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中的三美曹文轩先生曾说:“美是文学的基础,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这句话精要论述了美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首先应是对美的揭示那么,究竟如何把这一美学理想付诸于写作实践呢?曹先生的《孤独之旅》 (节选自《草房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阅读这篇作品,就犹如置身一个诗意的世界,作者为我们演奏了一曲美的交响一、 用词之美曹文轩先生在《孤独之旅》一文中多处用到叠词,这些叠词形式多样有AA式、ABB式、ABAB 式、AABB式它们表现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摹态,如团团、紧紧、浩浩荡荡、重重叠叠;有的拟 声,如轰隆隆、呼呼;有的绘色,如青森森;有的强调,如迟迟、整整、小小、一滴一滴它们在文中 作用突出有的点示了芦深水阔的环境特点;有的强化了视觉冲击的效果(一滴一滴);有的渲染了风雨 欲来的紧张气氛;有的刻画了人物在孤独环境中的本能反应……这些叠词就像一朵朵散落在各个角落的 小花,朴素自然而又清香可闻,成为文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除此之外,其他词语的运用也体现出准确形象的特点如“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水声”中“均 匀”、“永恒”写出了船行是匀速的,过程是单调的前行是纯粹的” 一句中,“纯粹”写出了前行的不 可避免。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中两个“陌生的”强调了景物的改变给人带来的生疏感文 中多处用到“忽然”、“突然”则表现了人物情绪、行为等的突然转折二、 映衬之美说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提那群鸭子鸭子是杜小康重返校园的希望,也是在孤独之旅中相互依存 的朋友不仅如此,对鸭子的描写也恰当地映衬出了人物的心情行进途中,“鸭子觅食之后,忽然有了 兴致,就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鸭子的兴致映衬了人物对未知前方的好奇晚上,鸭子“将主人的小 船团团围住”,鸭子“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使他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恐慌 鸭子们“觉得自己成了漂游者”更是人物心理的写照对鸭子的描写强化了读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在文中,鸭子逐渐肥硕,羽毛变得鲜亮、稠密,到最后下蛋了,鸭子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鸭 子的成长与杜小康的成长相映成趣这种映衬冲淡了文章弥漫的沉重氛围,增添了画面的亮色除此之外,还有景物的映衬作者对景物大篇幅的描述传达出了人物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真实可 感,细致而富有诗意三、 人性之美本文讲述了一个成长的故事,展示了杜小康从身体到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家庭的变化是迫使成熟 的原因;出发前的恋家、途中的迷茫,乃至雨后寻鸭是其成熟的必经考验;长大的自我觉醒是成熟的宣 言;见证鸭子下蛋则是其成熟后收获的喜悦。
这个过程既有身体上的耐磨,更有心理上的完善:战胜了 生活的艰难,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杜小康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个重要考验就是孤独在文中,这种孤独,首先表现为外在环境的封闭, 其次则为内在心理上的空虚别亲离家,人烟稀少,生活单调,前途渺茫……当一切同时袭来时,杜小 康没有因此消沉甚至绝望相反,孤独成了他长大的推进剂,他成了战胜孤独的强者,实现了真正意义 上的精神自立自强除此之外,杜雍和也好,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气息和性格特质体现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明净的语言,诗化的意境,纯真的情感,以及特有的民族特色和古典气息构成了曹文轩先生《孤独 之旅》的美学元素,也使这部作品具有了恒久的魅力文章摘要:《孤独之旅》节选自北大曹文轩教授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这部作品曾经获得了第四届国家 图书奖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也获得了好多大奖应该说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关于少年成长的小说 怎样阅读小说呢?下面我们就结合《孤独之旅》这一课的学习,分三点来讲:(共3页) 文章关键词:《孤独之旅》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初中语文阅读指导 文章快照:以下文章快照为自动识别,可能存在文字识别错误,请下载原文•比较单纯的,它以时间为 线索一步步写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环节:离家路上(起因一放鸭(经过)——暴风雨之夜找鸭(高潮一 鸭下蛋(结局)。
理清小说的情节对分析人物形象是非常有用的我们可以通过各个阶段的对比,发现人 物的变化,从这种变化里我们就能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请参阅上一小节第三自然段)三、小说的血肉: 细节描写在了解了故事情节之后,我们很多同学就放弃了阅读,以为已经读懂了其实理清故事情节往 往只是阅读的开始,因为还有更多更深广的意义等着我们去挖掘呢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读书有如 旅游,了解了故事情节,就等于我们在景区的各个景点间走马观花地跑了一趟,走完这一趟,我们大致 了解了各个景点间的路线要想更深入地感受各个景点的特色,我们还得走进去,静下心来,看一看这 景点的花草,用手去试一下水的凉热,用鼻子嗅嗅空气中的味道一句话:去感受生活细节阅读小说 也是一样细节,是文学艺术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 成单位最小,换言之,就是读者能最直接感受到的东西,而这最初的感受又是作者赖以唤起读者埋藏 在心间的情感或激人深思的基础在《孤独之旅》这篇小说里,有很多动人的细节下面我们选择一二 示例,让同学们感知细节的作用,学会分析细节的方法环境细节:“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 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己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唯一 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阅读指导和赏析: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作者不会无缘 无故地进行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要不为了重现事情发生时发生地的环境气氛,要不为了展现人物性格形 成的原因,要不是人物的陪衬在这篇小说中,鸭子是一种很重要的陪衬物,可以这样说,它们是伴着 杜小康一起成长的所以关注鸭的细节往往也是对人物成长过程的关注鸭们此时的乖巧不正是因为陌 生、害怕、孤独吗?这一细节非常好地表现了此时杜小康的心理还有课文最后写鸭下蛋了,鸭的成熟不 正是杜小康的成熟吗?心理细节:“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 是未知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阅读指导和赏析:心理描写常见的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心理描写;另一种是通过其他细节折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于直接心理描写,我们只要仔 细体味,把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读出来就可以了间接的心理细节要含蓄一些,需要我们设身处地,综 合全文的有效信息去挖掘出细节背后的真意这里选的是一个直接心理细节这时,船己经离开家乡 作为一个少年,他很快就忘记了忧愁,而被远方所吸引这种吸引既有对远方的新奇,也有对未来的恐 惧。
这就是杜小康那时真实的心理人物细节:“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越 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儿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话,而且,原先看来是必要的对话 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者干脆连眼神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阅读指导和赏析:人物细节 描写包括语言、动作、外貌等分析的方法不外乎是想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心理如何?为什么只要眼 神甚至连眼神也不要,双方就能明白一切?从表面上看,是长期的生活合作,使他们两人彼此配合非常默 契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两个人的生活太单调了共同的小天地,共同的事,使得他们之间己经没 有任何新的东西可以交流了他们内心的那一份孤独也是可想而知的阅读小说,我想主要就是这三点 了:以人物为中心,通过理清故事情节,掌握人物发展成长的大致过程,通过体昧小说提供的各种细节 还原人物的生存环境,最大可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曹文轩的纯美文学《孤独之旅》《“被抛”之后的神奇之旅》无家可归是在世的基本方式人所谓的正常秩序的生活只是人自以为“常态”的既成的生活,而实际上, 这种既成的秩序随时都有可能“退出”或“超出”,“被抛”不是命运的突兀逆转,而是人作为存在着寻找存 在之本原的必然。
曹文轩小说的“被抛”对象主要是成长中的少年,也许,曹文轩对于少女的生存状态还是给予了一位男 性作家的呵护与祝福曹文轩小说里寄寓着他一向主张的高贵的古典悲剧美学进一步说,就是人在“被抛"之后,不怨尤, 不颓唐,积极地面对一切挑战被抛"到无望的深处,人才会惊异地发现人战胜自身的潜能,即在“前行”里,人终将忘记前方的“茫然 和恐惧”,从而打消回返出发地之念在“前行”里悬置了与即成生活联系的犹疑感,只是人在“被抛”之后所遭遇的考验开端,接踵而来的就 是人在意识到“前行”只是一个与“家园"更遥远的地方并没有一个确定性的空间之时的孤独感这才是孤 独之旅的起点也正是此起点,一位成长中的少年的加冕仪式才刚刚庄严地开始正是在孤独之旅中,一位“被抛”的少年经历了无助、怀念、孤独、寂寞、绝望等各种滋味,由此,在 一个暴风雨之夜发生了神奇的转变他变得明亮又坚强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 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即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力奋斗的人生之旅1、 主题文章通过描写杜小康随父亲放鸭所经历的一系列事件和情感历程,刻画了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揭 示了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不仅仅指杜小康跟随父亲放鸭过程 中产生的孤独、寂寞、恐慌之感,还有杜小康心灵的变化过程,叩从孤独、寂寞、恐慌到坚强,自己努 力奋斗的人生之旅2、 情节结构开端:写杜小康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发展:写杜小康与父亲撑船赶鸭去芦苇 荡的经过和感受高潮:写杜小康与父亲在芦苇荡中遇到暴风雨的情景结局:写鸭子长大了,杜小康 也“长大”了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的巧妙剪裁与布局,揭示了文章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对孩子进行磨难、 挫折教育实施的必要3、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段落主要有:第9段,第12-13段,第21段,这些环境描写强化了孤独的氛围,增强了杜 小康的恐慌不安的感受;第24-25段,描画了一幅优美、恬静的画面,暗示杜小康的心理逐渐趋向平静, 但对于未来漫长的孤独,他仍然觉得恐慌第36段写暴风雨中的情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促进杜小康思 想转化的一个因素,突来的暴风雨,使杜小康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迅速地成长起来第47段,雨过天晴, 美好的夜色,预示着杜小康的成熟这些环境都突出了“孤独”这个意境,这也是杜小康成长的环境它 为表现人物的变化、文章的主题都起到很好的作用4、 心理描写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如第11段,写杜小康最初面对孤独时和面对不可知的未来时的茫然。
第 21段,面对更加孤独的环境时,杜小康心中的恐慌与胆怯再如第29-31段,孤独中的人们越发孤独, 并逐渐强化成一种精神上的压迫,杜小康很自然地想到回家,并且这种意识一发便不可抑止第38、43 —46段,是杜小康走向成熟和坚强的过程他敢于在暴风雨中独自找寻失散的鸭群,没有恐惧,强烈的 责任感使他能够承担困苦、孤独的侵扰第48段,更是鲜明地揭示了杜小康的成长,“他觉得自己突然 地长大了,坚强了文章对于杜小康的心理描写很细腻,面对孤独,他由恐慌到面对乃至最后战胜它, 这段心路历程通过杜小康不同的感受表现出来,也体现了他逐渐成长的主题5、 语言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很值得品味如:“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写出芦苇的广袤,“绿色的浪 潮”不仅可见其色,更可见其动感与生机,将景物写活了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芦荡愈幽深繁 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愈为真切写暴风雨一段“早上,......千万支 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写景如在眼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将暴风雨的狂暴之势表现得淋漓尽致1、 作者为什么独独选用了 “孤独之旅”作为文章的题目,匠心何在?⑴ “孤独之旅”,实际是一个过程性的东西,可以认为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概括。
⑵ “孤独”充满字里行间,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