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护制度汇编(20篇范文) 目录 1.医务安全制度的重要性和意义 2.医务安全制度有哪些 3.医务安全制度注意事项 4.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护制度(20篇范文) 重要性和意义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不仅关乎个体健康,更是医疗服务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基石有效的安全制度能预防医疗事故,提高工作效率,维护医患和谐,同时也是对每一位辛勤付出的医务人员最根本的保障 安全制度有哪些 1. 岗前培训: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接受包括感染控制、急救技能在内的基本安全培训 2. 操作规程:制定并执行标准操作程序,如无菌技术、药物管理等 3. 个人防护:配备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4. 危险物品管理:规范处理生物废弃物、化学药品等,确保无害化处理 5. 应急响应: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应对突发事件如火灾、病人突发状况等 注意事项 1. 制度更新:随着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安全制度需定期评估和更新。
2. 执行监督:管理层应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沟通反馈:鼓励员工提出安全建议,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4. 法规遵循:确保所有制度符合国家及地方的医疗卫生法规 以上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旨在为医务人员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工作环境,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请注意,任何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其实际执行,只有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才能真正实现职业安全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护制度范文 第1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护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务人员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毒感染者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被含有细菌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的情况 第三条、 各科室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加强医务人员预防与控制感染的防护工作 第二章 预 防 第四条: 医务人员预防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源物质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条、 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疾病感染时,医务人员应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面罩;有可能发生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2、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诊疗和护理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第六条: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第七条: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第三章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第八条 :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如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气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5、发生hbv职业暴露,根据暴露级别、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等不同采取基本用药或强化用药程序 第四章 登记和报告 第九条、医务人员应该对被感染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病源感染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被感染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第2篇 八一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第一医院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定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由医务人员传至患者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是否戴手套。
都必须洗手;遇有下列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患者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播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患者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患者粘膜和非完整性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患者及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护目镜、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废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用品设备用于下一患者前应按规定进行清洁和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患者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患者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1)、防护对象:在医院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和对垃圾进行回收的工作人员 (2)、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1)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2)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①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②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③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④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粘膜的操作时 ⑤面罩:有可能被患者的体液喷溅时 ⑥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1)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sars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的医务人员 (2)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第3篇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 基层医疗单位是卫生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为做好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制定如下制度: 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治安、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和养成防盗窃、防事故等行为规范 二、门诊办公桌抽屉和柜橱内不要存放现金和有价证券拎包、、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要存放在设备完整的柜橱中,不要随便放在办公桌上 三、养成人离办公室随手锁门的习惯 四、不乱拉电线、乱扔烟火和其他火种,防止发生火警 五、遇到可疑人员,应主动询问事由,有问题及时报告。
六、建立下班时检查制度,做好“三清三关”工作,确保安全三清:清垃圾、清通道、清纸屑杂物三关:关门、关窗、关电源) 七、加强职工的交通安全教育,应当遵守交通规则 八、重视不安定因素的排摸工作,及时发现因各种矛盾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及时向领导和保卫部门汇报 九、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置,按照预案进行教育疏导,严防扩大事态 十、各科室负责人为安全责任人,做好督促落实 第4篇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维护医院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医院工作人员中出现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职业危害指医院工作人员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伤害 第三条 医院工作人员包括医疗、护理、医技、药技、行政、后勤等所有工作人员 第四条 对职业危害的预防,医院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为主进行预防 第五条 各科室、部门应积极主动掌握工作环境、性质下可能产生的执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防护措施,建立健全有科室特色和针对性的防护制度,严格操作规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第六条 对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险因素、危害程度及时告知员工,让职工知晓职业危害有关情况。
第七条 各科室、部门应提供符合防治职业危害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第八条 加强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安全防护教育上岗前对职工进行医院感染、职工防护、安全工作技术和方法等岗前培训医院不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对员工进行有关知识培训 第九条 医院为职工提供员工保健体检,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及时发现潜在问题,让职工享受到有关的健康服务 第十条 要求职工本人加强防护,增强自身防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凡违规操作,责任自负 第十一条 在发生职业病危害事件时,应在十二小时内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加强信息沟通与传递信息上报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概况: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件现场情况;事件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按程序开展具体的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二条 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应及时调查事件的发生原因和事件性质,估算事件的危害波及范围和危险程度,查明人员伤害情况,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十三条 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可视情况调整工作岗位,并予以合理的治疗,促进职工康复 第5篇 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制度格式 基层医疗单位是卫生公共场所,人流量较大,为做好医务人员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制定如下制度: 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治安、安全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树立和养成防盗窃、防事故等行为规范。
二、门诊办公桌抽屉和柜橱内不要存放现金和有价证券拎包、、手提电脑等贵重物品要存放在设备完整的柜橱中,不要随便放在办公桌上 三、养成人离办公室随手锁门的习惯 四、不乱拉电线、乱扔烟火和其他火种,防止发生火警 五、遇到可疑人员,应主动询问事由,有问题及时报告 六、建立下班时检查制度,做好“三清三关”工作,确保安全三清:清垃圾、清通道、清纸屑杂物三关:关门、关窗、关电源) 七、加强职工的交通安全教育,应当遵守交通规则 八、重视不安定因素的排摸工作,及时发现因各种矛盾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及时向领导和保卫部门汇报 九、遇突发事件,要及时处置,按照预案进行教育疏导,严防扩大事态 十、各科室负责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