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講:雨果一、簡介1.生平: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 1802-1885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人眼中的雨果: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中国读者眼中的雨果:小说家-戏剧家-诗人2.代表作: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3.《巴黎圣母院》中译本乾隆年间( 19 世纪中后期):《活冤孽》新文学运动中被改编成话剧:《钟楼怪人》1948 年,出版了著名女诗人陈敬容翻译的《巴黎圣母院》4.《巴黎聖母院》的介紹和鑒賞(1)创作意图“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者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 人生的神秘的苦难, 就来自这三种斗争里人类进步须克服迷信、偏见和物质的三种形式的阻碍三种沉重的枷锁套在我们的脖子上,那便是教条、 法律和自然的桎梏在《巴黎圣母院》 里,作者控诉了第一种桎梏;在《悲惨世界》里,作者指出了第二种桎梏;在这本书里,作者将阐述第三种桎梏——《海上劳工·序言》思考: 1.雨果是怎样以艺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的?具体说:如何从《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和艺术手法的运用来透视这部小说蕴涵的思想内容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2)情节设置《巴黎圣母院》的情节主线是克罗德四次陷害和爱斯梅哈尔达四次遇险的曲折过程。
敲钟人:加西莫多诗人:甘果瓦贵族军官:法比《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的特点:1、多变2、奇巧3、幻想雨果:“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只在想象、多变、幻想方面”)问与答: 1.《巴黎圣母院》的情节设置是否渗透了雨果的创作意图?2.为什么作家给小说定名为“巴黎圣母院”?而不是“爱斯梅哈尔达”、或者“克罗德”、或者“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等等?補:游离故事情节的篇幅《巴黎圣母院》有两大部分似乎完全游离了故事情节一是小说的第三卷,作者用了整整一卷,描写圣母院的建筑、并以圣母院的建筑为基点回顾巴黎城市的历史风貌二是小说第五卷一节末尾,克罗德右手指着一本印刷品,左手指着巴黎圣母院教堂说:“这本书将杀害那座大厦”第五卷第二节,作者用了1.2 万字(中译本)论述克罗德说过这句话“这本书将杀害那座大厦”从“印刷将杀害教堂”、“印刷术将消灭建筑术”论证这句话的内涵全书共 40 万,这两个部分占了3.9 万字,将近十分之一的篇幅巴黎圣母院的象征意义巴黎圣母院作家刻意塑造的一个象征形象,其基本象征意义就是宗教(3)人物塑造A:克罗德 :许多年以前,当作家研究圣母院时,在两座塔楼之一的暗角上,发现一个用手刻到石头墙上的希腊字“命运” 。
这个字里所隐藏的悲哀与不幸使作家激动他觉得奇怪,久久地深深地思索,他设法去猜测那个痛苦的灵魂是谁”,为什么这个痛苦的灵魂“非要把这罪恶或不幸的印记留在古老的教堂面前,才肯离开人世”?a.克罗德灵魂发展史1)自我异化2)自我冲突外貌的描写: “只见两边太阳穴上才稀稀拉拉地有几撮头发,而且已经花白了,高高的宽大额头开始刻画着一道道皱纹;但是, 在他那深凹的眼睛里闪烁着不寻常的青春的火花、火热的活力,深沉的情欲3)自我毁灭b.克罗德形象克罗德是一个宗教熏陶出来的既是苍蝇,又是蜘蛛的畸形物作为苍蝇,他寻找春天、阳光、空气,寻找自由、光明、智慧,可教会这只大蜘蛛紧紧地抓住了他,不让他去寻找作为蜘蛛, 他又毁灭爱斯梅哈尔达和其他一些不幸的人们他是宗教的受害者,他又代表宗教疯狂地迫害着别人他是一系列矛盾情结的复合体:爱与恨、善与恶、克己与放纵、自虐与虐他克罗德的毁灭更多的是源于自我内心的冲突这便是克罗德的命运这命运并不来自冥冥上苍,而来自克罗德那颗自己跟自己对立的心灵,来自宗教,来自社会,也可以说来自整个人类一代代为自己设下的日益深重的枷锁克罗德的悲剧, 是宗教的悲剧, 也是人的悲剧 他的痛苦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痛苦——压抑与反抗的矛盾——的象征。
这个形象是雨果对人类悲剧命运的一次思考B.爱斯梅哈尔达: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美得出奇的人爱斯梅哈尔达心灵的美好1)洁身自好2)仁爱善良3)感情真挚纯洁4)不畏强暴,宁死不屈C:加西莫多:雨果作品中最有名的丑人(4)美丑善恶的鲜明对照1. 情节对照 {eg :加西莫多对爱斯梅哈尔达的爱情;a.爱得深沉b.爱得纯净c.爱得温柔d.爱得执着(5)对照原则的应运雨果文艺思想的核心他的对照原则的理论要点是:自然中的万物并非都屈从人的意志而呈现崇高优美的状态,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是溶于一体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1.情节对照2.环境对照两个王朝(专制王朝、奇迹王朝)、两个国王(路易十一、乞丐国王)两种法庭,两种法律甘果瓦与奇迹王朝的法庭加西莫多与法兰西法庭爱斯梅哈尔达与宗教法庭3.人物对照作者的美学追求以上三种对照归纳起来,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对照,它反映了作者的美学思想,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雨果早在《〈克伦威尔〉序》中指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美在心灵在追求美的对照中,作者通过加西莫多的一段歌唱提出了衡量人的美的价值标准,加西莫多为了开导因法比负心而产生痛苦的爱斯梅哈尔达,反复唱道:“别望着脸形,/少女啊,要望那心灵。
/漂亮少男的心往往丑恶,/有些心灵里不存在爱情/少女啊,枞树并不美丽,/并不像普通树木那么美丽,/但它能保住它的树叶,在寒冷的冬季第 2 讲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背景:继 19 世纪初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之后,从 19 世纪 30 年代到 19 世纪末, 整个欧美文学的 主流是现实主义文学19 世纪 50 年代,“现实主义”一词在欧洲文艺界盛行最初使用它的是法国画家库尔贝二、理論來源:现实主义的理论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摹仿说”亚理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存在三种不同的摹仿现实的方式:“照事物的本来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为人们所说所想的样子去摹仿,或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摹仿照事物的本来样子去摹仿”,这是对现实主义文艺基本特征朴素的论证三、現實主義文學產生原因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工业化的影响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在资本主义确立和发展时期,是城市文明的产物城市文明是由工业化带来的,现实主义的产生,深受工业化的影响2、科学的影响19 世纪初期和中期,科学得到重大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诸如物理、化学、电学、地质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根本性的进展科学提供了观察现实的客观态度和科学方法。
客观性成为现实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3、哲学的影响(1)黑格尔的辩证法(2)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3)孔德的实证哲学四、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1.法国(1)文學特點: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描写城市生活现象与心理,善于展示资产阶级取代封建贵族的历史进程2)代表作家以及作品:司汤达梅里美:《嘉尔曼》(又译为《卡门》)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巴尔扎克莫泊桑:短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漂亮朋友》2、英国(1)文學特點: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怀小人物命运,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史2)重要作家作品: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夏绿蒂·勃朗特:《简爱》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伏尼契(苏格兰女作家)《牛虻》3.俄国(1)文學特點:俄国19 世纪 60 年代前,处于封建专制的农奴制时代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是在解放运动中形成并达到繁荣的,矛头指向专制农奴制及其残余,普遍重视社会历史场面与人物复杂心理的描写2)重要作家作品:普希金:《叶甫盖尼·奥列金》果戈理 :《死魂灵》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屠格涅夫:《罗亭》、《前夜》、《父与子》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4、美国(1)文學特點: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定是描写“美国梦”。
或称美国理想靠个人奋斗而成功”是美国梦的一个突出方面,19 世纪后期出现美国梦幻灭的主题2)重要作家作品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1852)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警察与赞美诗》杰克·伦敦:《马丁·伊登》长篇5、其他重要作家作品[挪威 ]易卜生:《玩偶之家》五、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客观地描绘现实生活( 1)在创作精神上,浪漫主义重理想——幻想的情节、虚构的环境、夸张的形式;现实主义强调“按生活的本来的样子去描写生活”,追求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构性 2)在艺术思维上,浪漫主义遵循假想的逻辑;而现实主义努力遵循现实的逻辑细节真实:因为遵循现实的逻辑,现实主义强调细节的真实他们通过细节描写,增强形象的具体性,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这些细节描写包括社会生活细节、人物活动细节、物质经济细节3)在题材方面,浪漫主义多取材于古代、中世纪或异域,有远离现实的色彩和浓厚的回顾性;现实主义多取材于现实,即使写历史,也是表现当代的精神4)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多写大自然、农村、贵族生活或一些奇人奇事;现实主义则多写城市、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普通人。
叙写人情风俗史;许多作家都把自己的作品当作“社会史”,公开宣称自己要忠实地书写历史)2、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着力暴露现实黑暗,批判社会罪恶 他们用来批判的武器是人道主义他们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谴责统治者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希望用人道的爱来改良社会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受唯物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生命是一种物质现象, 因而特别重视人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他们往往将人物性格放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环境中加以刻画,突出时代环境对人物的影响4、以叙事文学为主,多用小说形式浪漫主义重抒情,重诗歌形式; 现实主义把文学当成研究社会的手段,要真实地展现错综复杂社会历史画面,因此多用小说体裁,尤其是长篇小说六、小说的发展1、小说的发生阶段(古代,中世纪)西方小说产生于神话传统,发端于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已经有了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也是小说的雏形2、小说的草创阶段(14—— 18 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小说初具规模短篇小说(故事):《十日谈》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哲理小说:《老实人》、《拉摩的侄儿》18 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琼斯》3.小说的繁荣阶段(19 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历史小说:《艾凡赫》通俗小说:《基督山伯爵》空想社会主义小说:《安吉堡的磨工》田园小说:《魔沼》现实主义小说: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的作品。
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4.小说的发展阶段(20 世纪)20 世纪以来,小说成为最重要的文学体裁第三講:司湯達一、地位:司汤达( 1783-1842),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1、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文献:《拉辛与莎士比亚》2、第一部成熟的现实主义小说《红与黑》二、简介:一个最忠诚的拿破仑党人1800 年,拿破仑称帝贝尔17 岁,行囊中带了十几本文学名著参加了拿破仑的军队,他跟随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地,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曾经目睹莫斯科大火历任骑兵少尉、副官、皇室领地监督、皇室器物总监等一些比较重要的职务,拿破仑与奥地利公主玛丽·路易丝结婚之前,他曾作为谈判团的成员代表法国与奥地利谈判从 1800 年到 1814 年,贝尔前后在拿破仑的军队中度过了近十年的军旅生涯(1801 年, 拿破仑短暂体战时,贝尔离开军队,至1807 年才返回)1814 年,拿破仑失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这时,贝尔才31 岁,作为拿破仑党人,他失去了一切——职务,收入,社会地位他说:“1814 年拿破仑和我一块垮台了”于是他定居意大利,开始从事写作,并同意大利的煤炭人保持密切往来由于与烧炭人关系密切,1821 年,贝尔被当时统治意大利的奥地利警察超出意大利,他再次回到巴黎。
1830 年 7 月革命后,贝尔重新被启用,被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