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斯金纳与施特劳斯思想史研究之比较

wd****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9.62KB
约8页
文档ID:308285794
斯金纳与施特劳斯思想史研究之比较_第1页
1/8

斯金纳与施特劳斯思想史研究之比较 斯金纳与施特劳斯思想史研究之比较 【作 者】王芳 【作者简介】王芳,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系博士生上海 200234) 【内容提要】昆廷·斯金纳与列奥·施特劳斯代表当今西方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两大派别,因而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两者的基本立场、理论方法和文本解读进行粗浅比较,分析两者研究思路的差异斯金纳认为思想史是对变化着的问题的变化着的解答,采用历史的研究方法,关注语境,注重分析文本中语言和修辞的运用;施特劳斯则认为思想史是对永恒问题的不断贡献,采用哲学的方法,关注经典文本,主张对文本进行字里行间的细读 【摘 要 题】政治思潮 【关 键 词】斯金纳/施特劳斯/思想史在西方学术界,思想史特别是政治思想史的研究领域中,逐渐形成两大学派,一是以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另一是以列奥·施特劳斯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就目前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而言,斯金纳及其学派占据主导地位,其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被芬兰学者凯瑞·帕罗内称为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式革命”①而施特劳斯及其学派则完全处于主流学界之外,对当代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历来甚小但自80年代后期以来,施特劳斯学派的政治哲学突然被美国主流媒体说成是华盛顿的官方政治哲学,特别是成了美国共和党高层的政治理念,施特劳斯也被称为是“当今美国政治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②。

随着施特劳斯学派对美国政界的影响不断扩大,其思想史研究也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拟从基本立场、理论方法和文本解读三个方面对斯金纳与施特劳斯的思想史研究进行比较,以期加深对两大学派政治思想的认识基本立场之比较在政治思想史研究方面,斯金纳与施特劳斯的基本立场存在根本性的分歧施特劳斯认为思想史上不仅存在着永恒问题,而且存在着对这些问题作出了解答的永恒真理;相反,斯金纳却认为思想史中并不存在永恒不变的问题和真理,存在着的只是不断变化的问题和答案施特劳斯时常将自己的研究对象称之为“政治哲学”,他认为政治哲学不是一门历史学科,历史知识不可能成为政治哲学的组成部分③在施特劳斯看来,一种政治哲学不能仅仅因为与其相关的历史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成为过去而过时,因为每一种政治环境中都含有一切政治环境的本质要素④政治哲学追问的是政治事务中永恒不变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普遍存在,贯穿历史始终,关于这些普遍问题的某种解答或者明确理论也被认为普遍有效,可以适用于一切时代对此施特劳斯自己有过明确的陈述:“历史远没有证明历史主义的推论的合法性,毋宁说它倒是证明了,一切的人类思想,而且当然地,一切的哲学思想所关切的都是相同的根本主题或者说是相同的根本问题,因此,在人类知识就其事实与原则两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中,都潜藏着某种不变的结构。

……倘若在一切的历史变迁中,那些根本的问题保持不变,那么人类思想就有可能超越其历史局限或把握到某种超历史的东西”⑤简言之,人类处境的相似性和根本问题的持久性,使得思想可能超越历史局限而达到某种绝对知识施特劳斯在学术生涯的后期日益转向古典政治哲学,原因在于他认为古典政治哲学对于根本问题的基本观念比现代政治哲学更为优越施特劳斯认为:“政治哲学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与政治生活是同步的,而政治哲学则产生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的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即古希腊的政治生活雅典人苏格拉底是政治哲学的创始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著作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政治哲学著作由苏格拉底所创立的政治哲学称为古典政治哲学现代政治哲学于十六、十七世纪产生以前,古典政治哲学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现代政治哲学是同苏格拉底所奠定的原则实行自觉决裂的结果⑥在施特劳斯看来,西方从马基雅维里开始与古典政治哲学的传统发生断裂,马基雅维里是现代政治哲学的创始人古典政治哲学使政治从属于道德,从属于理性美德,但现代政治哲学则将美德从属于政治,仅仅作为在政治上有用的美德施特劳斯之所以特别强调马基雅维里是现代性之父,是因为在他看来,马基雅维里特别可以让人看清西方现代性的根源。

施特劳斯认为,由马基雅维里开端的西方现代性是对西方古典的反叛,颠倒了西方传统的道德基础西方现代性使所谓的“历史观念”兴起,人类开始用“进步与否”作为判断好坏的标准,用“进步与倒退”的区别取代了“好与坏”的区别西方现代性及其“历史观念”的发展最终导致彻底的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即根本否定世界上存在任何好坏、对错、善恶、是非、正义与否的标准同时,这种“历史观念”使人们感到人间再无任何永恒,一切都转眼即逝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对古典政治哲学的挑战,使西方世界丧失了原有的目标和宗旨,放弃了对人类目标的理性思考,导致了道德、思想境界的堕落按照施特劳斯的观点,我们不仅必须了解,而且必须借鉴历史上的政治哲学过去的政治哲学并不因历史情况的变化而完全丧失其意义,它们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存在,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政治哲学家们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中获得启发和教益斯金纳对于施特劳斯所持有的这种政治哲学的立场采取批判的态度,他认为政治哲学与其所处的历史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它如果超出与其具有本质关联的历史环境,就会失去其有效性在斯金纳看来,一切政治哲学都具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一切政治问题以及有关这些问题的一切回答也都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

换言之,政治思想中的任何命题本身就是历史的,只有在某一特殊的历史情景下才能有效斯金纳的这一基本立场来自于柯林武德,后者的问答逻辑对斯金纳产生了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柯林武德认为,在哲学中没有所谓的恒久问题,只有具体问题的具体答案按照这个观点,任何思想命题都是针对某个特定问题作出的特定回答正如柯林武德在《自传》中所说:“我很快认识到,政治学说史记载的并不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着的问题,随着问题的变化,对问题的解答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⑦斯金纳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秉承此种立场,认为思想史上根本不存在永恒的问题,存在的只是对于特殊问题的特殊答案一切人类思想都会受到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任何思想都不能超越其历史的局限性,人类思想中没有任何真正永恒和持久的因素,也没有任何脱离历史的无时间限制的恒久真理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政治学论文网) TAG标签: 施特劳斯 思想家 思想史 历史 研究 比较 思想 文本 政治按照斯金纳的观点,在人类思想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不存在经久不变的核心问题和基本观念,而仅仅存在着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人使用不同语言的历史政治思想史中的每个术语或概念都有自己的时代内涵,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思想家会出于不同的目的以自己的方式对它们作出不同的表述和解释。

因此,貌似相同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思想家那里,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意义斯金纳指出,对于思想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些概念,不同的思想家在不同的时代使用不同的语言对其重新定义,会导致某些含义被废弃直至最终消失,而某些含义被保持并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在斯金纳看来,概念有自己的历史,用来表达概念的语言包含着历史斯金纳认为不同时代不同人所面临的问题有所不同,我们不是要在哲学史上去找寻直接可以借鉴的“教训”,而是更应该学会独力思考⑧不仅如此,在思想史中事实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概念,有的只是与不同社会相伴随的各种各样的概念⑨,我们要仔细分辨其细微的不同,力图把握概念特定的时代内涵理论方法之比较就思想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而言,施特劳斯重点关注经典文本,并采用哲学方法对其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力图从中推导出那些永恒不变的传统价值和基本观念;而斯金纳却把注意力从只关注文本转移到语境,采用历史的研究方法,主张在历史的语境中考察思想家的思想,挖掘概念的含义在思想史研究中,施特劳斯习惯于把目光聚焦于著名思想家和他们的作品之上,把经典文本视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在他看来,那些涉及政治、道德、宗教以及其他思想类型的经典文本,包含着思想家对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永恒问题的回答,从中可以总结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永恒不变的基本观念。

思想史家的任务就是研究和阐释经典文本,将注意力集中于每个思想家对待那些永恒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施特劳斯将是否能够为那些经典文本中所谓的永恒问题提供答案作为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他的思想史研究中潜藏着一种理论逻辑:既然政治思想乃是对永恒的政治问题的思考,而思考的结果有可能(或者在过往的思想史上已经)在某些方面获得了永恒的智慧,此种思考就应该有一种纯正的标准,乃是从事思考者都应该达到的⑩在施特劳斯看来,传统思想中的某些普遍原则和基本观念是人类思想最根本的因素,是评判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准则据此,他批评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忽视了人的自然权利和善的价值立场等,“毫不犹豫地认定……马基雅维里的学说是不道德的和非宗教的”(11)施特劳斯眼中的马基雅维里偏离了永恒问题,破坏了永恒真理,是古典传统的颠覆者1963年施特劳斯和他的学生克罗波西主编的《政治哲学史》出版,此书对自古希腊至20世纪西方政治哲学史上主要政治哲学家的思想作了独到而出色的介绍,标志着所谓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学派的初步成型(12)该书偏重思想家著作文本本身的解读和阐释,主要是对政治哲学名著的介绍,着重于阐发政治哲学家对政治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该书具有明显的哲学特征,因为它的范围不限于严格的政治理论,而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探讨了人类生活的基本问题(13)。

在政治思想史研究中,施特劳斯及其学派一贯遵循传统的哲学方法在他看来,思想家只从一种抽象层面来论述他们的思想,纯粹是思想观念的理论家他将每个思想家的思想当作思想史研究的单位,而思想史家的职责就是把每个思想家的思想抽象化和系统化,并且从中推理出他们对某些基本观念的看法和态度对于这种研究政治思想史的方法,波考克作出了概括:思想家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个体,被从他们所属的具体社会中分离出来,好像他们身处一切时代,在对一切时代的人发议论;他们的作品也被置于其特殊历史环境之外,并被当作思想家个人意识状态的记录,而不是某种社会活动或历史事件的体现;以哲学的方法去分析政治作品,把它们放在一种作者与他的任何同时代人都可能未曾达到的抽象层次去研究,强加给它们一种它们实际上并未获得的逻辑连贯性(14)在研究政治思想史的理论方法上,斯金纳持有与施特劳斯迥异的观点斯金纳明确表示:“我对传统的’拘泥书本’的方法感到不满意的一点是:虽然这种方法的倡导者往往自称是撰写政治理论史的,他们却很少为我们提供真正的历史”(15)在斯金纳看来,思想史研究的哲学方法只突出了思想观念的普遍性和连续性,而抹杀了思想演进中的断裂性和历史性。

斯金纳倡导历史的研究方法,主张在历史的语境中考察思想的变化他对于这种历史语境主义作出分析:“如果我们希望以一种真正的历史意识来写观念史,那么首要任务之一是把研究的文本放在知识背景中,以便我们理解作者在写作文本时正在做什么我的意图当然不是完全进入已故思想家的思想过程,而是运用历史研究最为通常的技术去抓住他们的概念,追溯他们的差异,恢复他们的观念并且尽可能地以思想家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他们”(16)1978年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斯金纳的学术专著《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这是运用历史语境主义研究思想史的代表作,是思想史研究中的一场革命此书“尽量不去专门研究主要的理论家,而是集中探讨产生他们作品的比较一般的社会和知识源泉……试图写一部以意识形态史而不是以经典著作为中心的历史”(17)斯金纳特别强调必须从产生经典文本的社会和知识背景下研究思想家的思想,他认为政治思想史不仅仅是研究公认的经典文本,还应在更宽广的范围探究每个社会不断变化的政治话语只有将思想家的著作置于历史背景下和语境中,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主旨,从而更好地理解其思想在斯金纳看来,思想史研究的价值不可能是找寻对于永恒问题的探索中所可能包含着的永恒真理,思想史家不应当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经典文本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