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

lsj5****2131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3.57MB
约53页
文档ID:189347954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全册教案(2019新教材)_第1页
1/53

1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及拉丁美 洲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和掠夺的基本史实 及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过程;认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代表人物玻 利瓦尔、章西女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 原因,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现象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讲 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殖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评 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探究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愤图强的 民族责任感;了解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英雄事迹,学习其爱国、不 畏强权等优秀品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兴起、玻利瓦尔、章西女王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8 年 4 月 14 日,在没有任何国际调查结果的情况下,美国、英国和法国对所谓叙利亚政府的化学 武器基地进行了轰炸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就一份“谴责美国以及盟国对于叙利亚军事行 动”的草案进行表决。

安理会15 个成员国 (5 个常任理事国和10 个非常任理事国) 之中,只有中国、俄罗 斯和玻利维亚投了赞成票 大部分国家迫于美国的淫威,是不敢强出头的,但有一个国家例外,这个国家就是玻利维亚玻利维 亚投谴责美国的赞成票,就是拉美国家反美霸权主义的一次缩影,更是以玻利瓦尔为代表的拉美反殖独立 民族精神的传承那么,玻利维亚共和国的建立与“解放者”玻利瓦尔有何关系?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 1. 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内因殖民统治与掠夺 (1) 教师简述:政治版图“拉丁美洲”的由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掠夺的概况,指出拉美地区除巴 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于西班牙殖民统治之下 (2) 图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源( 内因 )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殖民统治与掠夺是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根本原因( 内因 ) 2. 拉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外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归纳:19 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美人民的民族独 立意识日益增强,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运动 目标导学二:概述拉美独立运动反殖斗争史实 2 1. 结合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独立运动的时空状况。

提示:独立运动烽火燃遍了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它分为南美洲北部战场和南美洲 南部战场;运动主力:印第安人、黑人和混血种人;时间起止:19 世纪初至19 世纪 20 年代末; 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 2. 阅读教材,评说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斗争的英雄事迹,完成表格中的内容 项 目 反殖斗争史实史料实证情感体验 北 部 地 区 史实 1: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 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 措施深得人心, 鼓舞 士气 以人为本,体现 人权与民主思想 史实 2:1819 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克服 艰难险阻,越过常年积雪的安第 斯山脉,打败西班牙军队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克难奋进、英勇 无畏 史实 3: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 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 和国” 建立美洲各国联盟、 团结联合斗争 高瞻远瞩、着眼 未来 史实 4:玻利瓦尔当选总统后,他继续领导 南美州的独立运动 继续斗争、 完全胜利 斗争到底、不居 功守成 南 部 地 区 史实 5: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 的独立运动 ( 教师可链接圣马丁与玻利瓦尔 瓜亚基尔会议后隐退史料) 团结协作、 联合作战 不迷恋权位名 利,急流勇退的 无私奉献精神 评 价 由于功勋卓著,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推断出“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论 从史出”的学史方法。

同时依据史实,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价值观”,升华历史情感 3. 拓展延伸: 在阅读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反殖民斗争事迹的基础上,讨论总结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取得胜 利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 战争的正义性;(2) 有利的国际条件美法革命的客观支持;(3) 有一批杰出领袖:海地 的杜桑卢维杜尔、墨西哥的伊达尔哥、南美洲的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4) 革命措施正确,如玻利瓦尔 建立根据地、解放奴隶、许诺战后分给士兵土地等;(5) 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如海地支持玻利瓦尔;(6) 参战将士英勇奋斗、吃苦耐劳、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目标导学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获取有效信息,探讨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2. 教师在学生阅读和回答基础上,展示下图归纳总结原因 目标导学四: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过程与影响 1. 从历史要素角度,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历程 教师列表归纳:( 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要素印度民族大起义历程领导人代表 时间1857 1859 年 章西女王领导者封建王公 3 主力土兵 阶层土兵、农民、手工业者、封建王公 结果起义被镇压 影响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 民族意识的觉醒 2. 拓展延伸:讨论印度民族大起义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展示:英国武器先进,实力强大。

英国殖民者调集军队镇压起义,甚至把派往伊朗和中国的侵略 军调回印度由于各地的起义军基本上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再加上有的封建王公被敌人分化,在关键 时刻动摇投敌,起义城市先后失陷,起义失败 提示: (1) 领导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是封建王公,这些人后来很多都被英国收买了,所以逐渐退出 起义; (2) 印度的民族大起义组织不严密,较为松散,各自为战,敌人分化瓦解;(3) 英国实力远在印度之 上; (4) 缺乏统一指挥、发生内讧、叛乱和投敌等 三、课堂总结 19 世纪,在拉丁美洲和印度,相继爆发了波澜壮阔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通 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残酷的殖民统治和掠夺是激起殖民地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同是反殖民统治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拉美独立运动取得了胜利而印度民族大起义却失败了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拉美人 民团结协作、 联合抗战, 弱国最终战胜了强敌而印度民族大起义是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最终起义失败 它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弱国同样可以战胜强敌!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使用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创设情境,把枯燥无味的历史变成了有血有肉的历史,激发 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鼓励学生自学,通过历史问题的讨论,以小 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激发学生探讨问题、解决 问题的欲望但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学生对以往知识遗忘的较多,因此横向联系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比如在问到“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同时期,中国也发生了类似的运动,你知道是什么吗”时,大多数学生都 不能正确回答 第 2 课俄国的改革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目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和俄国农奴制 改革的主要内容、性质、历史意义;通过对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 革的比较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之间的辩 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材图文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利用 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历史 学科素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改革是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重点难点】 4 教学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和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百年前,三十一岁的彼得大帝在波罗的海之滨建起一个全新的城市,命名为圣彼得堡。

从此,俄国 获得了一个连接西方的出海口,也打开了一扇通往当时先进文明的窗户之后,圣彼得堡作为沙皇俄国的 首都历时二百余年因其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卓然战绩,还被授予了“英雄城”的称号至今,圣彼得 堡仍被视作俄罗斯的“北方之都”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涅瓦河畔发表了圣彼得堡300 周年庆典讲话在会 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地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彼得大帝能成为普京总统“此生最佩服的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1.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对俄国历史演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提示: 2.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 提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 彼得一世改革的举措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类归纳改革举措,并认识其作用 提示: 类别措施作用 ( 由学生归纳 ) 军事上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有利于建立新式军队,增强军事实力 政治上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 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 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政府效率,巩固 了沙皇统治 经济上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 个村庄的农奴 促进了经济发展,扩大了农奴制的基础 文教上 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 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促进了文化教育发展,提高了科教素质 社会习俗提倡人们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改变落后习俗和文明开化 4. 读教材 说一说: P7“人物扫描”体现了彼得一世怎样的精神品质? 提示:敢想敢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与冒险精神;勇于实践的践行精神;虚心好学的态度等。

目标导学二: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影响 1. 材料展示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240 多个 手工工场,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设问:材料反映了彼得一世在经济上改革有何影响?改革是否触及农奴制的基础?讨论归纳彼得一世 改革的性质 5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 彼得一世的改革不仅没有触动农奴制的基础,反而使农奴制进一步加强 总结:彼得一世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质改革 2.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518 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和 兴建新都圣彼得堡 ,说说改革的影响 提示:通过改革, 俄国的经济、 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3. 展示图文材料 图一彼得一世倡图二中国军人强 导的某一习俗改革行给行人剪辫子 材料展示: 1698 年某天,彼得一世从国外归来,领主们纷纷前来祝贺不料沙皇接过侍从递给他的 一把剪刀,立即亲自剪除领主们的大胡子不久以后,彼得一世发布敕令:剪胡子是俄国人应尽的义务, 除神职人员外,禁止任何人蓄须。

设问:图一情景反映了彼得一世什么改革措施?图二情景是近代中国哪一次革命的产物?它们的共同 之处是什么?以此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提示:剪胡须;辛亥革命;它们都受西方先进文明的影响,改革社会陋习,对改变社会风俗产生了深 远影响 总结: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先进技术、社会风俗、生活方式)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4. 教师补充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目标导学三: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影响 1. 读教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P8“相关史事”,分析1861 年废除农奴制的原因 提示:俄国经济落后;农奴起义不断,阶级矛盾激化;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 济的落后,加剧了社会矛盾;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读史料 材料展示: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诸位会深信, 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 ” 引导学生分析亚历山大二世实行改革的目的 译文:凡是能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