平 西北太平洋副高持续偏高、偏西 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弱,影响范围局限于北方 2006年台风降水也基本没有冷空气的作用冷空气与台风之间互不影响,包括其活动范围 ——目前难真正说清其联系,大多只是统计和推测结论,2006台风暴雨洪水回顾,仅4号、5号和8号,在支流有重大水情,(水文)气象情预报服务简况,技术手段与分析方法——基于数值预报产品(多家) 预报内容:移动路径、强度、速度,降水情况 预报水平——96h、72h、48h、24h、12h路径和速度 评价:总的看,48h内有95%以上预报误差很小,但转折点误差大;72h以上有指导意义,但有时偏差很大,(续),台风强度——不同产品有较大差异,我国在结束时一般预报偏强(可能有意) 降水量——有较大准确率,但是: 1、暴雨中心局部预报显著偏小,且有中心偏移 2、在速度、路径和强度预报出现较大偏差时,降水量就出现大的偏差(48h内约占20%),(续),业务预报水平评价——总体上准确。
2006年基本没有异常路径的登陆台风,模式预报较好 真正的预报水平,主要表现在多家预报和不同数值预报产品出现重大分歧时我局在历年预报服务中,往往有大多被事后证明为正确的独到见解——既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也需要独到的服务手段,更需要强烈的责任心、服务意识和胆略,预报作用与效益评价,——为国家防办提前120—192h了解到可能的台风影响,及早做好防台准备,减轻了人员和财产损失(如船舶) ——综合考虑当前水情,统筹兼顾,有利做好洪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调度工作,水文气象情预报服务,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有较大的经济效益,???讨论与提问,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 谢!,联系:010-63202410 Email:gl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