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新课标初中文言文大全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 “强”(jiāng) 通“僵” 《童趣》2、不亦说乎 “说”(yu) 通“悦” 《〈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 “女”(rǔ) 同“汝” 《〈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zh) 通“智” 《〈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 “见”(xin) 通“现” 《西江月》6、一切乌有 “乌”(wū) 同“无” 《山市》 7、裁如星点 “裁”(ci) 同“才” 《山市》8、尊君在不 “不”(fǒu) 通“否” 《陈太丘与友期》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bān) 通“攀” 《伤仲永》 10、贤于材人远矣 “材”(ci) 通“才” 《伤仲永》 11、对镜帖花环 “帖”(tiē) 通“贴” 《木兰诗》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y) 通“耶” 《孙权劝学》13、孰为汝多知乎 “知”(zh) 通“智” 《两小儿辩日》14、满坐寂然 “坐”(zu) 通“座” 《口技》 15、止有剩骨 “止”(zhǐ) 通“只” 《狼》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 “要”(yāo) 通“邀” 《桃花源记》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yǒu) 同“又” 《核舟记》18、诎右臂支船 “诎”(qū) 通“屈” 《核舟记》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甫”(fǔ) 通“父” 《核舟记》 20、左手倚一衡木 “衡”(hng) 同“横” 《核舟记》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jiǎn) 通“拣” 《核舟记》 22、选贤与能 “与”(jǔ) 通“举” 《大道之行也》 23、矜、寡、孤、独 “矜”(guāng) 通“鳏” 《大道之行也》 24、荡胸生曾云 “曾”(cng) 通“层” 《望岳》 25、略无阙处 “阙”(quē) 通“缺” 《三峡》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 “转”(zhuǎn) 通“啭” 《与朱元思书》27、窥谷忘反 “反”(fǎn) 通“返” 《与朱元思书》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s) 通“饲” 《马说》 29、才美不外见 “见”(xin) 通“现” 《马说》30、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ci) 通“才” 《马说》31、其真无马邪 “邪”(y) 通“耶” 《马说》 32、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zhī) 通“肢” 《送东阳马生序》 3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pī) 通“披” 《送东阳马生序》 34、百废具兴 “具”(j) 通“俱” 《岳阳楼记》3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zhǔ) 通“嘱” 《岳阳楼记》36、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xiū) 同“馐” 《行路难》37、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zh) 同“值” 《行路难》九年级(上册)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適”(zh) 通“谪” 《陈涉世家》39、为天下唱 “唱”(chng) 通“倡” 《陈涉世家》40、固以怪之矣 “以”(yǐ) 通“已” 《陈涉世家》41、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pī) 通“披” 《陈涉世家》42、故不错意也 “错”(cu) 通“措” 《唐睢不辱使命》43、仓鹰击于地上 “仓”(chāng) 通“苍” 《唐睢不辱使命》44、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xn) 通“伸” 《隆中对》45、自董卓已来 “已”(yǐ) 通“以” 《隆中对》46、是以先帝简拔以 “简”(jiǎn) 通“拣” 《出师表》47、必能裨补阙漏 “阙”(qūe) 通“缺” 《出师表》 九年级(下册)48、公输盘不说 “说”(yu) 通“悦” 《公输》49、子墨子九距之 “距”(j) 通“拒” 《公输》50、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y) 通“御” 《公输》51、公输盘诎 “诎”(qū) 通“屈” 《公输》52、亲戚畔之 “畔”(pn) 通“叛”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53、曾益其所不能 “曾”(cēng) 通“增”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4、困于心,衡于虑 “衡”(hng) 通“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5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b) 通“弼”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56、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b) 通“避” 《鱼我所欲也》5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bin) 通“辨” 《鱼我所欲也》58、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得”(d) 通“德” 《鱼我所欲也》59、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xiāng) 通“向” 《鱼我所欲也》60、小惠未徧 “徧”(bin) 通“遍” 《曹刿论战》61、始一反焉 “反”(fǎn) 通“返” 《愚公移山》62、汝之不惠 “惠”(hu) 通“慧” 《愚公移山》63、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wǘ) 通“无” 《愚公移山》64、一厝朔东 “厝”(cu) 通“措” 《愚公移山》第四册部分 1. 简介《墨子》、《战国策》、《史记》。
⑴《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叙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 ⑵《战国策》西汉末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编辑整理的共33篇 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我国汉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 《核舟记》中描写佛印神情的句子是: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核舟右刻“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表现王叔远精湛技艺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3.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文中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觽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为什么用这样的策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取得了什么效果?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胜在分析当时的形势和起义的前途时得出“宜多应者”的结论,他的根据主要有两条,具体是(1)天下苦秦久矣 (2)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用文中的词语组成两个4字短语,概括陈胜、吴广利用鬼神来威众的两件事:(1)鱼腹罾书 (2)篝火狐鸣 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在他身上具有超出当时一般农民的进步思想,请把文中表达这一思想的原句写出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也是展现千古壮士之胸襟的语句 《陈涉世家》中,陈胜对秦朝统治者对农民的压迫认识得非常深刻,在文段中他是这样谈这个问题的?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最能表现陈胜、吴广决心造反(起义)这一行为的句子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吴广起义队伍迅速壮大,起义队伍发展的情况如何?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胜、吴广起义在全国的影响如何?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的卓越的宣传能力的一句话是: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4. 《马说》中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原因: ①伯乐不常有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③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在: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根本原因是:伯乐不常有 在文中第三段作者认为对“千里马”的摧残、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策马者是怎样的不认识千里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的一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马说》中提出人才培养需要外在条件的句子是: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说》的主旨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用,而伯乐不常有 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才之士;食马者比喻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浅薄愚妄的统治者 5. 《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今之燕赵与古之燕赵有什么区别?今之燕赵: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古之燕赵: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作者写此序的意图是什么?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作者写序所送的董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董生自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6.《西湖一 》中写西湖全景的句子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西湖一》中写作者游西湖的心境的句子 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西湖二》中写西湖月景的句子是: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7.《与朱元思书》一文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写了自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 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三段描写了 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诗,写出了禅院幽静的环境,以及这幽景给人生的启示 9.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本诗中表明韩愈被贬的态度和主张的诗句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10.夏完淳的《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从“隔千里兮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