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楚辞章句》和《楚辞通释》训诂对比分析

杨***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1.76KB
约7页
文档ID:292961307
《楚辞章句》和《楚辞通释》训诂对比分析_第1页
1/7

    《楚辞章句》和《楚辞通释》训诂对比分析    岳圆 彭再新【Summary】 《楚辞章句》与《楚辞通释》都对《楚辞》原文做了大量注释,两书在训诂术语、训释方法、训释特色等方面存在异同,显示出《楚辞通释》对《楚辞章句》训诂成果的继承和发扬由此可以看出《楚辞通释》对楚辞学的贡献Key】 《楚辞章句》;《楚辞通释》;训诂;对比I207          A          2096-8264(2021)16-0031-02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王逸〈楚辞章句〉和王夫之〈楚辞通释〉注解对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王逸《楚辞章句》[1]是汉代楚辞学的集大成之作,王夫之《楚辞通释》[2]是清代楚辞学研究的鼎足之作,二书均大量注释《楚辞》原文对比分析《楚辞章句》和《楚辞通释》训诂异同,可以管窥王逸和王夫之语言学思想,探寻二者的训诂成就以及在楚辞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王逸《楚辞章句》重在释词解句、考释名物,王夫之《楚辞通释》只撮要释义,二书均以义训为主、声训次之,而极少使用形训《楚辞通释》虽继承了传统训诂原则与方法,但他在释义基础上以读若法、反切法、直音法、注明音调法释音,并揭示《楚辞》中的同源字、通假字、古今字,不囿旧说,不乏卓见。

如《离骚》:“恐鹈鴂之先鸣兮《楚辞章句》注:“鹈鴂,一名买,常以春分日鸣也《楚辞通释》注:“鹈鴂,读如提决,伯劳也;仲夏鸣,羣芳皆歇王夫之用同音词“提决”给“鹈鴂”注音,以“读如”标明船山生于屈子之乡,通晓楚地文化,以读如法标音楚地名物,便于读者理解再如《离骚》:“忳郁邑余侘傺兮《楚辞章句》注:“侘傺,失志貌侘,犹堂堂立貌也《楚辞通释》注:“侘,勅驾切《楚辞通释》以反切法注音“侘”,取上字“勅”声,下字“驾”韵和调侘傺”形容失意的样子再如《离骚》:“长顑颔亦何伤《楚辞章句》注:“顑颔,不饱貌《楚辞通释》注:“顑音减,颔,一作顉,音俨;饥而面黄,贫贱之容也王夫之用同音字“减”注音“顑”,《说文》:“顑,饭不饱,面黄起行也《广韵》:“顑,瘦也顑颔”形容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样子再如《离骚》:“沾余襟之浪浪《楚辞章句》注:“浪浪,流貌也《楚辞通释》注:“浪,平声;浪浪,流貌同样是注释“浪浪”,王逸仅解释为“流貌也”,王夫之标明平声音调,以区别“浪”去声读音,明确词义,“浪浪”指水流的样子,与前文“揽茹蕙以掩涕兮”相对,指泪水滚落沾湿衣裳在揭示用字关系上,王夫之亦有见解独到之处如《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

《楚辞章句》注:“赫戏,光明貌《楚辞通释》注:“戏,与曦同;赫戏,光明之盛也王逸释“赫戏”为“光明貌”,王夫之指出“戏”与“曦”为通假关系,《说文》:“戏,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广韵》:“戏弄也《玉篇》:“曦,日色也《类篇》:“赫曦,日光或省作㬢戏”与“曦”语义不相通,此处“㬢”假借为“戏”,取“光明”义王夫之译为“光明之盛也”,较王逸注语义更为明确,更合诗意再如《招魂》:“红壁沙版,玄玉梁些《楚辞章句》注:“沙,丹沙也《楚辞通释》注:“沙,与砂同王逸将“沙”义训为“丹沙也”,王夫之指出“沙”与“砂”为同源关系《说文》:“水散石也《廣韵》:“砂,俗沙字《集韵》:“沙,或作砂二字均为山母歌部,共同义项是石之细碎者再如《天问》:“穆王巧梅《楚辞章句》注:“梅,贪也《楚辞通释》:“梅,与枚通,马策也王逸以“贪”训“梅”,即“穆王巧贪”,语义不明,难以理解且《说文》:“梅,枏也《尔雅·释木》:“梅,枏无“贪”义,王逸释义存疑王夫之则认为“梅”与“枚”通假,《左传·襄十八年》:“以枚数阖马棰曰枚梅”假借为“枚”,在此处活用作动词,即“鞭策”,与前文“昭后成游”之“游”词性相对,体现出《楚辞》的韵律美。

穆王巧贪”译为“穆王御马巧施鞭策”,呼应下文“环理天下,夫何索求?”语义通达畅晓,更合诗意再如《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觞些《楚辞章句》注:“瑶,玉也勺,沾也《楚辞通释》注:“瑶,其色也勺,与酌通《说文》:“瑶,玉之美者 此处王逸将“瑶”直训为“玉”,是为以“玉浆”喻美酒,王逸又将“勺”训为“沾”,即“玉浆蜜沾”,虽合文意,却略显生硬而王夫之突破旧说,提出新见,认为“瑶”为浆之色,作修饰义,与弘祖《徐霞客游记》:“瑶花仙果,不绝于树有异曲同工之妙且他指出“勺”与“酌”为通假字,《说文》:“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前汉·礼乐志郊祀歌》:“勺椒浆勺又通作酌《注》:“师古曰:勺,读曰酌《说文》:“酌,盛酒行觞也若此处“酌”为“勺”之假借,与“实羽觞些”之“羽觞”相应,语义更为清晰明确王夫之生于楚地,作为屈子同乡,对于楚地山川、草木等名物了然于胸因此在训诂中常以俗语、方言、今语释义,引书释义,择善而从,具有不少独到之处如《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楚辞章句》注:“薋,蒺䔧也菉,王刍也葹,枲耳也《诗》曰:楚楚者薋又曰:终朝采菉三者皆恶草,以喻谗佞盈满于侧者也《楚辞通释》注:“薋,蒺藜也菉,王刍,叶似竹,开碧花,《本草》谓之鸭脚莎,俗呼竹叶菜。

葹,枲耳,苍耳也三者皆恶草,以喻小人王逸以定义式义界释词,引《诗》进一步阐明“薋”“菉”“葹”都是毒草,此处用以比喻奸佞《楚辞通释》则引用《本草纲目》将“菉”解释为“鸭脚莎”,并以俗语释“菉”为“俗呼竹叶菜”,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词义再如《大招》:“蜮伤躬只《楚辞章句》注:“蜮,短狐也《诗》云:为鬼为蜮言魂乎无敢南行,水中多蜮鬼,必伤害于尔躬也《楚辞通释》注:“短狐,即蜮,含沙射人成创,今南人谓之水箭王逸引《诗》释义,以“言”字阐述文意,蜮鬼伤人,故魂不去南,与前文 “魂乎无南”相呼应王夫之以方言今语释“蜮”为“今南人谓之水箭”,更具通俗性王逸《楚辞章句》作为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对楚辞研究影响深远,但其过于拘泥传统训诂,不免有时穿凿附会、望文生训船山先生敢于突破旧说,勘正注解不当之处,随文释义,深入挖掘语言文字的言外之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特点如《离骚》:“汩余若将不及兮《楚辞章句》注:“汩,去貌,疾若水流也《楚辞通释》注:“汩,聿也,语助辞,音越笔反王逸释“汩”为水流疾去貌,表示“年华似水我好像跟不上”,王夫之却将其当作助动词“聿”,置于句首,无义《楚辞通释》注与历来解释大不相同,却也言之成理,别具一格。

再如《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楚辞章句》注:“十二亩为畹,或曰:田之长为畹也《楚辞通释》注:“三十亩曰畹《说文解字注》:“田三十畮曰畹大徐本三作二下畹高堂班固曰畹、三十畞也此葢孟坚离骚章句滋兰九畹之解也王注乃云十二畞曰畹或曰田之长为畹王夫之驳斥旧说“十二亩为畹”,校正勘误为“三十亩曰畹”,体现了严谨的训诂思想再如《离骚》:“偭规矩而改错《楚辞章句》注:“偭,背也圆曰规,方曰矩改,更也错,置也《楚辞通释》注:“偭,面向也规矩在前,舍之而自为方圆,所谓改错也王逸用意义相反的字将“偭”反训为“背”,取“违背”义,译为“更改背弃规矩《说文》:“偭,乡也《说文解字注》:“偭训乡此竆则变、变则通之理如废置、徂存、苦快之例王夫之直训“偭”为“面向”,规矩形成在前,面对规矩却抛弃它自成一体,便是改错王夫之注解大有新意,可备一说再如《离骚》:“何琼佩之偃蹇兮《楚辞章句》注:“偃蹇,众盛貌《楚辞通释》注:“偃蹇,受蔽而不安也《楚辞章句》以描述法释“偃蹇”,以术语“貌”标注在后,表示众多盛大的样子《新唐书·段文昌传》:“宪宗数欲亲用,颇为韦贯之奇诋,偃蹇不得进偃蹇”表困顿,《楚辞通释》译为“受蔽而不安也”,引申为受蒙蔽而感到不安。

王夫之阐释并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剖析诗歌内部的深层意蕴,发掘言外之意,意在贤能之人因小人蒙蔽君王而失意潦倒再如《远游》:“玄螭虫象并出进兮《楚辞章句》注:“象,罔象也《楚辞通释》注:“象,疑当作豸或兼小大而言,小如虫,大如象,皆应舞节也王逸解释象为“罔象”,即水怪,《国语·鲁语下》:“水之怪曰龙、罔象王夫之提出合理新见,“象,疑当作豸《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见解新奇,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离骚》:“世幽昧以眩曜兮《楚辞章句》注:“昡曜,惑乱貌《楚辞通释》注:“好听辩言曰眩曜王逸用描述法釋“昡曜”为“惑乱貌”,即“迷惑混乱的样子”,语义模糊王夫之将“眩曜”定义为“好听辩言”,“辩言”即“巧言”,《战国策·秦策一》:“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较王逸注更为具体明确王夫之《楚辞通释》训释在《楚辞章句》基础上有所发扬,在注明楚语读音、阐发《楚辞》用字、训释楚语名物上见解独到博采众长,随文释义,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大胆地批判精神注释《楚辞》,能够深入且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为研究楚辞提供了重要借鉴,丰富和发展了楚辞学史Reference:[1]王逸.楚辞章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2]王夫之.楚辞通释[M].长沙:岳麓书社,2018.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