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武昌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规划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18KB
约12页
文档ID:526068027
武昌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规划_第1页
1/12

武昌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规划武昌职业学院专业设置规划一、现状分析1、学校基本情况分析武昌职业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汤逊湖畔现有教师 813 人,其 中专任教师 345 人,兼职兼课教师468人在校学生 1.3万人,开设 专业 38 个,涵盖财经、电子信息、制造、土建、文化教育、艺术传媒 旅游、交通运输、公共事业等 9 个专业大类学校设有经济管理学院、 会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建筑 工程学院、外语学院、艺术传媒学院、旅游学院、思想政治课部、文 艺体育与通识教育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近年来,学校一手抓规模发展,一手抓内涵建设,办学规模迅速 扩大,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社会影响力日渐增强在校生人数居 全省同批次院校之首,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先 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思想 政治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湖北省青年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 “湖北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 与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省级平安校园”、“2011 年度高校 两访两创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现有专业分析(1)师资队伍 学校建有一支数量较为充实,职称、学历、以及“双师素质”等 结构较为合理的专职和外聘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见表1和表2),满足 了学校已有专业和学生规模的教育教学工作。

表1 2012-2013学年学校教师来源情况表教师总数(人) 校内专任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校外兼课教师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813 345 42.43 43 5.30 159 19.56 266 32.71表2 2012-2013学年学校专任教师结构情况表 专任教师总数(人)具有专业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345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49 14.20 143 41.45 186 53.91 130 37.68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今年学校改制完成后,及时 启动了名师强校工程高薪聘请了一批教育专家和教授名师来校治校 执教,以他们为核心组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团队,尽快提升学校办 学实力和办学水平例如,马必学教授、李家瑞教授和吴高安教授等 三位是国家高职高专办学水平评估专家库成员;校长马必学教授是国 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副校长李家瑞教授是国 家骨干性高职院校原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主管教学副校长;经济管理学 院院长吴元祐教授是原湖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副院长、湖北省高等教 育学会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姚建永教授 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原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全国优秀教师;会计学院院长余浩教授是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原黄冈 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主任等等。

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新聘任了 4 位湖北省楚天技能名师,截止 目前,我校共有 7 位楚天技能名师;学校从行业、企业聘请一线工程 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尤其是 实践教学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2)教学条件学校占地6998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50537平方米,教学科研 及辅助用房182048平方米,学生宿舍124681平方米;实验、实习、 实训场所及附属用房 68829 平方米,现有 27 个校内实训室、105 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5700 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03.58万册、电子图书85GB ;建有多媒体教室座位数9890个,语 音实验室座位数740个,学校在2013年暑期投入近2000万元对教学硬件设施进行提升和 美化校园环境例如:与中国联通合作投入 450 万元建立校园数字化 平台和校园一卡通建设;新建40间标准化考场;新建和改造电子阅览 室三间,电子阅览室的电脑由原来的 520 台增加到 1000 台教学用 计算机1498台(见表3)较好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学 习环境表3 2012-2013学年学校办学基本条件一览表 基本监测指标综合类高职达标指标学校指标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每生)254 54.06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每生)214 15.01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每生)26.5 9.63 生均实践场所面积(平方米/每生)25.3 5.31 生师比W18 17.41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20 14.2 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215 41.4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24000 4402.83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210 10 生均图书(册/生)280 80生均年进书量(册)23 3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28 12 百名学生配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数(个)27 82 (3)实 习实训学校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选择专业 对口、指导力量较强、设施完善、实习条件有保障、能满足人才培养 需要的行业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现有中天钢铁公司、上海 亚湾酒店管理公司、湖南全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策源房地产公司、 武汉 21 世纪房地产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 93 个,满足了学生在企业工 学交替和顶岗实习的需要校外实习基地覆盖了所有专业,为各专业 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提供了对口的职业岗位,为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和职业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4)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成果教学、科研和为社会服务,是高教法赋予高等学校的重要工作和 崇高使命,学校高度重视学校近年来,相继制定了《武昌职业学院 科研绩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主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 究工作考虑到学校办学历史不长,属于高职办学层次,是以教学为 主的学校,学校把科学研究的重点放在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以教学 研究带动教学改革,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近两年,学校启动校级教研教改课题 10 项2013 年申报省教育 厅教研课题 3 项,获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 3 项与此同时,确定了 《酒店营销策划》等19 门核心课程进行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以参与近 期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测试的43位教师为例,近两年共承担各类教研教改课题37 项,公开发表论文 130 篇,编写并公开出版教材70 本。

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及成果,有效的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 质量例如:在2013年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学子获 得一个二等奖、七个三等奖、三个团体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其中,会 计技能赛项获三个三等奖和团体三等奖;西式宴会服务赛项获一个二 等奖、二个三等奖;导游服务(普通话)赛项获二个三等奖;计算机 网络应用赛项获团体三等奖;现代物流储存与配送作业优化设计和实 施赛项获团体三等奖2013 全国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大赛中,荣获高职 级别组“全国二等奖”2013 年第六届(高职组第一届)全国大学生 计算机设计大赛中我校动漫专业五件作品参赛,两件作品入围决赛并 脱颖而出,作品《海的故事》获得大赛一等奖,《源》获得大赛三等 奖同时,由于我校在此次大赛组织方面工作成绩出色,还被大赛组 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2013年11月23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 才交流中心、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主办,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 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支持的第七届“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 息化技能大赛湖北省决赛中我院两支代表队分别夺得团体一等奖和团 体三等奖,其中吴婷同学获比赛成绩最佳队员,个人全省排名前15名 刘明珠获最佳指导老师奖,余冠芳获得优秀指导老师奖。

3、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或主要服务行业发展与高技能人才需求形势 分析(1)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大 《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 “十二五”时期,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 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性综合交 通枢纽基地,加快建设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自主 创新示范区,巩固提升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努力建设国家 中心城市,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为把武汉建成现代化 国际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未来的武汉市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的良性转型,推动 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增长的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武汉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5%以内,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10%以上, 这些经济数据表明武汉经济社会将经历一段快速的发展期当前,武 汉市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在电工、钳工、电焊工、车工等传统行业工种,与数控车工、 汽车装调工、光伏电气安装师、电控部件工等新兴行业等44 个工种, 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 “瓶颈”。

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党和国家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指出:推进经济结构 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 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 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 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 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 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支持小微企 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武汉市企业核心竞争力,这迫 切地需要大量技术精湛、门类齐全的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高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科技、创新将在经济 发展中贡献更多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有科研人员、工程技 术人员的参与,还必须有技术工人的参与,尤其是具有高超技能、精 湛技艺和绝招绝技的高技能人才,他们往往发挥着科研人员、工程技 术人员难以替代的作用2)武汉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紧缺专业领域分析 根据武汉市省人社厅发布的《2013 年湖北省紧缺技能人才工种目 录》,目前本市最紧缺人才主要涉及电工、钳工、电焊工、车工等传 统行业工种,与数控车工、汽车装调工、光伏电气安装师、电控部件 工等新兴行业等44个工种急需的紧缺人才。

2013年1月23日,湖北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人社厅等九个部门制定的《湖北省紧缺技 能人才振兴计划》,提出到2017年,培养开发紧缺技能人才50 万人 (其中紧缺高技能人才10 万人),使技能人才紧缺状况基本得到解决, 就业结构性矛盾基本得到缓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4、当前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学校的现状和发展规划,认为学校目前的专业设置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1)现有专业数和学校现有办学规模不相适应 学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支持下,在学校得到自身努力下,根据 已有办学资源,基本办学规模稳定在高职在校生1.3万人这个规模为 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打了良好基础但是,学校目前设置专业数为 38 个,折合每个专业约 370 名学 生,相当于每个专业每年招生 120 名这还是个平均数,有的专业人 数更多专业学生人数过多,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不利于教学资源合理利用和提高办学效益按照普遍的办学经验,我们认为,每个专业每年招生80-100较为 合适按13000 在校生计算,需要设置50个专业2)专业设置的结构有待改善,特色有待形成学校现有 38 个专业,分布在 9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