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道德讲堂活动资料

艾力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KB
约8页
文档ID:30356243
道德讲堂活动资料_第1页
1/8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的事迹小故事1957 年,以朝永振一朗(后获诺贝尔物理奖)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场论方面的访华代表团来华访问,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于敏的才华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回国后,发表文章称于敏为中国的“国产土专家一号” 与邓稼先的暗号于敏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案的重要课题后,他当即给北京的邓稼先打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为了保密,于敏使用的是只有他们才能听懂的隐语:暗指氢弹理论研究有了突破 “我们几个人去打了一次猎……打上了一只松鼠 ”邓稼先听出是好消息:“你们美美地吃了一餐野味?” “不,现在还不能把它煮熟……要留做标本……但我们有新奇的发现,它身体结构特别,需要做进一步的解剖研究,可是……我们人手不够 ”“好,我立即赶到你那里去 ”与死神三次擦肩而过在研制氢弹的过程中,于敏曾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969 年初,因奔波于北京和大西南之间,也由于沉重的精神压力和过度的劳累,他的胃病日益加重在首次地下核试验和大型空爆热试验时,他身体虚弱,走路都很困难,上台阶要用手帮着抬腿才能慢慢地上去热试验前,当于敏被同事们拉着到小山冈上看火球时,已是头冒冷汗,脸色苍白,气喘吁吁。

大家见他这样,赶紧让他就地躺下,给他喂水过了很长时间,在同事们的看护下,他才慢慢地恢复过来由于操劳过度和心力交瘁,于敏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直到 1971年 10 月,考虑到于敏的贡献和身体状况,才特许已转移到西南山区备战的妻子孙玉芹回京照顾一天深夜,于敏感到身体很难受,就喊醒了妻子妻子见他气喘,赶紧扶他起来不料于敏突然休克过去,经医生抢救方转危为安后来许多人想起来都后怕,如果那晚孙玉芹不在身边,也许他后来的一切就都不存在了出院后,于敏顾不上身体未完全康复,又奔赴西北由于连年都处在极度疲劳之中,1973 年于敏在返回北京的列车上开始便血,回到北京后被立即送进医院检查在急诊室输液时,于敏又一次休克在病床上靠古诗词安眠于敏虽然是一位大物理学家,但他最大的爱好,是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京剧他从小就会背不少古诗词由于学习和工作的繁忙,多年来于敏的休息时间一天只有 6 个小时左右而至少有 30 年了,于敏是靠古诗词的安眠来完成这 6 个小时的睡眠的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 年 1 月 9 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4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 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主席习近平为他颁奖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与事迹20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一年光阴中,什么样的善行如阳光温暖人心?什么人的名字让全中国真情动容?一起来看下 20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在雪融花开的声音中凝听“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 为真与情的故事落泪,向刚与伟的面孔致敬!“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移民第一责任人”赵久富事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第一人,湖北移民书记赵久富为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省有 18.2 万移民离别故土,赵久富是中线一期工程 40多万移民的杰出代表50 年前,为修建丹江口水库,7 岁的赵久富随父母搬迁到了郧县安阳镇余嘴村2008 年,该省试点移民开始,在余嘴村当了 26 年村支书的赵久富主动选择外迁,积极配合库区、安置区工作于 2010 年 4 月,与 61 户村民一道,由十堰市郧县迁往黄冈市团风县。

赵久富是移民搬迁的带头人2010 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家园难舍,故土难离,乡亲们户看户、村看村、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谁也不愿意主动搬迁村支书赵久富是党员,又是村干部,还是一名退伍军人,尽管他的家没有被划进移民版图,但他必须带好这个头他说服自己的爱人:“说话办事乡亲们都看着咱,为了国家南水北调工程我不能拖后腿2010 年 4 月 30 日,搬迁的这天,赵久富含泪告别 80 岁高堂,带 61 户村民前往 600公里外的黄冈赵久富本打算把新家安顿好之后就接父母过来一起住,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2013 年,老父亲突发疾病,当赵久富从黄冈赶回老家时,父亲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搬迁后,赵久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积极进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历了从不适应,到逐渐融入当地;从依赖依靠政府,到主动参与、主动建设的巨大转变,移民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浓,建设新家的热情越来越高,涌现了一大批带头致富、带头创业的先进典型由于工作出色、贡献突出,赵久富被任命为黄湖新区党总支书记,也是该省 7.7 万外迁移民中唯一的省人大代表感动中国组委员会评价赵久富:量与江海宽。

赵久富在颁奖现场表示,自己父母也曾经历过一次移民,我们是二次移民南水北调 40 多万移民付出的太多、太多但看到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国家能做,很震撼20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张纪清】【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张纪清的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27 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感动中国人物张纪清事迹】张纪清,74 岁,江苏江阴市市民2014 年 11 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 27 年的好心人炎黄1987 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 1000 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一年的工资从此以后的 27 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27 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14 年 11 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

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现在张纪清每月只有 500 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现在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 张纪清就是“炎黄” ,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这份坚持 27 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2015 感动中国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与事迹20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一年光阴中,什么样的善行如阳光温暖人心?什么人的名字让全中国真情动容?一起来看下 201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在雪融花开的声音中凝听“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 为真与情的故事落泪,向刚与伟的面孔致敬!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事迹:爱慈善 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 孙丽娜10 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 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寨里有 200 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 0.03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 5 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 350 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2014 年 9 月,在支教的第 9 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她带来了丈夫的近况:他右半边还没有知觉,但神智开始清醒,可以连着说两三个字了回到孩子们中间,这是朱敏才最大的心愿感动中国为他们写下的颁奖词是: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当朱敏才、孙丽娜夫妇将大爱洒向山间的时候,江苏江阴的村镇和河南郑州的陇海大院同样因为超越亲情的大爱而温暖如春。

2015 年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的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事迹:爱·亲人 失聪儿子的陪读妈妈:陶艳波在“感动中国”的舞台上,即使是出于天性的母爱,也会因为她的非凡坚韧及创造的奇迹而深深震撼观众的心灵继往年割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和为儿女留下巨幅十字绣作为未来学费的癌症母亲姚厚芝之后,这回,陶艳波母子的故事,再次成为全场的泪点儿子杨乃彬 8 个月大的时候因病失聪,从此,这个黑龙江的三口之家,为儿子的明天,走上了一条异常艰辛的路陶艳波本不敢眺望太遥远的未来她先是去北京学习唇语,回来后不厌其烦训练儿子整整 3 年,当那一句含混不清的“妈——”从儿子嘴里说出时,陶艳波和丈夫相拥而泣儿子 7 岁那年,她毅然辞掉工作,随儿子一起走进了小学校园她决心以自己的陪读,为儿子赢得与健全孩子同样的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整整 16 年,陶艳波成了杨乃彬的“同桌的你” 小学的课程相对容易,陶艳波面临的考验在于体力课间,她得陪着孩子们蹦蹦跳跳上课时,为了不影响后面的孩子听讲,她坐在一张很矮的凳子上,一堂课下来,累得腰酸背痛乃彬看不清老师的口型,急得满头大汗为了让儿子跟上进度,陶艳波必须把上课的内容全部记下来,课后,放慢速度再给儿子讲一遍。

乃彬小学六年级时,陶艳波和丈夫倾尽家财,为他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初中三年,陶艳波既要学习越来越难的功课,还要给儿子进行声音训练2008 年,乃彬收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的那天,陶艳波笑了,班主任却抱着她哭了:“这 3 年你太不容易了!”更不容易的是接下来的高中三年复杂的方程和定律,让年过 40 岁的陶艳波学得异常吃力 “如果我不懂,他就更不懂了 ”为了让儿子考上大学,陶艳波成了全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