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翻译六个方法课外文言文翻译六个方法1.翻译的标准和要求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可概括为 信 达 雅 nbsp;(1)信所谓 信 ,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nbsp;(2)达所谓 达 ,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nbsp;(3)雅所谓 雅 ,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nbsp;2.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的翻译有其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nbsp;(1)直译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就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运用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nbsp;(2)意译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nbsp;3.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可概括为 扩 换 留 删 补 调 六字,即六字诀nbsp;(1)扩 古汉语中有大量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单音节词与另一个字组合,扩充为双音节词,或者直接用对应其意义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合成词代替。
nbsp;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译为:晋朝的陶渊明偏偏喜爱菊花nbsp;另外,要特别注意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节词,如 于是 虽然 妻子 以为 交通 可以 卑鄙 等nbsp;(2)换 由于时代的原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用法已经改变,语法已经不用,在翻译时,应将这些古语换为今语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nbsp;如:①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汤 应翻译为 热水 ②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狱 应翻译为 案件 nbsp;(3)留 现代汉语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因而翻译时,有时需要运用保留法,即原样照搬文中词语这主要指: ①古今通用的词语,如 人 手 心 笔 墨 山 水 牛 羊 田 大 小 长 短 等nbsp;②古代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 (帝王年号)、 承天寺 (地名)、 张怀民 (人名)都属专有名词,翻译时照搬即可。
nbsp;(4)删 凡是古代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它,因而翻译时无须译出nbsp;如: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战斗,靠的是勇气 夫 为发语词,删去不译nbsp;②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译为: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之 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对于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翻译时则不能删去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译为:渔人对这(桃花林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 之 为代词,代指前文渔人看到的景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不能删去nbsp;(5)补 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省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及介词的宾语等nbsp;如:①(陛下)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补主语)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补谓语) ③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补宾语) (6)调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调整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表达。
nbsp;①前置宾语后移如: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为:我跟谁一起呢? ②后置状语前移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译为: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nbsp;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