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 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1923 年 12 月鲁迅先生在写作《伤逝》之前,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讲演时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娜拉走后怎样?.. ……她除了觉醒的心, 还带了什么去? 倘只有一条诸君一样的紫色绒绳的围巾 ,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 ” (《玩偶之家》) ----冲破了家庭束缚是否就有出路? 《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爱情小说 ,写于 1 9 2 5 年 1 月在这部小说 中,鲁迅先生以启蒙主义和人道主义作思想武器向封建婚姻和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对个性主义的脆弱无力性则给予了一定的批评,提出了一些正确的爱情观首先,个性解放是追求自由爱情的恩想基础鲁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包办婚姻的认识十分深刻,深感忧愤,他自己曾说过:“ 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男女大抵一对或一群——男 、女——的住着,不知道有谁知道” …他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包办婚姻没有爱情可言,大多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他们 “ 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的住在一块儿罢! ” 青年男女向来没有独立自主婚姻可言,他们只能是体现父母长辈的思想意志的会说话的工具。
基于这种认识,在小说 《 伤逝》中,鲁迅先生满怀悲愤,借子君之 I S l 发出了 “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的个性解放的呐喊小说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一对追求 自由恋爱的青年男女,他们追求自由恋爱的思想基础就是个性解放 ,他们的恋爱内容充满了个性解放的思想色彩 “ 破屋里便渐渐充满了我的语声,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 ”当涓生向子君谈起这些时,子君总是微笑地点头由此可见,涓生是一个深受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而子君对于涓生的侃侃而谈投之以会心的微笑,他们相爱的思想基础就是对于个性解放的追求与向往在涓生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下,出生于封建 家庭的子君,为了追求自由的爱情冲破了父亲和胞叔的阻挠和反对,对胞叔的绝情和断交毫不畏惧,面对 “ 老东西” 、 “ 小东西”在窗玻璃上的脸,面对路上时时遇到的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 的眼光,她 “ 目不邪视地骄傲地走了,只是镇静的缓缓前行,坦然如入元人之境” 为了真正的爱情 ,她勇敢地走向涓生,大胆反叛明媒正娶,花轿相送的封建包办婚姻,与涓生同居了这就是在个性解放思想冲击下勇敢地与封建家庭 ,封建黑暗势力抗争的子君。
对于一个弱女子, “ 看见壁上钉着一张铜板的雪莱半身像,便低 了头 ,似乎不好意思”的子君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是什么给予了她勇敢抗争的力量呢?笔者认为,狂飙突进 的个性解放思想是她大胆反叛的原动力如果把涓生子君追求自由爱情的情况和鲁迅前后两种不同性质的婚姻综合起来考察,我们就不难发现,不管是涓生子君的自由爱情,还是鲁迅与许广平的成功结合 ,二者都是借助于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这种思想,并且时时用这种思想去影响对方,最后不顾一切地携手 同行在反叛封建包办婚姻、追求 自由爱情的道路上因此 ,个性解放是追求自由爱情的思想基础 鲁迅的第一次婚姻(和朱安结婚)也没有逃脱封建包办的命运,据周作人回忆:“ 新人极为矮小 ,颇有发育不全的样子 ” 鲁迅也说,这是他母亲送给他的礼物,他只好供奉着,陪着做一世的牺牲鲁迅与朱安的形式夫妻一直延续到许广平走进鲁迅的生活 ,鲁迅与许广平走出封建包办婚姻的魔影,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真正爱情,而朱安女士却从一而终,至死也没有改嫁,目睹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婚姻,鲁迅先生深深感受到了个性解放思想的巨大冲击波和给予人的强大震撼力因此 ,个性解放是追求自由爱情的思想基础。
其次,社会解放是爱情成长的社会基础鲁迅先生是一位清醒的现实主义者 ,对于爱情的思考 ,他更立足于现实鲁迅对于涓生子君的爱情描写不同于五四时期流行的爱情小说,他不仅写出了男女主人公相悦相恋的情景 ,而且还写出了情感的发展历程及其结局子君经过热恋 ,大无畏地走进了涓生的生活,他们终于以他们共同的思想感情和彼此的爱恋构成了两人世界但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和祝福,而是封建黑暗势力的诅咒和围剿,子君又回到了旧家庭、不久就死了鲁迅先生目睹这一出爱情悲剧,借滑生之口深深慨叹道:“ 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盲 目的爱——而将别 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 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 ,爱才有所附丽因此可以看出社会解放是爱情成长的社会基础最后, 爱情必须时时增进、充满生机和活力鲁迅先生在思考中国男女如何争取爱情的同时,他还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如何追求永恒爱情的问题孑 君涓生的爱情悲剧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一个爱情本身上的原因,那就是他们结婚 后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主要表现在子君身上对于婚后的子君,小说有这样一段描写. : “ 子君竞胖了起来,脸色也红活了,可惜的是忙,管了家务便连谈 天的工夫也没有了,何况 读书和散步。
” 由此看来,婚后的子君对于涓生献给她的爱情十分满足 ,无忧无虑,心宽体胖,脸色红润,精} 愉快,成天满足于做一个温柔贤慧的旧式太太的生活,显得十分忙碌,他们连交流思想感情的时间也没有了她煮饭养阿随,喂油鸡,生活十分平庸空虚忘却了他们先前相爱的思想感情基础,一点儿也不思进取鲁迅先生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关于个性解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他的早期思想中,早在 1 9 0 7年,他就提出了 “ 人各有己 ”的个性解放主张随着他的思想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飞跃 ,他逐步认识到个性主义思想的软弱无力性,对爱情的理解更加倾 向于强调爱情存在的社会基础,强调社会解放、经济解放对于追求 自由爱情的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