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试论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8.32KB
约14页
文档ID:302726374
试论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_第1页
1/14

    试论梅里美中短篇小说的叙事策略    赵祥宇Summary:普罗斯佩尔·梅里美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笔下的世界充满浓郁的异域风情,不循常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本文借助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学的角度解读梅里美作品的魅力首先运用叙事聚焦中的零度聚焦、固定内聚焦和多重内聚焦概念,分析梅里美的各篇小说中不同的叙事聚焦所形成的效果其次通过叙事断点的信息延宕和信息压制,探究梅里美笔下惊心动魄故事是如何形成的最后通过不可靠叙述的具体分析,揭示文本下作者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为梅里美作品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Key:梅里美中短篇小说叙述聚焦信息断点不可靠叙述第一章叙事聚焦在叙事学家兹维坦·托多罗夫和詹姆斯·费伦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法国叙事学家杰拉尔·日奈特进行了概念总结,用“聚焦”一词形容叙事的观察角度日奈特归纳,叙事作品的聚焦类型有三种:零度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零度聚焦指的是无所不知的观察角,古典叙事作品一般如此,如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第二种内聚焦,观察角可以固定也可以变化,但都是通过故事中一个或多个人物的观察和叙述来实现因此又分为固定内聚焦、非固定内聚焦和多重内聚焦,第一人称叙述者就是内聚焦的一种。

最后一种外聚焦,指的是作者在叙述时使叙述者隐退,采取客观展示故事情节的方式进行叙述,不表露作者(叙述者)的思想和感情,不把一切告诉读者,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被当作一个陌生人来描写和观察第一节第一人称叙述者与固定内聚焦对于如何区分外部聚焦和内部聚焦,罗钢提出:“区分外部聚焦与内部聚焦的一个最简便的方式,便是将一段第三人称的文本用第一人称加以重写,如果这样的重写行得通,那么它采用的一定是内部聚焦,如果行不通,则是外部聚焦‘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人称与内聚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来说,第一人称叙述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叙述者是文中的主要人物,如自传体小说,另一类是叙述者是文中的次要人物,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事件的旁观者或见证人这两类人物叙述者都属于同故事叙述,因为叙述者讲述的都是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与旁观者或见证人在叙述距离上是有所不同的,旁观者虽然也是同故事叙述,但这类叙述者因为讲述的是其他人的故事,相对而言较为客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拉开了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距离”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的重要概念,他认为叙事的本质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叙事技巧对读者进行距离的控制。

他有这样一段话:“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反映者,依据把他们和作者、读者以及其他小说人物区分开来的距离程度和类别,是有显著不同的,不管他们是否作为代言人或当事人介入情节任何阅读体验中都具有作者、叙述者、其他人物、读者四者之间含蓄的对话‘布斯没有对叙述距离下具体的定义,但是他为我们指出了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四者之间存在的距离可以导致读者在进行文本解读时产生不同的审美距离,下文将通过梅里美的文本进行具体分析在梅里美的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者大部分属于文中的次要人物,他们是事件的旁观者或见证人,并常以考古学家的身份出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佐以各种考据来证明故事的真实性,刻意拉离自己(叙述者)与故事、读者与主人公的距离,其目的在于努力使感知者相信叙述者的真实可信如梅里美的短篇小说《伊尔的美神》,有人把《伊尔的美神》归类于恐怖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中,考古学家“我”前往法国小城伊尔考察,住在当地一个大户人家这家的佩莱赫拉德老爷偶然挖出了一尊铜制维纳斯雕像,尽管雕像一出土就砸断了工人的腿,但附庸风雅的老爷毫不介意,仍将雕像视为偶像叙述者以见证人的姿态,生动地描绘出凶狠表情的美神雕像塑像的头发从前额往上梳,似乎当时是镀过金的。

头很小,如同几乎所有的希腊雕像一样,稍往前倾至于脸部,我怎么也表达不出其奇异的特征,其脸型,就我记忆所及,与任何古代雕像都不一样……我惊奇地发现,艺术家明显地意图使狡黠的表情发展到凶恶的程度所有线条都略显抽搐:眼睛微斜,嘴角上扬,鼻孔稍稍隆起美得不可思议的脸上流露出轻蔑、潮弄和残酷的神情说真的,越端详这个美丽的雕像就越感到难受,如此天仙般的美貌竟然没有任何感情平静发展的故事下隐藏着波涛汹涌,佩莱赫拉德老爷的儿子正巧迎来大婚他爱的不是新娘的美丽,而是她丰厚的嫁妆考古学家讲述着他所感受到的点点滴滴,最终故事结局出人意料一一新郎在新婚之夜碎死这一切与美神雕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新郎到底是怎么死的,因为这部小说采取了第一人称固定内聚焦叙述方式,叙述者“我(考古学家)”只是这个事件的旁观者,他只能和读者一样,只看到了结果,至于事情的经过,只能道听途说虽然读者与故事表面上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但因为“第一人称”叙述,读者对叙述者却产生了一种信任和亲切感,进而相信他所叙述的事件是真实的叙述者在拉近自己与读者的距离时,也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除了控制叙述距离之外,内聚焦还有另一种重要功能,“有些作家充分发挥内聚焦的这种限定性功能,在作品中有意造成死角或空白以获得某种意蕴,或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在《伊尔的美神》中,新婚典礼即将开始,不把婚姻当一回事的贪玩新郎为了过把网球瘾,将硕大的结婚戒指随意套在美神雕像的手指上,开始打起网球于是,婚礼结束后的当夜,考古学家与新郎之间有了以下一段对话:“您知道我那枚戒指吧?”他停了一会儿,又说道怎么!给人偷了?”“没有这样说,您拿回来了?”“没有……我……从维纳斯这个魔鬼手指上脱不下来原来如此!您没有使劲拔吧使劲了……但那维纳斯……却捧起了手指他满脸惊惶地看着我,一面靠在窗子的长插销上以免跌倒 “胡说!”我对他说道,“您准把戒指戴得太往里了明天您用钳子就能拔出来可是小心,别把雕像弄坏了我跟您说,不行维纳斯的手指缩回去了,收起来了您明白我的意思吗?她的手握起来了……显然她已经成了我的妻子,因为我把戒指给她了……她不愿意还我(考古学家)”误以为新郎在说醉话,没有把它当真新婚当夜,“我”住在新房附近,听到楼梯响起沉重的脚步声,天亮后同样的脚步声再次响起很快,喧闹声此起彼伏,人们发现新郎己经身亡被吓“疯”的新娘说出,是那尊青绿色的美神雕像半夜前来,紧紧抱住新郎一宿,将新郎箍死了,清早又弃他而去她的“疯话”到底有没有人相信,作者并没有告诉我们最后,雕像被融化成大钟,新郎的父亲性情大变。

从雕像出现之后,这部小说就开始萦绕着神秘主义的恐怖气息,叙述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带领读者经历了这场不可思议的事件叙述人称的选择在涉及奇幻作品时显得尤其重要,要让读者去相信一个不存在的现象或至少对其产生疑问,建立读者对叙述者的信任感是至关重要的作者只有和读者建立一种信任的关系才有可能影响后者因此,在《伊尔的美神》中,第一人称的内聚焦虽单一固定,却构建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梅里美的另两篇短篇小说《吕克莱斯夫人街》和《蓝色房间》也具有悬疑色彩,故事的结局也是到最后时分才得以揭晓,两对佳偶私奔成功在这两个故事中,作者也采用了固定的内聚焦这几篇故事都体现了作者对于真情的赞扬和鼓励,让读者领略到真爱的力量第二节书信体与多重内聚焦除了固定内聚焦,日奈特还具体细分了内聚焦的其他类型:“这个焦点……也可以是变化的(例如在《包法利夫人》里,焦点先是对向查理,然后是爱玛,之后又是查理;或者如司汤达的作品,焦点的变化更为迅速而且不易捕捉);还可以是多元的,例如在书信体小说里,同一个事件由若干个通信人物根据他们各自的观察点叙述好几遍‘根据日奈特的观点,内聚焦可分为三种类型:固定内聚焦型,不定内聚焦型和多重内聚焦型。

其中,不定内聚焦是由故事中多个人物的视角讲述不同事件,共同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多重内聚焦则是由故事中多个人物讲述同一事件在书信体小说中,通信双方站在各自的角度叙述同一个事件,这就是多重内聚焦梅里美的叙述风格多变,他在运用聚焦时不拘一格如在短篇小说《奥班神甫》中,他成功运用了多重内聚焦《奥班神甫》由6封信组成,前5封信由P夫人致G夫人最后一封则是奥班神甫写给朋友的P夫人和神甫分别是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他们在信中所讲述的明明是同一件事,但因为叙述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叙述,他们所讲述的仿佛是两个故事P夫人是一名英国贵妇人,刚破产的她不得不和丈夫一起移居乡下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乡下百姓相比,P夫人仍旧有钱有权爱交际P夫人给自己的好友G夫人写了很多信,在小说中出现了5封这5封信的内容都与一个叫奥班的神甫有关P夫人在前四封信中提到,当地有一位年轻而又富有魅力的神甫奥班,她与他结为好友,向他学习各类知识,相处极为融洽同时,读者也能从信中感觉出,P夫人对于奥班神甫非常感兴趣在第5封信中,P夫人终于说出了她的真实想法:我承认,和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男人交谈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愉快也许还由于,因为必须把一切都告诉你,而且我性格上的缺点怎么也瞒不过你,也许还由于你经常责备我的那种风流(这是你的话)的天性不知不觉地在我身上起了作用。

我喜欢使我喜欢的人高兴,我希望我所爱的人爱我……算了,算了,我的索菲,那个重要的字眼非说不可了那个可怜的苦人儿爱上我了你笑了?生气了?我真想这时候见到你当然啰,他什么也没对我说,但我们谁也骗不了谁,还有他那双又大又黑的眼睛……当我看出他的心病时,实不瞒你,我狡黠的天性现实几乎喜不自胜我这样的年纪还能征服男人的心,一颗纯情的心卜··…能使人产生这样的感情,一种简直不可能的爱情,真不简单啊卜··…呸!这种丑恶的想法一闪就过去了他是个谦谦君子,只要我轻举妄动,就害了他了P夫人爱不爱神甫呢,在信中,P夫人并没有明确自己对于神甫的感情,却一口咬定神甫爱上了她,显然她认为自己的魅力发挥了作用因此,在她认为己“捕获猎物”之后,马上帮神甫谋得了一份更好的前程,使他远离自己她认为自己不仅成功使神甫爱上了自己,而且巧妙拒绝了他的爱,并帮了他一个大忙这种一箭三雕的美事让她陶醉于巨大的成就感中但也可以看出,她并不爱神甫这5封信都是采用了P夫人的内聚焦,她将奥班神甫称为“他”,“他”不断出现在小说中在叙事中改变对人物的称呼,采用第三人称代词比直接称呼人物的姓名更容易缩短读者与人物叙述者的心理距离,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追随人物叙述者的意识。

P夫人笔下所展现的奥班神甫的一举一动,都附上了叙述者(P夫人)自身的主观情感因素因此读者在读完P夫人的信后,往往信以为真,把它当作是一个感人的爱情故事,一个可怜男人的单相思和一个高贵女人的无私奉献但是故事在奥班神甫的眼中,却是另一番模样,小说中的第六封信,是奥班神甫写给他的朋友的,他是这么讲述的:亲爱的大人,上帝安排,诺阿穆蒂埃来了一位巴黎贵妇人从来不会降临到咱们这样人头上的不幸使她暂时被迫靠每年一万埃居度日她可爱而善良,惜乎爱看无聊的独舞以及和京城那些轻浮子弟交游,有点变坏了她不甘心和一位不值得她夸耀的丈夫过着死气沉沉的生活,竟然降尊纤贵,爱上了我,不断送礼物给我和邀请我,每天都编排非我参加不可的计划……亲爱的师长,这使我开了眼界我明白,和如此醉心科学的美貌夫人来往实在是为危险的事这一位兴奋起来,连爱洛伊丝也自愧不如我面临这种新形势,正感到十分为难的时候,她突然对我说:“神甫,我必须要您做圣玛利亚的本堂神甫,原来那位神甫死了必须如此!”说完,她立即登车,去找主教几天后,我便成了圣玛利亚的本堂神甫,靠人情获得头街,心里颇有点惭愧,但看到自己能远离一个京都母狮的魔爪,却又感觉庆幸 从奥班神甫的讲述中,人物相同,故事却相反。

在奥班神甫的叙述下,奥班神甫通过自身的魅力,无意间捕获了P夫人的爱情,并成功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前程,所以奥班神甫比贵妇人更为洋洋自得在双方的讲述中,两人的主观感受显然是大相径庭的,而对于一些客观事实的描述也有所出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