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55KB
约4页
文档ID:433477360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_第1页
1/4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是一大类不 含皮质激素而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具有解热、消炎、止痛等功效, 能缓解疾病症状,对疾病的进程乃至预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的需求 量十分巨大,而且现有NSAIDs药物副作用明显,不良反应多,所以NSAIDs 研究现状 药效学 药动学 给药方案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等多个方面也越来越受 到临床医师、药师、患者、社会的关注1. NSAIDs药物研究现状NSAIDs 的分类及代表药物自1899年阿司匹林问世以来,已有100余种NSAIDs用于临床,成为治疗R A、O A以及各种轻到中度疼痛的一线用药, 其中不少已成为非处方药1.1 NSAIDs 分类1.1.1 照其化学结构分为八大类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2)丙酸类(布洛芬); (3)苯乙酸类(双氯芬酸);(4)吲哚乙酸类(吲哚美辛);(5)吡咯乙酸类(托美 丁);(6)吡唑酮类(保泰松);(7)昔康类(吡罗昔康);(8)昔布类(塞来昔布、 罗非昔布等)此外,还有一些药物未能归入这八类,如尼美舒利、萘丁美酮等。

按照其半衰期长短可分为长效药物(吡罗昔康、萘丁美酮等)和短效药物(布洛 芬、双氯芬酸钠等)1.1.2目前更为临床医师推崇的是根据NSAIDs对COX的选择性不同进行分类 可将COX抑制剂分为三类:(1)COX-1选择性抑制剂:代表药物是小剂量阿 司匹林;(2) COX 非特异性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大剂量阿司匹林、布洛芬、 萘普生、吲哚美辛,以及吡罗昔康(Piroxicam)、伊索昔康(Isoxicam)、美 洛昔康(Meloxicam)、替洛昔康(Tenoxicam )、异丁昔康 dbupoxicam )、 安吡昔康(Ampiroxicam)、屈昔康(Droxicam)、舒多昔康(Sudoxicam)等;(3) C O X - 2选择性抑制剂:代表药物包括塞来昔布(Celecoxib,Celebrex, 西乐葆)、罗非昔布(Rofecoxb,Vioxx,万络)、伐地昔布(Valdecoxib,Bextra 帕瑞昔布(Parecoxib,Dynastat )以及鲁米昔布(Lumiracoxib,Prexige) 1.2 剂型1.2.1 口服剂型 一般存在较大不良反应 经研究证实,NSAIDs可引起胃肠道、 肾脏损伤等不良反应,特别在中老年人较为突出,因此亦应慎用。

1.2.2 注射剂 注射要用注射针穿刺皮肤,将药液注入体内,由于吸收过程短或 根本没有吸收过程,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反应的严重程度往往比口服药物或其他 剂型要大,经研究证实,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数量也要比口服要多1.2.3乳胶剂(外用剂型) 可直接作用于患处,在局部靶组织发挥疗效,安全方 便、刺激小且可持续发挥药效48h如:吡罗昔康透皮控释贴片1.2.4前体药 无活性的NSAIDs前体,对胃肠粘膜的生理性PGs的合成影响较 小,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萘丁美酮即是一种无活性的前体药,据报道该药的 不良反应较双氯芬酸、吡罗昔康等明显减少1.2.5复方制剂 根据NSAIDs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将防治NSAIDs不良反应 的药物与其制成复方制剂,可减少该药的不良反应,如奥湿克(arthrotec)每片含 双氯芬酸50 mg和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200弘g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 效与单用双氯芬酸相同,但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后者明显降低2. NSAIDs 的药效学研究现状2.1 NSAIDs作用机制2.1.1环氧化酶及其同工酶NSAIDs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 s) 环氧化酶,阻止花生四烯酸转化为PGs而发挥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

现已知 环氧化酶有两种异构体 即:环氧化酶-1(C0X-1)和环氧化酶-2(COX-2) °C0X-1 为要素性蛋白,它是维持人体生理需要的要素酶,该酶促进生理需要的PGs合 成, 具有调节外周血管阻力,维持肾血流量,保护胃粘膜及调节血小板聚集等 功能COX-2为诱导性蛋白,其最显著的特性是无异常刺激极少在细胞中出现, 但当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血管平滑肌或内皮细胞等细胞接触了内 毒素、脂多糖、 TN F、 IL-1 等致炎因子或细胞因子后,这些细胞经诱导可产生 大量的COX-2,进而促进组织大量合成致炎性PGs,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目 前多数学者认为对COX-1和COX -2作用的不同是NSAIDs药理作用和不良反 应的主要原因对COX-1的抑制作用越强,导致消化道、肾等不良反应就越大; 而对 COX-2 的抑制作用越强,其抗炎、镇痛 效果就越显著常用 IC50 来表示 抑制酶活性所需的药物浓度,即抑制50%酶活性所需 的药物浓度人们常将 NSAIDs对COX-1和COX-2的选择性抑制作用强弱用IC 50 C0X-2/C0X-1的 比值来表示,该比值越大,说明其对 COX-1 的选择性抑制作用越强 ,该药的不 良反应亦越大,反之亦然。

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吡罗昔康等对 COX-1 的抑制 作 用较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而布洛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 康、尼美舒利、Celecoxib等对COX-2有选择性抑制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发生 2.1.2对脂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众所周知,花生四烯酸经两种酶代谢,一为C OX, 另一为脂氧化酶(lipoxygenase, LOX)在NSAIDs抑制COX的活性,阻断PGs 的生物合成的情况下,LOX催化的代谢产物-白三烯(Leurotriens, LTs)的生成 将相对增加,LTs亦为一类重要的致炎物质,目前已知某些NSAIDs如齐留通 (zileuton)对脂氧化酶有较强抑制作用,可减少其代谢产物-白三烯的生成;替美 加定、替尼达普等对COX和LOX有 双重抑制作用,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 2.1.3对炎症细胞的功能与氧自由基产生的抑制作用 某些NSAIDs能抑制与中 性粒细胞结合的磷脂酶A2和磷酯酶C以及超氧阴离子的生成;抑制中性粒细胞 活化和T、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溶酶体酶和5-羟色胺的释放2.2 NSAIDs药理作用NSAIDs化学结构不同,但都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其解热、镇痛、 消炎作用。

2.2.1. 解热作用NSAIDs通过抑制中枢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解热作用,这类药物 只能使发热者的体温下降,而对正常体温没有影响解热药仅是对症治疗,体内 药物消除后体温将会再度升高,故对发热病人应着重病因治疗,仅高热时使用2.2.2. 镇痛作用NSAIDs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对各种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和内脏平滑肌绞痛无效对慢性疼痛如头痛、关节肌 肉疼痛、牙痛等效果较好在组织损伤或炎症时,局部产生和释放致痛物质,同 时前列腺素的合成增加前列腺素提高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对炎性 疼痛起放大作用同时PGE1、PGE2和PGF2a是致痛物质,引起疼痛NSAIDs 的镇痛机理是:①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②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 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③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 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2.2.3. 消炎作用 大多数的NSAIDs具有消炎作用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 的合成,抑制白细胞的聚集,减少缓激肽的形成,抑制血小板的凝集等作用发挥 消炎作用对控制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疗效肯定.2.2.4 其他作用 NSAIDs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而对血小板聚集有强大的。

不可逆的 抑制作用,NSAID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可能均有抑制作用抗肿瘤作用 除与抑制PGs的产生有关外,还与其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诱导肿瘤细 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怎知,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有关此外尚有预防和延缓阿 尔茨海默病发病,延缓角膜老化等作用3. NSAIDs药动学及给药方案研究进展3.1 NSAIDs药动学特点(1)吸收:口服后主要在胃肠道粘膜吸收,小部分在胃, 1-2H 后血药浓度达峰 值,其他途径吸收迅速.(2)分布:吸收后迅速被胃黏膜,血浆,红细胞及肝中的 酯酶水解而分布至全身的组织包括关节腔,脑脊液和胎盘.(3)代谢:大部分在肝 内氧化代谢.(4)排泄:其代谢 产物大部分经尿排除,尿液 PH 值的变化对排泄量 影响很大3.2 NSAIDs的一般给药方案(1)诊断 严格掌握NSAIDs的适应症,防止滥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 长期应用,以最大限度降低和避免不良反应的产生小剂量能解决问题的,绝不 用大剂量,避免重复用药2).应用NSAIDs患者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大便 潜血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应检查肾功能,一旦肌酐清除率下降应立即停药3).既 往有溃疡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NSAIDs°(4).老年人慎用,必须详细了解 老年人的病史及用药史以便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5).合理选用不良反应小 的品种 剂型和给药途径6)选择合适的饮食4. NSAIDs 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4.1NSAIDS临床应用NSAIDs目前仍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的 主要药物;短期常用于解热及各种疼痛的镇痛此外,近年来不少学者还将 NSAIDs用于下列疾病的防治4.1.1 在肿瘤防治方面 除了对癌性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外,目前已发现 NSAIDs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并且与其他抗肿瘤药物有协 同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肿瘤细胞能产生大量PGE-2,而且随着肿瘤的生长增 殖,PGs水平逐渐升高,NSAIDs能抑制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的生长,经NSAIDs 处理的动物对诱癌物质如甲基氧化偶氮甲醇等有一定的抗致癌作用经NSAIDs 预处理的瘤细胞,在毛细血管中的迁移 能力以及在病人体内的播散能力均较未 经NSAIDs预处理的瘤细胞低.4.1.2 治疗 Alzheimer 病(alzheimer's disease,AD)长期服用NSAIDs可使A D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有研究表明长期应用NSAIDs 对65岁以上的老年人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SAIDs的良好抗炎 作用及抗血栓作用有关。

4.1.3 防治心血管疾病有报道,利用阿司匹林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使急性心肌 梗死、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发生血栓性疾病的发病率较对照组减少27%,不良反 应极少发生,还可用于周围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和心脏手术后血栓的防治4.1.4其他方面 有报道,某些NSAIDs可治疗家族性肠息肉病前列腺素产生 过多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服用NSAIDs可防治流产4.2 NSAIDs不良反应NSAIDs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COX,减少炎性介质PGs的生成, 产生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和其他任何药物一样,NSAIDs在发挥治疗效果 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即药物不良反应 NSAIDs 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4.2.1 胃肠道不良反应:可出现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饱胀、嗳气、食 欲减退等消化不良症状长期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中,大约有10%~25% 的病人发生消化性溃疡,其中有小于 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或穿 孔4.2.2肝脏不良反应:在治疗剂量下,能导致10%的患者出现肝脏轻度受损的生 化异常,但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的发生率低于2%4.2.3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弱视、嗜睡、失眠、 感觉异常、麻木等。

有些症状不常见,如多动、兴奋、幻觉、震颤等,发生率一 般小于5%4.2.4 泌尿系统不良反应:可引起尿蛋白、管型,尿中可出现红、白细胞等,严 重者可引起间质性肾炎长期或大量使用NSAIDs可使肾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