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向缓和,但要实现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还要相当长的时间:,冷战 后的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冷战后的世界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 美国依靠着世界大战发展机械、电子等工业产业却免受战火的轰炸,逐步发展超越欧 洲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是苏联解体后最大的国家,保留有着苏联大部分的实力, 是能与美国共同抗衡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从 1996 年 6 月的俄国总统选举起,不管谁当选总 统,都力图谋求与美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状况的好转,更是如此中国作 为战后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结合自我国情在一系列改革中不断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也在世界的经济社会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日本以及欧洲资本主义国 家逐步摆脱美国势力的渗透,各大联盟阵营的力量不断强大,不可忽视 二、俄美之争持续并影响国际关系 冷战后两极体制虽已结束,但俄美之争并未结束,并对国际关系继续产生重要影响冷战 结束后,美国自己都认为,美国可以单独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了,认为俄罗斯已不可能再与美 国争霸克林顿在阐释其“扩展”战略的时候曾经说道,冷战后“美国的核心观念———民 主和市场经济———较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广泛地被接受”,因此,美国“为全球树立了榜样, 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寻求并尊重我们的领导” 。
但俄罗斯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其并没 有放弃前苏联推行过的霸权主义的政策,继续要和美国进行较量,俄美之争并未结束,而且对 国际关系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一,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仍具有与美抗衡的实 力它资源丰富,国土横跨欧亚两大洲,人口众多,而且工业基础比较好俄政治上军事上的 大国地位就为其继续推行前苏联与美争霸政策创造了条件第二,俄罗斯仍有前苏联推行 霸权主义的思想根源大俄罗斯民族利己主义和大俄罗斯民族沙文主义的影响很深叶利 钦在谈话中曾表示,俄的外交思维要永远符合俄的大国地位的利益总之,俄美之争将在冷战 后重新开始,并将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然争夺的性质、表现形式和冷战前不一 样,但从争霸这点看没有变化 三、社会主义阵营受压严重 冷战后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显著增强,但意识形态之争仍将长期存在下去,并对 国际关系继续产生长期影响意识形态之争是相互之间政治、军事、经济斗争的集中反映, 一些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甚至军事斗争,都是为意识形态斗争服务的每一个国际行为主 体都有其利益诉求,每个主权国家都有自己特殊的国家利益无论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还 是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都可以因处理不好国家利益的问题发生冲突。
鉴于世界上存在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相互对立的体系、制度及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那么反映其不同体系、制度及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就要长期存在下去,其意识形态之间 的对立和冲突就要长期存在下去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体系与思想意识的社会主义大国,西方 把中国视为实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西方在、反社会主义这一点上,冷战前 和冷战后始终没有变,只不过是使用的方法与手段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及中国国力的增强使 其有些改变而已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制裁不 断人权问题层出不穷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性也就比以往任 何时候都大,政治摩擦在经济中体现即使台湾问题解决了,只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 国不放弃共产主义理想,两种社会制度、两个阶级之间意识形态之争,也要通过各种形势表现 出来 四、霸权主义抬头,政治干预愈演愈烈 干预的操作基础是西方集团强大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凭借这种实力,西方集团可 以对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进行干预 尼克松在冷战结束后曾经说道: “我们赞成延续和平、扩大自由,但延续和平不应危害我们的利益和原则,扩大自由不应危及和平 ”越是西方集团在经济、政治、军事上处于优 势地位的时候,霸权主义对非西方国家进行干预的频度就越高。
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制裁很 难起到推动对象国政治变化的效果,而随之而来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制裁只能加深所在国人民 的苦难,并进而激起更加强烈的反西方情绪,削弱其国内政治反对派的影响力即使从西方集 团的利益来看,制裁的效果也往往是适得其反在这方面,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对古巴、伊拉 克、利比亚等国实行的长期孤立与制裁就是突出的例证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为日本撑腰 打气,在南海问题上袒护菲律宾,在台海问题上搅动台海局势,把内政升级为国际争端 军委范长龙副主席的“黑脸”会见哈格尔的背后是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相比之下,乌克兰 的动荡局势更加棘手,其背后是美欧与苏的较量乌总理指责俄为幕后指使,美俄乌欧的 四方会谈是否能为乌的局部稳定起到推动作用仍需观看 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全球经济的发展,稳定才是发展的基础国际关系的 复杂性也需要我们为发展而付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