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观格式塔:由德文Gestalt音译而成,指形式(form)或形状(shape);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由德国心理学家惠特海默(M.Wertheimer)于1912 年在德国法兰克福首创,因为铁钦纳最早称它为完形主义(configurationism),所以后来许 多人也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柯勒(其实验与学习问题有直接的关系)、考夫卡一、柯勒实验1、 柯勒简介苛勒(W. Kohler, 1887—1967)出生于波罗的海的雷维尔,先后求学于杜平根大学、波 恩大学和柏林大学,1909年在柏林大学从斯顿夫手里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以后他 到了法兰克福大学工作,这时候惠特海默和考夫卡都还未来到法兰克福大学,一年以后当惠 特海默和考夫卡都来到这里时,他们三人才真正开始了一场格式塔心理学运动苛勒的杰出 贡献是在非洲特纳利夫岛的猩猩站上做出的,1913年,普鲁士科学院邀请苛勒到西班牙的 附属地特纳里夫岛的类人猿基地进行黑猩猩的研究,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在那一 共呆了 7年,一直到战争的结束,这一段时间成就了苛勒的一生辉煌,使他成了一个世界闻 名的大心理学家。
在对猩猩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苛勒提出了自己著名的顿悟学习理论,这一理 论对后来的学习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2、 黑猩猩学习实验(1) 接竹竿实验在黑猩猩的笼子外放有香蕉,笼子里面放有两根短竹棒,用其中的任何一根都够不着笼 子外面的香蕉然而,黑猩猩思考一会,突然将两根棒子向钓鱼竿一样接起来,够着了香蕉, 把香蕉拨过来黑猩猩一旦领悟了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就一次又一次地把一根棒 子插进另一根棒子的末端,以便够得着远处的香蕉2) 笼子顶挂香蕉,笼子里面事先放了几个木箱子,猩猩通过自身跳是够不到香蕉的 然而,猩猩思考了一会,突然将箱子堆起来,并爬上去,够着了香蕉猩猩一旦领悟了箱子 堆起来与高处香蕉之间的关系,就将所有箱子堆积起来,以便够得着上边的香蕉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相关的条件,也 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看出两根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或者突然 看到箱子堆起来与高处香蕉的关系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反映出来的:学习不必靠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整个情境中各刺激之间 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之所以产生顿悟,一方面是由于分析当前问题情境的整体结构,另一方面是由于心能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心智本身具有组织力的作用,能够填补缺 口或缺陷,因此服从于直觉的组织律。
顿悟:个体突然察觉到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顿悟的产生是由于学习者重新组织或重新 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3、基本观点(1) 学习就是构造一种完形完形:从字面意义上来讲完形译名是gestalt (格式塔),含有“形状” “形式”与“完整”之意,完形即结构 学习的实质或学习的结果就是构造一种完形,或者说是知觉重组、认知重组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 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 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经验而留 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即完形学习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事情,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个完形这种 完形的改变可以因新的经验而产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重点考察的 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2)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间接的、以意识为中介的换言之,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去构 造一种完形,学习者的主动构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种构造作用后来发 展成为中介变量、认知地图、图式、认知结构等概念,成为认知范式的学习理论有别于S-R 范式的学习理论的一个主要标志3) 学习是由顿悟而实现的学习是由顿悟而实现的,不是由渐进式尝试错误的过程实现的顿悟的产生是由于学习 者重新组织或重新构建有关事物的形式而实现的这表明产生顿悟的学习者是用一种新的方 式来看待整个情境的,这种方式包括对逻辑关系的理解及对目的和手段之间关系的觉察归纳如下:问题解决前尚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长时间停顿; 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在 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 的行为;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 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顿悟学习的显著优点有三个:① 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但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 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试误行动,也有助于把学习所得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顿悟② 种顿悟学习本身有奖励的性质。
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 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例如,一些人在玩拼图、字谜 填字游戏时津津有味,有时看上去简直不大可能完成,但越是这样,当他们突然发现解决办 法时,就越会有一种获得顿悟的快感在没有其它诱因动机时,在不可能用顿悟的方式来理 解学习时,也不妨可以使用一些外部奖励③ 顿悟学习的结果是不容易遗忘的通过顿悟获得的理解,不仅有助于迁移,而且不容易遗忘顿悟将成为我们知识技能中 永久的部分用现代认知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术语来说,顿悟的内容是进入了长时记忆将永远保留在学习者的头脑中在完形心理学家看来,人类学所学习的内容都是有意义的4) 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旧的完形而建立新的完形例如,当你遇到如下问题时,假若仅在原来的图形上思考,那么始终是不能妥善解决 此问题的,而一旦你跳出原有的框架,建立新的图形,问题马上就获得圆满解决如果将格式塔心理学家关于创造性思维的这种见解做以下解释,则是非常有价值的: 将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点作为一块块积木,这些积木的数量虽然是有限的,但如果能不为旧的 成见或定式所限,一定能组合出无穷的图形来(创造)。
韦特默曾对思维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创造性思维探讨 中,并建议通过把握问题的整体来进行这种思维认为要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必须让整体支 配部分即使在必要的关注问题的细节时,也决不能忽视问题的整体必须把细节放在问题 的整体中,把它们与整体结构联系起来加以考虑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由整体到部分的思维 他认为要使人们顺利地解决问题,必须把问题的整个情境呈现出来,使之能对问题有个完全 概观,决不能像桑代克那样,有意地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藏起来,迫使被试不得不去盲 目试误强烈反对由试误说和条件反射说所引发出来的在教育领域中所采用的死记硬背和机械 训练的方法指出教师在教学中首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览问题情境,使他们明白怎样去解 决,为什么这样解决问题,争取在理解、领会问题的前提下,产生顿悟认为学习贵在打破 旧有知识和模式的束缚,争取在对问题领域的基础上产生顿悟,掌据解决问题的原则,做到 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5) “问题”就是“障碍”,“智慧”就是凭借中介物清除障碍的过程在清扫障碍的过程中,个体越善于利用中介物来清扫障碍,并且走过这一心路历程的时 间越短,个体的智商也就越高,这就为在教育中培养人的智慧增加了可操作性。
4、对格式塔心理学学习理论的简要评价(1) 贡献① 对智慧和创造性思维做了独特的解释;② 坚持用整体观的视角来审视人的学习,力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理念,这对纠正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存在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教育理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整体往往 蕴含其所在部分不具备的特性③ 顿悟学习视作人类学习的重要方式,更能反映人类学习的特征④ 看到了学习过程中介变量的作用,肯定了人类学习的能动性,对于纠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用刺激与反应的直接联结来看待学习的观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以后的认知主义学习理 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 不足① 不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完整具体完形心理学家重视顿悟学习,但是顿悟不可言说;② 完形心理学的学习理论过分强调顿悟学习因为顿悟是有条件的,这条件便是:学习情境 的设置要具有完整性,要难度适中,要使学习者能够知觉到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某些情境 不可能一下子把握,有些情境甚至很难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经历一个尝试错误的阶段, 经过一番尝试错误把握了整个情境之后,顿悟才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