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现实主义的发展总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其中心在法、英等国;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其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西欧各国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三四十年代的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描写封建贵族与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资产阶级内部矛盾为主,在表现出对现实强烈的批判性和揭露性的同时,也流露了对封建时代的依恋之情作者代表作主要特点备注★ 斯丹达尔(又译司汤达)(书P239—250)《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年,斯丹达尔陆续发表一系列文学评论后来收录其中)《红与黑》(1830)(长篇小说)这些文学评论提出了文学反映现实,为现代人服务的创作原则斯丹达尔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拉辛与莎士比亚》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红与黑》实践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它的发表,标志着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书P250—263)《人间喜剧》《高老头》(1834—1835)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人间喜剧》使现实主义从理论到创作都臻于完善,它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普罗斯佩尔·梅里美《高龙巴》(1840)《嘉尔曼》(1845)《嘉尔曼》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嘉尔曼。
她真诚坦率又放荡不羁,蔑视任何法律和道德的规范,表现出对个性自由的绝对追求小说以女主人公的“绝对自由”否定了资本主义文明,但“绝对自由”也毁灭了嘉尔曼自己梅里美是一位具有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诗歌、戏剧和历史小说,但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他喜欢写异国题材,塑造纯朴真诚而又剽悍粗犷的人物,表现反现代道德文明的主题他的小说在冷峻的叙述中蕴涵着激情从50年代起,法国现实主义强调科学精神,表现出客观冷峻的风格,早期现实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有所削弱作者代表作主要特点备注★居斯塔夫·福楼拜(书P263—271)《包法利夫人》(1856)福楼拜是法国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小仲马《茶花女》(1848,1852)阿尔封斯·都德《小东西》(1868)(长篇小说)《周一故事集》(1873)(短篇小说集)(《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收录其中)在《小东西》这部带着自传性的作品中,作者描写了孤独的少年爱赛特在冷酷自私的环境中饱受欺凌的不幸遭遇,在冷静的叙述中隐藏着含蓄的讽刺与批判,对人物的内心感受表现得十分细致《周一故事集》是以描写普法战争为主的短篇小说集《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这两个短篇小说强烈地反映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感,情节委婉曲折,富有暗示性,具有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期意味带着自然主义倾向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富于同情心,善于忠实地描写物质现象和人物的心灵世界,在他的作品中,真实与幻想、无情的揭露与诗情画意、严肃与幽默、讽刺与同情等因素往往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都德的短篇小说享有很高的声誉巴黎公社文学(19世纪中后期巴黎公社文学,是一种新颖的现实主义文学,又称无产阶级文学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公社成员在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所写成的关于公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史著作等,其中以诗歌数量与成就最多最大代表作家:欧仁·鲍狄埃、路易丝·米雪尔、于勒·瓦莱斯、让-巴蒂斯特·克莱芒欧仁·鲍狄埃的《国际歌》(1871)《国际歌》以饱满的无产阶级政治热情,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团结起来,依靠自己的力量,运用革命的手段,彻底推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彻底消灭剥削制度,为解放全人类,争取自由和解放而奋斗《国际歌》采用民歌的“复唱”形式,语言通俗明快,比喻恰当此外全诗音律整齐,音调激越昂扬,风格刚健豪放,如战鼓紧催,似号角震鸣,很好地表达了无产者的战斗激情巴黎公社文学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表现了无产者为理想而奋斗的革命激情。
为了当时斗争生活的需要,它往往采用通俗活泼的形式,以劳动群众自己的语言,表现现实的生活材料,显得纯朴生动,富有感染力,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也为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仁·鲍狄埃是巴黎公社文学的代表,他的《国际歌》是巴黎公社革命的艺术总结,它形象而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表现了无产阶级为解放全人类而团结战斗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路易丝·米雪尔是公社的著名诗人和社会活动家,有“红色圣女”之称,她写过许多充满革命激情的诗歌于勒·瓦莱斯是公社的重要领导成员之一他曾主编《人民呼声报》,写过许多政论、杂文和诗歌,还写过历史剧,而以小说为最有代表性他的《起义者》堪称是巴黎公社革命斗争的宝贵文献让-巴蒂斯特·克莱芒曾当选为巴黎公社委员,以写诗歌为主他提出了文学应当成为革命宣传的手段和反映人民要求的工具的理论主张路易丝·米雪尔的《红石竹花》《红石竹花》是为就义前的烈士而作的,作者用从自己的红披巾上撕下的布条做成红石竹花,送给战友,附送上这首诗,诗中以石竹花象征革命的理想与前景,也象征着革命者顽强的斗争意志,表现出清新明朗而又激越铿锵的风格于勒·瓦莱斯的自传体长篇三部曲《雅克·万特拉》(1879—1886)(《童年》、《中学毕业生》、《起义者》)《雅克·万特拉》小说描写主人公从1862年到1871年之间的斗争生活,真实地展现了巴黎公社革命斗争的全过程。
小说是作者一生经历的结晶,凝结了他的爱憎与激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让-巴蒂斯特·克莱芒的《歌集》(1885)、《人民诗歌》和《玛德莱娜广场的卖花女》,抒情诗《樱桃时节》《樱桃时节》是为纪念勇敢战斗的公社女护士而写的,后来也成了纪念公社的名作,在法国流传甚广英国(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特别浓英国现实主义于30年代产生,到四五十年代达到繁荣,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马克思所称赞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作者代表作主要特点备注★查尔斯·狄更斯(书P271—281)《双城记》(1859)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描写了19世纪上半期英国社会的广阔图景,是当时拥有广泛读者的著名小说家其成就仅次于莎士比亚威廉·梅克皮斯·萨克雷《名利场》(1848)《纽克姆一家》《名利场》以19世纪20年代为背景,主要描写两个生活态度截然不同的妇女的命运,一个是穷画匠的女儿蓓基·夏泼,另一个是有钱人家的小姐爱米丽亚小说着重描写的是不择手段的女冒险家蓓基·夏泼的形象她冷酷而自私,利用一切人往上爬,迎合上流社会的道德标准,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是一个十足的野心家。
小说通过这个人物写出了资本主义金钱社会是一个冷酷自私、趋炎附势、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名利场,写出了上层社会那些貌似风雅的绅士们伪善、卑劣的精神世界小说的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正好说明了在这个被金钱权势挤压下的名利场中正面人物的丧失,金钱才是真正的主人公小说夹叙夹议,风格幽默而哀婉是一位讽刺作家,他认为道德训诫是作家的重要职责他善于描写社会中、上等阶层人与人之间风雅而又虚伪的关系他的作品忠实于生活,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情绪状态,并以生动风趣的叙述、描写、对话及评论吸引读者,情节丰富而生动★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书P281—296)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简·爱》塑造了简·爱这个追求心灵自由和人格独立,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识妇女形象勃朗特姐妹的小说在当时英国文坛引人注目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呼啸山庄》描写18世纪末英国北部约克郡偏僻地区弃儿出身的希斯克利夫被恩肖家收养后的心酸生活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1848)《玛丽·巴顿》从侧面反映了英国的宪章运动,书中描写了经济萧条时期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冲突,作者同情工人的不幸,但又用基督教的方式解决劳资双方的冲突,在各自都悔悟了之后互相宽恕,互相谅解,重新合作。
盖斯凯尔夫人是和勃朗特姐妹同时代的女作家《玛丽·巴顿》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宪章派诗歌代表人物:厄内斯特·琼斯威廉·林顿杰拉尔德·梅西琼斯的《未来之歌》(1852)林顿的《人民集会》(1851)梅西的《红色共和党人抒情诗》(1850)这些作品都是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强烈的战斗性和鼓动性的著名诗篇宪章派诗歌是欧洲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也是一种新型的现实主义文学宪章派诗歌是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高涨时期出现的一种群众性的文艺现象工人们以诗歌和歌曲等形式,配合他们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工人的生活与情感,在形式上,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语言通俗宪章派诗歌不仅鼓舞了工人的斗志,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为后来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逐步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作者代表作主要特点备注★托马斯·哈代(书P296—306)《德伯家的苔丝》(1891)哈代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小说家和诗人,是世界文学中最重要的经典作家之一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宗法制的农村后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宿命论和悲观色彩较浓★柯南·道尔(书P306—311)《福尔摩斯探案集》被誉为“世界侦探小说之父”德国(德国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较晚的国家,德国早期现实主义文学以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和诸侯割据为主,同时也批判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的弊病。
普法战争结束后,德国实现了统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现实主义才得以走向繁荣作者代表作主要特点备注★亨利希·海涅(书P311—318)《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1844)海涅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文学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时期的重要诗人,他既是浪漫主义的“幻想之王”,又是结束德国浪漫主义、开创德国新诗派的“第一只夜莺”,因此在德国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从民主主义立场出发,辛辣地讽刺与批判德国腐朽的封建专制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丹东之死》以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党人和吉伦特党人之间的斗争为背景,写丹东反对雅各宾党人,用激进民主主义的专政方法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全剧充满了深沉的悲观情绪,对主人公丹东异常不安的精神状态表现得十分精致毕希纳也是德国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创作以戏剧为主,毕希纳被认为ishi20世纪表现主义戏剧的先驱格奥尔格·维尔特《刚十八岁》(1845—1846)《铸炮者》(1845)《我愿做一名警察总监》(1848)维尔特是德国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工人诗人他深受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影响他的诗歌饱含着对无产阶级的苦难和不幸的深切同情,传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并号召他们起来斗争,展望光明的未来。
他的诗有民歌风格,幽默、讽刺、夸张等手法交替使用,通俗易懂维尔特被恩格斯称为“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1879—1880)(长篇小说)《塞尔特维拉的人们》(1856)(短篇小说)《苏黎世中篇小说集》(1877)(中篇小说集)《绿衣亨利》描写主人公绿衣亨利在经历了种种曲折后返回故城,与人民相结合,受到了人们的尊重小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凯勒是瑞士的德语作家北欧各国现实主义文学(在西欧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形成于四五十年代)丹麦作者代表作主要特点备注汉斯·克利斯蒂·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