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亚北非政治动荡中新媒体的作用与功能 在西亚北非地区动荡中,社交媒体信息扩散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影响范围之广远超乎传统认知,成为一系列运动的催化剂推特”、“脸谱”等新媒体在西方操控下大显身手,成为颠覆突尼斯、埃及等国政权的重要推手,新媒体所具有的动员、放大和催化作用在影响事态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推波助澜作用近年来在西亚北非国家发生的政治动荡背后,网络新媒体成为推动局势发展的重要推手新媒体在政治动荡中发挥了组织动员、情绪煽动、鼓舞士气、塑造舆论、加速进程、争取外力等重要作用 组织动员在信息时代,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快速、简单的沟通且实时协调代替事前计划,普通公民有了各种新的组织方法来举行集体活动而无需先期策划在西亚北非政治动荡中,网络、、微博等新型媒体在信息传递、社会动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埃及,古奈姆在“脸谱”网建立“我们都是哈利德萨伊德”网页,纪念被警察打死的年轻人萨伊德该网页迅速传播,获得大量网民响应,数天内追随者接近百万在突尼斯,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的导火索是突尼斯青年布阿齐兹自焚事件全国范围的抗议活动由此启动,进而引导更多人走上街头借助互联网工具,在共同诉求的推动下,原本素不相识的民众走到一起。
借助互联网工具,示威者的政治立场不断得到强化,那些原本对政治不甚关心的民众受“线上政治”的鼓舞开始更大程度地参与政治活动尽管突尼斯的本阿里政府对脸谱等网站实行管制,但是反对派通过不断建立新交流平台的方式来保持与网友的联系他们将各地网友发来的消息汇总到信息平台上,并亲自到街头采集信息,随时在推特上发回新的报道这些信息起到了前所未有的组织作用 情绪煽动在新媒体更短、更快的传播规则下,信息传播呈现新的“偏向”:以有限的篇幅展现事情最激烈、最尖锐的一面,成了吸引眼球的“法宝”,那些负面信息更能在带着批评的“转发”中成为焦点话题,并借助“意见领袖”的多级传播,引发大规模的道德声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模式呈现网格化传播、裂变式传播,原有的社会矛盾焦点借助于新媒体传播效应可以被强化和放大同时,由于表达内容审查的几近缺失,网络表达的随意性增加,感性化、情绪化、焦虑化的表达以及人际关系的倍数传播,使得社会矛盾呈现“火上浇油”之势,极易产生极化效应,走向极端化和偏执化在利比亚和叙利亚两场冲突中,许多新媒体往往铺天盖地地描述两国“人道危机和灾难”,选用具有强烈冲击力的电视画面、图片和标题,长时间在头条位置进行蛊惑人心的滚动式报道,渲染夸大乱局。
电视台将画面锁定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反复播放发生在那里的暴力事件,刻意制造恐慌和愤怒情绪,将公众注意力引向预定方向 鼓舞士气面对新媒体所形成的强大舆论场和群体性意见,个体难免不自觉地选择从众与模仿在西亚北非动荡中,新媒体在抗议运动进行过程中还起到鼓舞士气、巩固人群的作用埃及游行开始之后不到48小时,借助推特,一则“穆巴拉克总统之子已经逃离埃及”的消息就开始通过网络空间疯狂传递,尽管不到24小时美国CBS就通过美国驻开罗使馆消息确认这是一则谣言,但支持者仍然坚信不疑地传递这则源自美国某阿拉伯网站的消息,这则谣言对巩固早期示威者的信念起了重大作用 在开罗解放广场上,愤怒的人们正在呼喊穆巴拉克应该辞职的口号过了不到几分钟,画面就出现在网络上,只须点击一下,全球各地的人就都可以看到优兔、脸谱和推特在埃及成为了非常受欢迎的信息来源,大量的博客写手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发表对事件的评论,吸引大量的关注,让参与者感受到自己具有的力量和重要性,从而为示威的持续提供新动力 信息传递新媒体作为一种“弱控制”媒体,具有便捷、高效、操作成本低等特点,发布机构全面开放,信息发布高度自由,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新闻发布者或新闻制造者,人为制造和操控舆论变得简便易行,短时间内即可形成“舆论风潮”,极大影响一些事件的进程和走向。
在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中,新媒体还发挥着大范围地传播、扩散各类信息的功能据西方媒体统计,在突尼斯,示威期间每秒钟就有6条关于抗议活动的“推特”信息,不断向外界传播有关示威、死伤的情况 新媒体也扮演着即时报道的角色许多在示威现场采访的记者往往以140字的“推特”信息形式报道第一手的抗议情况,让外界立即了解抗议现场实况,尤其是暴力冲突和警察攻击记者的行为随着大量信息及细节不断传出,这些信息不管真假大部分都有利于示威者,这就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即一场真正的事变正在发生另外,在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中,新媒体的信息还往往被Al-Jazeera、半岛电视台等阿拉伯世界的主流媒体所引用 舆论塑造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把议程设置的权力分散给了每个民众,也加强了消息源和意见领袖在信息流中的权重,对世界和地区舆论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利比亚内乱期间,新媒体上关于利比亚消息,基本都是由班加西势力、在利记者(用卫星上网)和全球关心利比亚局势的网民提供的,卡扎菲和首都民众,彻底在新媒体中失去了声音各国网民通过推特、脸谱等网站,看到的大部分消息,都是关于卡扎菲残酷镇压、反抗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使得全球民意对各自政府施压,鼓励反卡国家出兵和对卡施压,遏制对卡同情的国家给予援手。
在埃及,示威者利用“推特”信息和“优兔”网站的视频,传播有关“抢劫者身上带有警察标志”的信息尽管难以确定真假,但却改变了关于埃及出现“社会动乱”的报道埃及一名博客作家在接受CNN采访时称,“我呼吁你们使用‘反抗、起义或革命’之类的词语,不要用‘混乱或动荡’CNN随后就将其头条报道由“埃及的混乱”改为“埃及的起义”西方媒体的报道调门由此出现转变 争取外力遍布全球且不对称分布的网络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的网络传输速率、日趋完善的移动便携式互联网终端,以及高速扩张的建立在人际关系网络数字化基础上的新媒体运用,使得信息流高速、实时地实现着跨国运动新媒体开启了一个新的政治时代,成为各种利益集团影响政治的工具在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中,新媒体以不仅承担着组织动员的角色,还担负着争取外力的任务 如在利比亚冲突中2011年2月23日人们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发现了最初声称由名为的、后来变为由自称为YouTube管理员上传的视频,配的解说声称“这是一些被卡扎菲的雇佣军处决的利比亚政府军士兵,因为他们拒绝向示威者开枪所以被砍了手”半岛电视台、BBC加上优兔管理员这些传统和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迅速扩展到全球信息空间,大量转载者依据“视频”、“文字”和对“卡扎菲是个独裁者”的坚定信念,迅速塑造并形成了确凿无疑的舆论氛围:利比亚政府正在大量屠杀平民,如果国际社会不迅速采取行动,就无法阻止人道主义灾难的发生。
这些后来证明是假的信息,不仅推动欧美国家的领导人在没有可靠情报的支持下,对利比亚实施武装干涉;而且让联合国安理会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比例通过对利比亚实施禁飞区,所有赞成实施禁飞区的国家,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并以此作为实施禁飞区的理由使利比亚的反对派不仅获得军事上的相对优势,而且得到了道义上的有力支持 在西亚北非动荡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了真实残酷的斗争因此,研究新媒体在西亚北非政局动荡中的功能作用,寻找相应对策,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