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的驱动功率计算3.1 自动扶梯的主要参数1) 提升高度 H:建筑物上,下楼层间的高度取 H=5m,为小提升高度2)理论输送能力 tC,设备每小时内理论上能输送的人数当自动扶梯的各梯级均站满人时,就达到了其理论输送能力,由下式计算: 1360tKVYtC——理论输送能力(人 /h)K——承载系数,与踏板名义宽度 Z1有关当 Z1=1.0m 时,k=2V——额定速度(m/s)取 v=0.65m/s1Y——梯级深度(m)取 Y1=0.4m所以 tC=3600× 20.654=11700(人/h)3) 额定速度 v 自动扶梯运行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乘客在扶梯上的停留时间与满载系数#密切相关,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并经线性回归,得=1.1 -0.6V=1.1-0.6×0.65=0.714) 梯级名义宽度 1Z 取 1=1.0m5) 倾角 为o30 3.2 自动扶梯阻力计算为方便起见,扶梯自重的线载荷 tq表示,经过估算每个梯级的重量为 70kg 梯级的宽度大约是 400mm;每个滚子的重量约为 2.5kg,梯级的节距是 100mm那么可以算出梯级的线载荷为,取 g=10, 11 个滚轮才间隔 1.0m。
tq= 7012.501.42700N乘客的线载荷用 rq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rq= 0.4KQQ——估计平均每个乘客的重量大约 60kg, 0.4——表示梯级的宽度大约是 400mm;k——每一梯级上可站立的人数;——满载系数 (取 0.71)代值计算结果是 rq=2200N总阻力法总阻力法求自动扶梯阻力的思路是:分别计算自动扶梯驱动装置所需要克服的各项阻力,包括扶手系统的阻力,然后求出扶梯系统的总阻力1) 路上分支倾斜区段乘客载荷形成的阻力 1W= rqmL sincos((2) 乘客载荷形成的阻力梯路上水平分支区段共有 2 个,乘客载荷形成的相应阻力为:2=2 rql(3) 上分支与下分支倾斜区段梯级自重形成的阻力,可认为上、下分支的阻力相等 3W=2 tqmL(4) 上分支与下分支 4 个水平区段梯级自重形成的阻力这个阻力可看作相等4=4 tql(5) 梯路曲线区段的运动阻力这个阻力可看作乘客与梯级自重共同形成,每个曲线区段内的载荷均可分解为垂直梯路方向的载荷和平行梯路方向的载荷两部分垂直梯路方向的载荷应乘以cos2因子,而平行梯路方向的载荷则应乘以 sin2因子。
经过分析可以得出梯路曲线区段运动阻力应为: 5W=[2 rq( cosin2)+4 tqco]l(6)梯路转向区段运动阻力这个区段的阻力主要通过摩擦传递,即 6= tq(7) 扶手系统阻力 7W=4 r ( mL+2l) f上面各个式中的参数为 71~——阻力(N) ;rq——乘客线载荷(N/m)2200Nt——梯路线载荷(N/m)2700N——梯级车轮的摩擦因子,取 =0.025~003;l——进出端水平端长度(m) ,小提升高度取 0.6m.L——倾斜区段梯路水平投影长度(m)计算的 4.33ml——梯路曲线区段水平投影长度(m)取 0.6m——梯路转向时,梯级所经路径的曲线长度(m ) ;取 2m ——乘客手握扶手胶带的附加阻力系数,取 =1.5fq——扶手胶带的线载荷(N/m),可以取 fq=25N/m;f——扶手胶带阻力系数,可取 f=0.3——自动扶梯倾角 30经过计算得 1W=5239N 2=80N 3W=702N 4=195N 5W=266 6=195N 7=240扶梯系统的总阻力就是上述各项阻力之和,既 7654321 =6915N3.3 自动扶梯的功率计算自动扶梯的总功率计算可以用总阻力法求出,其具体公式如下:N=10WVN——自动扶梯的总功率(KW)W——用总阻力法求出的自动扶梯总阻力V——自动扶梯额定速度(m/s) ;0.65m/s——传动系统的效率的计算由四对滚动轴承副, (传动效率 0.98) ;两个链传动副(传动效率0.92) ;一对蜗轮副传动(传动效率 0.9) 。
则 = 420.98.0.9=0.703代值计算总功率 N=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