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浅析宣化辽墓星象图-论中西文化的汇通与融合

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9.25KB
约6页
文档ID:233447051
2022年浅析宣化辽墓星象图-论中西文化的汇通与融合_第1页
1/6

浅析“宣化辽墓星象图” 论中西文化的汇通与融合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文/ 赵本钧内容提要:本文以河北宣化辽代墓中的星象图为范例,分析了其二十八星宿与黄道十二宫相结合的特别布局,进而又从思想文化和艺术表现两个层面阐明白其形成的缘由和文化内涵.关键词:星象图.二十八星宿.黄道十二宫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郊的辽代壁画墓群 [1] 不仅是中国历史考古的旷世发觉,更是艺术史争论中不行多得的宝贵资料.其中发觉的 100 余幅彩绘壁画完好地储存了辽代壁画的真实容貌,具体地再现了当时社会流行的丧葬艺术,进而为争论辽国艺术特别是契丹统治下的 汉人墓葬艺术供应了不行多得的实物资料.1974 年至 1993 年,考古工作者在宣化城西北的下八里村先后共发觉了 9 座古墓,经过系统的挖掘,清理和考证,墓群的主人被确定为辽末至金初的张氏家族,墓群建造的岁月在 11至 12 世纪.考古争论者在挖掘报告中认为,九座古墓中最有价值的当属墓中的彩绘壁画, 特别是分别绘制在不同形制墓顶上的彩绘星象图.其中有别于传统墓室星象图之处在于融合 了中西天文学体系中二十八星宿和黄道十二宫的形式要素,以特别的文化面貌和艺术风格揭 示了墓主人所属时代的复杂宇宙观.本文试图对辽天庆六年 〔 公元 1116 年〕 张世卿墓 〔1 号墓〕[2] 发觉的彩绘星象图中的构图因素进行分析,从图像学角度阐明其产生缘由及文化内涵.彩绘星象图当属张世卿墓的重要发觉,它绘于后室穹窿顶直径 217 厘米的范畴内,距离地表440 厘米.图像中心即穹窿顶的中心嵌有一枚直径 35 厘米的铜镜,镜周绘重瓣莲花,莲分九瓣,墨色单勾,朱,白两色平涂,层次分明,外径 100 厘米.莲花外侧以白灰打底,上涂一层淡蓝色,以示晴空,群星围绕.正东方向绘一朱色大星,直径 6 厘米,是众星象之中最大的一颗,内绘金乌一只展翅南飞,寓意太阳东升西落.围绕莲花四周另有四红四蓝八个圆圈相交散布于周天的不同方位,合为九星 [3] .东北处画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东南方,近开阳一小星即《步天歌》“辅星近着开阳淡”的辅星.二十八星宿继而围绕中心莲花作环形分 布,星用红色绘制成圆点状,直径在 2-3 厘米,间以直线连接成星宿.各星宿以东方青龙官[4] 为始点,逆时针依次布列,周天旋转 360 度.即: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东方七宿— 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房宿取正东.北方七宿— 斗,牛,女,虚,危,室,壁为玄武,虚宿取正北.西方七宿— 奎,娄,胃,昴,毕,觜,参为白虎,昴宿取正西.南方七宿— 井,鬼,柳,星,张,翼,轸为朱雀,张宿取正南.对应唐·王希明的《步天歌》,可见其中略有出入,有待进一步探讨.北斗七星属紫微垣的一部分,和二十八宿标示了中国古代观测星象用的三垣二十八星宿.合计 189 颗星,星罗密布,井然有序,星宿间外周直径为 167-180 厘米.第三层即最外层布黄道十二宫 [5] ,周天等分,每 30 度为一宫,表示一年的周期.每宫以一对应的十二星座图像绘于直径 21 厘米的红色圆圈内,从白羊宫与娄宿相对作为春分点开头,依四季时序顺时针分布,其中金牛宫被早期盗洞破坏.外周直径 217 厘米.十二宫外层围绕四季鲜花.黄道十二宫依春,夏,秋,冬分布如下:春—白羊宫 金牛宫[6] 双子宫夏—巨蟹宫狮子宫双女宫秋—天秤宫天蝎宫人马宫冬—磨羯宫宝瓶宫双鱼宫在整个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当中,黄道十二宫并非 1 号墓中独有,在 2 号墓, 5 号墓当中也有发觉.只是以张世卿墓中的星象图最为美观,布局讲究,制作精良.它融艺术和科学为一体,绘二十八星宿和黄道十二宫于天穹,层层递进,是一幅艺术水准极高的彩绘星象图.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在辽代的墓室顶部壁画中会有黄道十二宫与二十八宿同时显现.中西合璧的星象图包含怎样的文化内涵,黄道十二宫与二十八宿有怎么样的关系,都是我们解读此星象图应当考虑的问题.黄道十二宫最初产生于巴比伦,在公元前 2100 年左右的楔形泥板上就有关于黄道某些星座的记载,公元前 800 年前后经小亚细亚传入希腊 [7] ,在公元前二世纪左右相伴亚历山大东征逐步东传到了印度,被印度的佛教和天文学所吸取 [8] ,形成了二十八宿——黄道十二宫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的二元占星术体系.随着佛教的传播和经典的翻译,黄道十二宫进而自西向东经新疆传入中国境内.在中国已知最早的关于十二宫的记载是那连提耶舍于隋初的《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唐代不空于公元758 年译的《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 简称《宿曜经》 〕 ,金俱叱于公元 806 年译出的《七曜禳灾诀》,发贤公元 985 年译出的《难儞计湿缚罗天说支轮经》〔 简称《支轮经》 〕 皆有关于十二宫的记载,只是所译宫名尚未固定,故略有不同.道教对于十二宫的熟识也较早,在一些自著的谈及术数占候等书籍中也列举了黄道十二宫名,成熟较 早的有唐末五代杜光庭的《玉函经》,宋初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和吴景鸾的《先天后天理 气心印补助》 〔 简称《理气心印》 〕 ,这些书中的译名便以相互一样,和十世纪末的佛经译名略同.参考附表 [9] .可见,宣化下八里辽墓中记载的黄道十二宫同道家经典中的名称基本一样,只是在“双子宫/ 阴阳宫”处稍有不同.道教对于天象方面学问的运用甚广,形成了一个有规律的天人相应体系,甚至将黄道十二宫与中国传统的十二次,十二辰相对应,宋初时期的《渊源道妙洞真继篇》就将黄道十二宫代替了传统的二十八星宿以天象,季节,月令,分野,音律与人体腹脏经络气血相对应,并和中国传统的神学思想相结合,这在宣化辽代壁画墓中表现为与十二生肖神的结合.在图像方面,黄道十二宫在传入之初就已经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现知最早的图像是一幅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占星图写本,原件被盗往国外.现残留七宿 〔 轸,角,亢,氐,房,心,尾 〕 三宫〔 室女,天秤,天蝎 〕 .其中室女宫,天秤宫缺失宫名,天蝎宫写成了“天竭宫” 〔 应为笔误 〕 .夏鼐先生认为观其字体当为初唐 〔 公元 7—8 世纪〕 写本,鉴于边疆地区书体滞后的现象,时代可能连续到稍晚,可见当时的室女宫的形象在着装上已经受到汉文化影响.黄道十二宫图像更多是同炽盛光佛相伴显现,可能与唐宋时期推崇炽盛光佛有关,十一世纪初西夏时 [10] 敦煌莫高窟( 61 窟)中显现了十二宫的图像作为炽盛光佛乘车图的背景衬托 [11] ,车两旁和后面有九曜星象,天空中有黄道十二宫,南北壁各六宫,其中南壁的白羊,狮子二宫图形已脱落,其余图像完好清晰.此处的十二宫图像有了进一步的中国化转变——人物形象中国化,着装依据中国传统礼教观念变裸体为着华服,双子,室女分为二僧,二女形象.人马宫由希腊式的半人半马化为驭人牵马.动物形象去除了外来神话因素,由本土文化取而代之,磨羯宫既非希腊神话也非佛经故事中的形象转而幻化成中国化意味的鱼龙.宝瓶宫用绶带莲花形宝瓶代替.宣化下八里辽墓中的十二宫图像以白羊宫为春分点顺时针排列,在图像上适应当时社会背景有了进一步的中国化转变,反映出了辽代特有的时代风貌.从人物形象上讲,双子宫表现为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