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赣州博物馆有感赣州博物馆,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在我们社联秘书部部长的带领下就去过一次,这也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去博物馆,第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和氛围下去仔细观看和欣赏摆放在哪里的文物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当时用拍摄的,赣州市博物馆·城展馆位于赣州市章江新区兴国中路南侧(市政中心对面) 建筑西部为博物馆展厅和文物库存,东部为城市规划展示馆赣州市博物馆· 城展馆于 2009 年开放, 赣州市博物馆设有两层, 每层建筑面积为 1000 平方米, 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 以文物、 实物、 史料展示等方式,从远古时期到民国,从赣南人民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浓缩了赣州五千多年的历史据了解赣州市博物馆拥有 6 件国家一级文物, 3 件国家级文物,均为镇馆之宝,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 赣州市博物馆脉络清晰地展示赣南特有的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通过一件件古物、一尊尊塑像、一个个场景再现 ,,向世人重现了一段段或精彩或悲痛或辉煌的历史赣州博物馆我们先去的是西亭,穿过序厅,仿佛又走进了一条时光隧道,在这里,人们可以按时间顺序了解赣州从古至今的一段段沧桑的历史最先开始展出的是元谋时期的一些仿真人的一些生活和生产场景同样我以为拍了一组照片,说实话,这些照片我都是在不被工作人员发现的情况下偷拍的。
不过拿出来还是和老师分享一下如果有机会,我希望我也可以带领我的部下再次去观看一下,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氛围从陈列展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龟化石,能了解赣南的地理地貌、地质条件;赣州市地貌大沙盘,直观、立体地展示了整个赣南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在客家文化发展的主线上,展出的 400 多件珍贵历史文物,重现了赣南从有人类开始,到石器时代、商周、秦汉、两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客家摇篮——赣州走进一层“客家摇篮——赣州”序厅,正对着大门的墙壁雕刻着反映客家生活和文化的浮雕,浮雕前方一条舞动着的红背带闯进每个走入博物馆人的眼帘,红背带从上空蜿蜒向下流动,客家母亲就是用这样的红背带传承着一代代客家子民一个个客家先民迁入赣南的主题,分别从定居、形成、成长、壮大客家民系,以及客家民系形成后,向外迁徙、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些珍贵的史料大部分是赣南各县(市)博物馆的馆藏,其中很多从未和市民见过面一层展厅的最后一部分是展示赣南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在这里,人们能够参观到有着浓郁赣南特色的傩舞面具、被联合国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的纸扎艺术的东河戏剧、采茶戏的剧目、客家人的衣鞋帽以及客家人祭祖、婚娶的场景复原永远的光荣——赣州人民革命史走进市博物馆的第二层,序厅,一座由印章、宪法、党旗等组成的巨型雕塑, 综合反映了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重现了赣南人民革命史最辉煌的时刻——建立了一个新政权,中国现代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走进“永远的光荣——赣州人民革命史” ,展厅运用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电视投影、电视屏幕等高科技手段,以及等比例的历史人物硅胶塑像场景复原手法,形象地再现了 1919 年至 1949 年 30 年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艰苦的战斗环境,表现出赣南英雄儿女不怕牺牲投身革命的精神在二层红色展区的最后部分,展出的是赣南参加红军的人数,以及为建立新中国捐躯的烈士和赣南人民值得骄傲的赣南籍开国将军的图片展示最值得一提的是,在红色展区最后一部分,其有几块玻璃地板里面是红色的几个大字:踏着革命的先烈前进当时我就被此震撼了,想要往前走,却又止步不前,因为当时我觉得那种庄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值得被尊敬的赣州市城市规划展示馆共四层,布展总面积 4000 多平方米,每一层都采用高科技手段,将幻影成像、动态模型、电子翻书、多通道 LED数字演示、3D 弧幕影院等现代声、光、电技术,通过一幅幅画面、一个个模型,将古典秀雅的宋城文化,以及现代名城的雄伟蓝图,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时间的原因,我们只是去了一层的展厅在一层的赣州市总体规划模型展厅(也就是东厅) ,一个巨大的赣州市总体规划模型沙盘吸引了记者的全部注意力,这个沙盘反映了 2006 年到 2020年赣州中心城区的总体规划,是整个城展馆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市民最关心的问题。
沙盘完全按城市规划制作而成,三个核心区,即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创新区;六个边缘组团,一条金脊、三江六岸、赣州之星 ,, 逼真形象地描绘出未来赣州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城市的面貌在临走之前,我们还在那个意见册子上给了一个好评,并且还加上了到此一游的痕迹真希望有机会在去一次,期待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