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案例作者: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9年第23期智慧校园文/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摘 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 导意见》《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教育信息化文件出台以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高度重视这一发展契机,致力于做好顶层设计,引领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迈入快车道文章主 要从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优质数字资源开发、数字教学平台搭建、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等方 面,介绍学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思路与做法关键词:智慧校园 教育信息化 教学资源 信息素养一、实施背景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1],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及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十三五” 发展规划,学院以安全、高速的校园网络硬件建设为基础,以先进、高效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为核心,以丰富、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强化应用、服务 教学,全面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全体教师信息技术素 养,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现代化管理水平。
目前,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初见成效,在2018 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满意度调查中,学院“教育总体满意度”指数位居全国高职院校第19位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是全国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优 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二、建设目标潍坊工程职业学院的目标是拓展智慧服务网上综合服务大厅,重点建设智慧校园移动门户, 建立跨平台业务流程引擎,建成集办公、教学、科研、图书、财务、学工、后勤管理于一体的 网上综合服务大厅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1个国家 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慕 课(MOOC)、小规模限制性课程(SPOC)、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形成“互联网+”教 育教学新形态构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与评价体系,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核 内容50岁以下的教师信息素养考核通过率达到100%,信息化教学能力达到优秀的教师占30% 以上,教师执教能力显著提升三、建设内容与措施(一)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1. 建设云计算智慧校园数据中心在“满足现在、适应未来”的总体建设原则上,建设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 和图形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智能化、模块化数据中心机房,为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 保障。
优化升级现有网络布局,主干链路带宽实现双万兆以IPv4/IPv6双栈作为技术基础, 校园网全网部署IPv6数据中心计算能力提升至400核,内存容量提升至6T,存储容量提升至500T,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高速稳定可靠的硬件架构、软件平台和技术支持搭建学院云计算 平台,将智慧校园所有系统模块作为云服务应用搭建在云计算平台之上[2],通过云服务模式, 为教学、管理、科研等业务系统提供统一云平台服务2. 优化全域覆盖高性能校园无线网络以802.11ac Wave2协议为核心升级改造校园无线网络,新增3000多个接入信息点,实现 校园各区域无线网络的全面、优质覆盖,为广大师生提供时时处处的校园无线网络服务对互 联网出口带宽升级扩容,出口总带宽达4G,提高校园网用户访问速度和质量建成覆盖全部校 区的高速无线网络,实现移动应用、网络应用和数字教学资源的随时接入,以及校园各种信息 和数字资源的统一化、标准化和集成化管理,有效改善校园管理的精细化决策,为智慧校园数 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打下良好基础(见图1)3. 完善立体化部署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根据《网络安全法》和网络信息安全等级要求[3],学院建立并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防 护体系。
加强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方案演练,提升信息安全综合处置能力;增加IPS入侵防御检 测系统、杀毒软件、日志审计系统、漏洞扫描设备、上网行为与流控、安全认证、堡垒机、数 据自动备份系统和虚拟化管理等软硬件设备;加强身份认证、密码口令的精细化操作,强化积 极防御、主动防护,防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建设学院网站群,整合优化信息资源, 对学院门户网站和所有二级网站采用统一标准和技术架构,统一部署,提高管理效率、资源利 用率和安全管理水平;建设网络统一运维监控平台,实时对网络和服务器进行监控、分析、故 障排除和调度管理,实现运维智能化、管理精细化(见图2)4.拓展智慧服务网上综合服务大厅以学院各种应用为基础,进行系统整合、二次开发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学院业务的“碎 片化”服务重构重点建设智慧校园移动门户,与现有的办公自动性(0A)系统、教务管理系 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进行对接,实现相关业 务的移动化办理通过建立跨平台业务流程引擎,学院致力于打破线下业务流程模式和部门界 限,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优化设计业务流程,建成集办公、教学、科研、图书、财务、学工和 后勤管理于一体的网上综合服务大厅,让“数据多走路、师生少跑腿”(见图3)。
二)开发优质数字资源,促进学习方式转变1. 校企合作,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动态更新”的原则,提升现代职教数字教学资源质量,为专 业核心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现网络化教学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利用慕课创新通识教育,开 发学院通识教育课程资源库,立项100门通识教育特色课程,实现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与模拟实 训、专业群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按照“颗粒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组织建构逻辑,推进精品课程资源共建 共享与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密切合作,成立学院、行业、企 业组成的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组织,组建由行业专家、企业工程师和专任教师组成的课程资 源开发团队学院在已经建成《液压与气动技术》《建筑工程测量》《食品营养与卫生》等71 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计划两年内建成5门国家级精品 开放课程、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省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满足教学2. 应用虚拟仿真技术,破解实践教学难题围绕“中国制造2025”专业需求,与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合作,完善学院虚拟仿真平台建设,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解决“看不见、进不去、动不了、 难再现”的实践教学难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计划 在两年内开发20套虚拟仿真系统软件,新增5个装饰虚拟现实(VR)空间展示体验实训、幼儿 园虚拟仿真实训等虚拟仿真实训室,申报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实训中心资质,面向社会提供服务三)搭建数字教学平台,培育课堂教学新形态1•构建“ MOOC+SPOC+翻转课堂”的应用教学平台与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树教育等企业合作,利用其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立学习管理系统,开展线上教学资源发布、答疑讨论、测试作业、过程性评价等活动, 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通过重构或重组MOOC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建设本土化的 SPOC课程教学环境,提高优质MOOC资源的利用率,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以信 息化推动全院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 全面互动2. 加强工学云顶岗实习教学系统建设与掌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合作,搭建满足学院、企业、学生三方需求的“蘑菇丁” 工学云顶岗实习教学系统,为多方参与的教学、管理、指导、评价实习过程提供支持平台在 教学方面,实现学习、、问题讨论等功能;在管理方面,实现远程考勤、实习统 计、工作总结等功能;在指导学生方面,实现心理咨询、法律咨询等功能。
创新顶岗实习教学 模式,实现对校外顶岗实习学生的远程教学和精细化管理3. 为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研究提供支持联合南京第五十五所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信息化专家团队,开展信息化教学设计、虚 拟仿真应用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完成“基于VR仿真技术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 式改革研究”“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电子信息专业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等省级教学改革 项目以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等院级教学改 革项目,形成一系列具有推广价值的理论、方法和案例4. 运用大数据技术,为教学诊改和质量监控提供支持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专业主体库、课程主体库等系统数据,从学院、专业、课程、教师、 学生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挖掘,探究教学活动运行各环节的内在规律,支撑教学运行质量管理与 分析,指导教学活动与决策,及时掌握教学信息,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基于教务管理系统、一卡通系统、教学资源管理系统等,建设教学质量与学情预警平台从教学资源利用、课堂教学实时评价、学生到课率等多维度,勾勒出教师教学的行为轨迹模型,设定报警阈值;建立学情预警系统,根据学生的行为轨迹,建立不同种类的预警分析模型,设 定报警阈值,一旦出现偏离,及时将预警信息发给学生、教师、教务处、团委学生处,提高管 理效能。
四)组织开展全员培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1. 构建教师信息化能力培训与评价体系根据《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成立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制定《教师信息 化教学能力考核标准》,成立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评机构,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评聘考 核内容将教师信息化教学、社会服务和培训结果与教师评聘、年度考核相结合,促进教师信 息化教学能力提升2.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信息化能力培训定期邀请信息化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青年教师传授经验,营造良好的传、帮、带氛围每 年利用寒暑假组织两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根据教师应用能力情况及教学环境设计 不同的培训课程和模块积极派出教师参加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会、研讨会、成果展示会和培 训班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师校内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在岗位工作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 主动性开展管理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增强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提升规划能力、执行 能力和评价能力[4]加强学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训练,提高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 养3. 激励教师参加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竞赛,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 五十五研究所、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后意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合作,在建 筑工程系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信息化研究中心,为教师搭建教育技术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 业化发展。
不断完善信息化教学大赛制度,积极转化大赛成果并广泛共享例如,在2015年度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院教师代表山东省参赛,以优异成绩获得信息化教学设计 比赛一等奖;在教育部主办的 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中,我院 教师凭借超强的实力和出色的表现斩获高职组物联网实训教学比赛一等奖;在2018年第四届全 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院教师获得工科组一等奖,填补了该项赛事举办以来山东省一 等奖的空白,也是本届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唯一一位职业院校教师四、预期效益(一)建成智慧校园,有力支撑教学改革建成数据共享、服务融合的智慧校园,智能化教学环境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实 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建成一批优质职业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 力,推动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对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明显增强二)建成一流数据中心,推动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根据学院数据标准规范,完成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需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