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灵光: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0项创造发觉 七 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创造 第61项 邮票 世界上最早发行邮票的是英国 1840年5月,英国邮政局用贴邮票的措施,首创了“先付邮票”的制度这个措施是由苏格兰印刷商查尔摩斯提出的,以后由社会和行政改革家罗兰・希尔爵士付诸实施 邮票的创造,是邮政服务系统长久发展的必定结果 在欧洲,最先建立国家邮政服务系统的,是路易六世统治下的法国早在1464年,法国就颁布了邮政法相比之下,英国就要晚得多了1635年,查理一世建立了一个由皇家垄断的邮政系统在第一任邮政局长威瑟林斯的领导下,英国邮政实施了日夜服务,只要6天就能把一封信从伦敦送到爱丁堡,还包含把回信从爱丁堡送到伦敦威瑟林斯还制订了一个正规的邮费表,只有一张一般纸那么大,每80英里旅程收两便士邮费 18世纪末叶,在皮特的管理下,英国使用了最早的邮政马车,从而提升了邮政服务的速度和效率很快,希尔爵士发觉传输信件的费用,和远近没有多大关系,关键取决于递信的数量她相信只要降低每封信的邮费,就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利用邮递服务 于是,在1836年,她提出取消以距离为标准的收费措施,而代之以重量为标准的收费措施,经过用胶水把“标签”粘在每一封信上的措施预先收费。
这一提议在1840年5月6日付诸实施,英国政府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标签”――邮票它分为两种:一便士的黑色邮票和两便士的蓝色邮票邮票上印有维多利亚女王的头像前者就是有名的“黑便士”,现在是集邮圈里的极品 1854年,阿切尔创造了邮票穿孔机这一创造使发信人今后不再需要用剪刀来剪邮票,轻轻一撕就得 在邮票使用中,还出现了部分欺骗行为有些人把打在黑色邮票上的邮戳弄掉,再反复使用于是,大家对邮票的制作技术加以改善除了改成红色之外,还用若干分离的印版印刷以防伪造有时在邮票的角上加上检验字母,以预防有些人把两张用过的邮票上各剪下二分之一来,拼成一张“新”邮票的欺骗行为 1874年,万国邮政联盟成立,随即邮政系统在全世界得到了快速的推广 第62项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是当代社会的产物伴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信件的数量不停增加,用户迫切要求加紧信息传输为适应这种客观要求,邮政部门依据邮政通信网,把全国划分为若干邮区,用阿拉伯数字排列组合成代号,替代每个邮政局新的地理位置和分拣经转关系,这种代号就是“邮政编码” 世界上最早实施邮政编码的国家是英国1959年7月28日,英国人率先在诺里季地域试行,以后推广到全国。
1961年,德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邮政编码随即,邮政编码被推广到世界上很多国家中国从1980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试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关键有两种形式 数字编码:用阿拉伯数字编定邮局代号大多数国家全部采取数字编码,通常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邮政区域,每个区域用固定的数码表示如美国自1963年开始实施了五位数编码,第一位数代表大邮区,第二、三位数代表隶属于大邮区中的中等邮区,第四,五两位数代表中等邮区内的邮局投递区自1982年起,美国又将五位数扩展到九位数,把邮件直接分拣到投递段中国的邮政编码采取六位阿拉伯数字,分四级:第一,二位数表示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第三位数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的邮区第四位数表示邮区内的县,第五,六位数表示邮局和投递区 混合编码:用地名缩写字加阿拉伯数字混合编定邮局代号英国使用的就是这种混合编码它的形式是前两位和后两位用英文字母,中间两位用数字,比如“WF28RD”编码表示Wakefield邮区,第二分区第八投递局,RD投递段相比之下,英国的邮政编码一直编到投递段,是比较具体的;而其余国家通常只编到投递区、投递局英国的做法引发了世界上不少国家的注意和借鉴 世界上有的国家大,人口多,自然需要位数多;有的国家小,人口少,自然需要的位数少。
比如像美国这么的大国,用的就是9位数;泰国由5个数字组成邮政编码,前两位数字代表地域,后三位数字代表所要寄达的邮局,卢森堡困国土面积较小,因此只用四位数字作为邮政编码就够了 信件上书写邮政编码以后,简化了邮局的分拣方法为采取自动化分拣发明了条件用人工分拣,无需熟记那些地名和经转关系,从而提升了分拣效率和分拣质量而采取机器自动分拣,邮政编码更是不可少,让机器认识多个有限的数字字母,比让它认识复杂繁多的地名当然要简单轻易得多 邮政编码的创造,大大提升了信件的内部处理时限,从而促进了邮政通信的当代化 第63项 电报 电报是近当代主要的通讯工具 不少人认为,电报是一个叫莫尔斯的美国人创造的实际上,它是无数人长久努力的结果,莫尔斯只是她们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在发觉电磁场之前,大家就开始了制作电报机的尝试早在创造电池以后的1808年,德国的解剖学家佐默林,就提出用36个电极制作类似以后发报机的设想 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是由库克和惠特斯通制作成功的她们使用五根磁针,分别指向部分不一样的字母1838年,在伦敦和西德雷顿之间的大西方铁路,就安装了一台这么的电报机1837年,她们取得了创造专利但到以后,她们在电报的创造权问题上发生了争吵,两人关系破裂,从而影响了她们对电报机的深入完善。
而几乎同时,莫尔斯正在全力以赴地投入研制 1832年10月2日,41岁的莫尔斯从欧洲留学回国船上一个名叫查尔斯・杰克逊的人现场演示了被称为“电磁铁”的奇妙功效;当电磁铁联结上电池,给铜丝通上电,铁块便立刻产生一股神奇的力量,把周围的铁钉、铁片一下子吸了过去;可一断电,那些铁钉,铁片又立刻掉了下来,神奇的力量也消失了杰克逊还说:电流的速度是极快的,不管电线有多长,它全部能够瞬息经过听到这里,莫尔斯大脑里闪过一个念头“假如在电线的一个地方能看到电流的存在不就能够用来向远方通信了吗?” 她的设想是:既然骤然切断电路就会闪现电火花,那么电火花是一个讯号,没有电火花是另一个讯号把这些讯号结合起来,代表多种数字和字母,数字和字母又按次序来编排这么,文字就能够由电线传送出去,而远处的仪器能够把讯号统计下来这就是“电报通讯”的最初构想 1835年,莫尔斯成了纽约大学教授在这里,化学教授格尔为她制作的电磁石电池给她的创造以很大帮助当年底,她完成了第一部电报装 置它用刻有沟纹的文字板组成文句,使它慢慢移动,电路则断断续续地发出讯号收报的地方,用电磁石吸引一个摆,摆下装有铅笔,铅笔随摆的摆动在纸上画出波形线条。
但这个装置并不成功,接收距离也只有几米稍远部分讯号就接不到了 以后,莫尔斯又认识了来访母校的贝义尔她对莫尔斯的创造很感爱好,还出资在她父亲的铁工厂里研究电报装置以后,莫尔斯又研究出了一整套用点和划组成的电报符号――“莫尔斯电码”,这种电码至今还在使用 1838年,莫尔斯和贝义尔合作,做了距离为3英里的电报试验取得了成功1844年,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的电报线被架设5月24日,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呈,莫尔斯坐在电报机前,向远在40英里外的巴尔的摩市发出一系列电报符号,开创了人类用电线传送信息的新纪元 第64项 大家老早就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用一个更快速更方便的措施来传输信息的创造最终实现了大家的这个愿望 最先创造的,是美国人亚历山大贝尔她是波士顿大学的声音心理学教授,专门研究对聋哑人的语言教育在研究中,她对用电来传输声音的问题发生了爱好 有关的原理,早在贝尔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不一样的设想可不论是法国人波萨尔,还是德国人赖茨,她们均未能如愿取得成功问题关键是,怎样把声音的机械能量变成电气能量? 为了处理这个问题,贝尔千里迢迢赶到华盛顿,造访了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经过这位老科学家指点,贝尔更坚定了信心。
她悉心钻研,很快掌握了很多电学知识,为以后的创造打下了基础 为了集中精力搞试验,1869年初夏,贝尔毅然辞去了波士顿大学教授的职务,用心研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碰到了18岁的电气技师沃特森,两人一见如故沃特森对贝尔的设想坚信不移,全力相助,使研究工作很快取得了进展 贝尔的设想是:在随声音而振动的金属板上装上一个开关但声音的振动太快,开关极难跟得上因偶然的疏忽,她在金属板和开关接触的情况下做了试验,不料,这次却取得了意外的成功:声音变成了电流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和开关相连接的金属板,由声音引发的振动,在开关的线圈里产生了感应电流这就是送话器的原理把这个原理倒过来应用,就成了受话器这么,的创造最终成功了! 半年以后,贝尔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专利的申请书然而,就在她提交申请书两小时以后,耶莱夏・格雷也向美国专利局提交了专利的申请书随即,爱迪生于1877年创造了碳粒送话器,取得了专利权于是三人之间开始了复杂的斗争 1892年,美国一家最大的电信企业――西方联合企业,收买了格雷和爱迪生的专利权以后,它又和贝尔企业之间发生争夺垄断权的剧烈争斗以后,为了避免两败俱伤,西方联合企业认可贝尔的全部全部权,不再插手事业。
贝尔企业也作出了对应的妥协,答应把收入的20%支付给对方,期限为17年至此,这场旷日持久的纠纷才算得到处理,贝尔得到了的发咀权 第65项 机 当代社会,大家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通信业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通信的内容不但有语音,还扩大到了图像和数据:通信的对象除了人和人之间,还扩大到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这么,图像通信、数据通信等新的通信方法也就随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了在众多的图像通信中,含有正确、快速、经济和方便的优点,在办公自动化中被认为是最有期望的通信技术 技术的设想,最初是由英国科学家贝思于1842年提出来的直到1883年,德国工程师尼普科夫创造了“尼普科夫圆盘法”,这才使技术从设想变为可能 1895年,美国科学家格雷受到电报的启发,利用电报的原理来传送图像她把发送端的描画针在发送原件上扫描,将原件图像转换成电信号发出去同时,在接收端的描画针,也根据和发送端相同的方法进行扫描在大洋彼岸的英国,考珀也进行了大致相同的研究,几乎同时取得了成功 1925年,美国无线电企业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实用的机它由发送机、接收机两部分组成发送机上有一个滚筒,把发送的图像卷在滚筒上,滚筒的前方装有强光源的灯,灯发出的光被透镜聚集成一点并照射到图像上,图像上的颜色被灯光照射后反射出明暗不一样的光。
这种强弱不一样的光再射到光电管上,光电管就产生电流光强电流大,光弱电流小,这么就把强弱不一样的光转换成了大小不一样的电流,光信号转换成了电信号然后,电信号经过放大后,经过电路发送到接收机上,接收机内也有一个滚筒,它的大小、转速和发送机上的一样接收机收到的电信号,经过放大等一系列还原处理后送入统计装置,最终在统计纸上出现的图像就和发送机上的基础相同了 当代技术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72年以前,技术的发展很缓慢,关键应用于新闻、出版、气象和广播行业,采取的是专用有线电路;1972~1980年,技术完成了从模拟向数字、从机械扫描向固体化电子扫描,从低速机向高速机的快速转变,除替代电报和用于传送气象图、新闻稿、照片、卫星云图外,在医疗、图书馆管理、情报咨询,金融数据,电子邮政方面也开始了应用,80年代以后,技术摆脱了只作为图像通信设备的约束,向综合处理终端设备过渡,除了负担通信任务外,还具有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形成了含有新功效,新概念的综合性处理终端 第66项 无线广播 20世纪初,无线问世很快,无线电广播就开始了 1906年,一个尤其简单的高频振荡检波装置――矿石检波器创造了任何一个无线电兴趣者,只要花上几元钱买一个耳机和矿石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