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从 1996 年到本世纪末的 5 年乃至 21 世纪的前 10 年, 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世纪之交、连接两步战略目标的历史时期,我们肩负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1995年提前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基础上,到 2000 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总体上实现小康目标,实现由内陆地区的工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宏伟目标;到 2010 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实现湖北崛起的宏伟目标,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八五”计划执行情况及“九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一、 “八五”计划执行情况及“九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 1、 “八五”计划执行情况 1、 “八五”计划执行情况 “八五”时期,特别是 1992 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八五”计划主要经济目标,改革开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创了新的局面。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物价涨幅较高 “八五”时期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9%,是我省历史上各个五年计划中经济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时期之一但物价涨幅较高, “八五”时期全省零售物价总指数年均上涨 13.2%,高出“七五”平均水平3 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2)各项改革取得新进展,但宏观调节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得到巩固和完善; 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工作全面展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步势头良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新的进展,住房制度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特别是财税、金融、投资、外贸、价格、流通等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等改革措施在我省顺利实施,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节体系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趋向合理,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成就显著,但农业生产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八五”时期,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2212 亿元,比“七五”时期增长 2.25 倍全省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投资比重上升,使电力、交通、通信等“瓶颈”制约有了较大的缓解。
京九铁路湖北段全线铺通,清江隔河岩电站、汉川电厂一期工程、宜黄高速公路、武汉天河机场、武汉长江二桥等计划考核的 48 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部竣工投产,5 年间新增发电装机 320 万千瓦,新增一、二级公路 3439公里,城乡交换机净增 253 万门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老化,需要继续提高农业投资比重,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4)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但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趋势 “八五”时期全省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17%,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生产增长最快的时期非国有工业企业发展迅速,1995 年其产值在整个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 49.6%其新增产值在全省工业新增产值的比重提高到 77%,成为推动全省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但工业经济效益出现下滑的趋势,1995 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比 1990 年下降 1.8 个百分点 (5)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但人地矛盾日趋突出 “八五”期间,全省农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有所减缓 “八五”期间全省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7.2%,全省 39 个山区县的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 6.6%,高出“七五”增长水平,有 400 多万贫困人口的生活达到温饱水平。
但全省人地矛盾问题比较突出, “八五”时期全省年均减少耕地 35.3 万亩,而在此期间每年新增人口 79.7 万人,人地矛盾进一步突出 (6)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但与沿海和内地的先进省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八五”期间全省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也取得一定进展到 1995年,全省集贸市场已发展到 4274 个,各类商品批发市场 167 个,商业零售网点 60 多万个;资金市场基本形成了由银行信贷、同业拆借、证券转让、外汇调剂、信托投资、保险等组成的多元化格局但与先进省份比较,我省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建设起步较晚,并落后于沿海省市及中部的河南等省 (7)对内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利用外资大幅度增加,但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 “八五”期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23.3%,比计划高出 9.5 个百分点目前全省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3 个、开放开发地区 1 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2 个武汉、黄石、宜昌相继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荆沙市已设立海关并开关,全省对外开放的县市已达 90%,与世界上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出口总额达 86.6 亿美元,年均增长 16.8%,高出计划 1 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规模明显扩大5 年累计利用外资达 34.3 亿美元,超过“七五”计划 7.2 亿美元,年平均增长 45.5%,高出计划 8.5 个百分点同时,由于利用外资渠道单一,项目规模小型化,非生产性项目过多, 技术水平偏低等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8) 科技、 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 但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亟待解决 “八五”期间,全省已有 15 个县(市、区)达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32 个县(市、区)已基本扫除文盲,城郊以及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青壮年无文盲初、中、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稳步发展,办学能力不断提高全省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 2700 多项, 其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占 10%以上, 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占80%以上 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明显加快, 在省登记注册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达到 85%左右但农村教育依然落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科教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9)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但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就业压力加大1995 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为 360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1511 元。
“八五”期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年均增长 5.7%和 3.6%全省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营养、居住条件及人均寿命等指标开始接近小康生活水平但一部分社会成员收入上升幅度较大,而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低下,收入提高缓慢,其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企业转机建制后,其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企业转机建制后,由于新的就业渠道开辟不够,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大量人员下岗对就业和社会稳定增加了新的压力 2、 “九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 2、 “九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 “九五”时期,国际、国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湖北独特战略区位的双重作用,将对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世界经济新态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我省提供了扩大对外开放的良好机遇 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 我国与国际经济的合作和交往更加密切,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内改革开放的大潮正在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更加活跃 湖北处于承东联西、 南北交汇的中心地带, 具有结合部的特殊地位;尤其是武汉得中独厚和联系四方的战略地位,更是世人瞩目。
优越的区位和便利的交通通信条件,为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前景 (2) 全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开发的战略转移, 为加快我省开发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近年来,国家投资建设由重点区域倾斜向地区和产业相结合倾斜转换,以发挥不同地区的优势; 在抓紧沿海开放开发的同时, 进一步注重沿江轴线和沿铁路主干线地区的开发武汉作为我国综合性较强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又处在长江轴线和京广铁路轴线交汇处,具有较大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在这种战略格局中,我省正逐渐成为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新的“一、二、三、四”工程(即以武钢为主的 1000 万吨钢、以东汽为主的百万辆汽车、三峡水利电力枢纽、荆门 40 万吨石化工程)以及京九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的建设,将为湖北经济振兴崛起提供重要的支撑力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确立,将为我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体制基础和巨大的动力我省曾一度是国家投资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分工中,处于向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提供廉价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地位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必将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通过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必将提高产品的加工层次和竞争能力, 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推进区域内外的横向联合,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的统一大市场,必将进一步促进资源及经济技术优势的互补结合,从而增强我省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能力。
“九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和具体指导方针 1、指导思想和具体指导方针 根据目前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宏观背景和条件, “九五”时期全省国民经济的指导思想是: 继续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由内陆地区工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为奋斗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整体经济素质为着力点,贯彻《中国 21 世纪议程》和《九十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着力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和完善区域经济布局,充分发挥湖北的优势,努力缓解“瓶颈”制约,积极推进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使我省尽快成为我国内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经济实力强、发展水平高、综合效益好的经济区域,在本世纪内从总体上实现小康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九五”时期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总方针指导下,结合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全省应遵循的具体指导方针是: (1)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湖北最大的实际是发展不够,最大的差距是思想解放不够要进一步强化经济中心意识、抢抓机遇意识、对外开放意识、市场竞争意识,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决定改革措施的取舍和检验各项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在讲求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 (2)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优化结构、规模经济、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要效益 (3)必须坚持加快实施“科教兴鄂”战略建立和完善激励科技进步的机制,着力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4)必须坚持把加强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坚定不移地“大力农业,办大农业” ,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振兴农村经济 (5)必须坚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抓好各项配套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同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必须坚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以外带内、内外联动、外向开拓”战略,以扩大对外贸易和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为重点,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
(7)必须坚持择优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采取切实措施扶持贫困地区发展,逐步缓解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拉大的矛盾,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8)必须坚持贯彻执行人口、土地、环保三大基本国策,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9)必须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节的有机结合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等利益关系,以效率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