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0-16陕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凯和****啦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13.03KB
约7页
文档ID:230482338
10-16陕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_第1页
1/7

10-16 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10-16 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 . 12010 年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 12011 年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 22012 年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 32013 年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 32014 年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 52015 年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 52016 年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 72010 年陕师大 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2、 5 分,共 20 分)1、教学评价2、创新教育3、校本课程4、成就动机5、稷下学宫6、定势7、实科中学8、泛智论二、填空题(每空1 分,共 10 分)1、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他是教育学派的代表2、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服务,必须同()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学田制度首创于我国()代4、宋朝历史上曾先后出现了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第一次兴学运动是()支持发起,史称(“”)5、()是18 世纪末时英国教育学家贝尔和兰卡斯特提出的一种旨在解决师资问题的教学制度6、学习动机由()和()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三、简答题(每小题各7、5 分,共 45 分)1、建立学制的依据有哪些?2、简述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3、简述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及对当时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作用4、请简要说明德育过程的基本特点5、比较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异同6、简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的建议四、论述题(每小题15 分,共 75 分)1、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述评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启示3、试从教育发展的历史角度论述美国近现代教育发展的原因4、试述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并分析它对教学实践的启发5、试分析论证教学、教育及德育的关系2011年陕师大 333 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 30 分)1、教育(狭义)2、课程3、“导生制”4、公学5、有意义学习6、学习策略二、填空题(每空2 分,共 30 分)1、教育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_一_和 _2、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诗、书、礼、_、易、春秋3、宋朝胡瑗在主持湖州州学时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制度是_4、欧洲封建社会中的骑士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吟诗、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5、_一被评为“美国公立学校之父”6、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三种教育方法:_、_和。

7、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_、_、_、_8、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_9、_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并在此书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 60 分)1、学生智力活动形成包括哪几个阶段?2、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概念教学?3、朱熹的道德教育方法有哪些?4、1958 年美国颁布实施的“国防教育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遗传在人的发展中具有什么作用?6、教学评价的原则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15 分,共 30 分)1、谈谈你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认识?2、联系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012 年陕师大 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最近发展区2、学制3、研究性学习4、教育的生活目的5、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二、填空1、赫尔巴特的三个教学方法2、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三个重要概念3、我国的最成熟的学制三、简答题1、班主任的素质要求2、课程设计的依据3、我国的教育方针四、论述题1、论述启发性原则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2、你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2013 年陕师大 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与( )A、能动性B、主体性C、可迁移性D、情景性2、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 )A、意义学习B、策略学习C、概念学习D、技能学习3、在西方古代教育史上,提出教育目的在于实现个人的“灵魂转向”,主张“寓学习于游戏”,“学习即回忆”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4、我国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5、颜元主持的漳南书院性质上属于( )A、理学书院B、实学书院C、制艺书院D、考据书院6、在西方近代教育中,依据教育心理学化的理念,提出初等学校教育应该从最简单要素开始,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教育家是( )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裴斯泰洛奇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主要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式原则B、科学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巩固性原则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 )A、服务性B、目的性C、生成性D、社会性9、我国最早的教学理论著作是( )A、大学B、论演说家的教育C、论语D、学记10、我国中小学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教授法B、演示法C、参观法D、练习法二、名词解释。

5*5)1、学习2、苏湖教法3、自然主义教育(卢梭)4、教学5、教育目的三、判断题( 2*10 )1、前科学概念就是错误概念2、人的创造力与知识储备水平成正比3、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的指导思想是“尚自然,展个性”4、我国最早的蒙学教材是三字经5、多媒体教学是直观教具的一种形式6、“教育预备说”、“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等著名论断是赫尔巴特提出来的7、教学是学校的首要工作8、我的教育信条最集中、最系统地表述了杜威的教育理论9、教育主要通过培育出来的人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10、德育的功能就是育德四、简答题( 5*4 )1、知识整合与深化的方法与策略有哪些?2、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3、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心理学化思想4、如何理解教学过程?5、简述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五、论述题( 15*3 )1、结合杜威对教育本质的“三大主张”谈谈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2、什么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结合自己(拟)任教学科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结合班级管理实际谈谈班集体的发展阶段及其培养方法六、材料题( 15*1 )材料一: 人才效能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2、0%,比 2008 年增长 1、 个百分点; 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 6% (据 2008 年不完全统计, 1978-2008年的平均值为18、9%)。

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人民日报(2012 年 05 月 15 日 4 版)材料二: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 优先大战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序言问题:结合上述材料谈现代教育具有哪些经济功能,并据此分析我国当前教育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经济功能2014 年陕师大 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学制2、教育先行3、教育的劳动起源论4、发现学习二、填空题: 10 个1、大教学论的作者- 2、我国近代第一个颁布并实施的学制-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定为学习过程的是- 4、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5、夸美纽斯的教育原则- 6、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按学生年龄来进行教学的是- 7、学校开展科研活动的步骤- 三、简答题1、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措施2、我国中小学现行的教学模式3、如何高效使用讲授法4、教师职业的特点5、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四、论述题1、评述我国的教育课程改革2、教育如何实现其社会发展功能2015 年陕师大 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 (总共是 5 个)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2、成就动机3、稷下学宫4、教学5、学习二、单选 (总共是 10 个 )1,提出灵魂转向,学习即回忆的哲学家是( )A 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 昆体良2,奥苏贝尔提出的和机械学习相对应的学习是( )A 智慧学习B意义学习C上位学习D 下位学习3.奥苏贝尔所提出的学习有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 意义学习B智慧学习C机械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4,我国第一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论语B学记C大学D中庸5,提出教育心理学化思想,并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观念付诸实践,并据此提出来要素教育,推动了初等学校教学法的程序化改革的教育家是( )A 赫尔巴特B杜威C 福楼培尔D 裴斯泰洛奇6,国子学产生于下列哪个朝代( )A 西晋B东晋C南朝D 北朝7,我国首次提出义务教育的学制是( )A 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 壬寅学制8,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家是( )A 杜威B维果茨基C卢梭D 赫尔巴特三、简答 (总共 6 个)1、简述孔子给我国教育的影响2、简述董仲舒三大文教政策3、请简述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异同4、学制确立的依据5、简述赫尔巴特对教育心理学的思想6、简述陈述性知识学习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区别四、论述题 (总共 2 个)1、试论述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分歧。

2、试述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异同3、根据 1922 年学制的观点和标准谈谈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2016 年陕师大 333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学制2、教育3、最近发展区4、三舍法5、学习动机二、简答1.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2.德育的途径3.如何促进知识的迁移4.简述美国的国防教育法三、论述1.张之洞中体西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2.创造性培养3.杜威和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理论的比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4.新基础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5.启发性教学原则?结合自己的经验如何在课堂中贯彻这一原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